(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本义
【◆参考答案◆】:就是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意义
(2)【◆题库问题◆】:[问答题] 什么是语言的二重性?其核心是什么?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语言的二层性指语言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语素、词、句子三级。核心是以少驭多。如汉语的底层是30个左右的音位,它们组成数千个语素,而这些语素又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
语言的二层性指语言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语素、词、句子三级。核心是以少驭多。如汉语的底层是30个左右的音位,它们组成数千个语素,而这些语素又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
(3)【◆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简述语言分化的过程并归纳方言产生的条件?
【◆参考答案◆】:语言自产生之是起,它的语音、语汇、语法、语义各组成部分就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些变化总是开始于某一人群,然后借助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向四方扩展。在远古时代,由于受食物资源的限制,人类社会的规模不可能很大,社会成员也很少。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增长,人们不得不分成不同的人群而分开居住,并且一分再分,越走越远,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范围。对这些原先住在一起后又分开的人们来说,如果彼此居住和活动的地点越来越分散,相距越来越遥远,相互之间的效也就会越来越少,原本统一的社会就会逐渐发生不完全分化,在地域上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频率很低,甚至难以发生,一个地区内的语言发展演变也就难以借助言语交际的力量扩散到其他地区,各地区使用的原本相同的语言共同点就会不断增多,时间一长,不同地区的语言就会各自形成一系列自己的特点,不同的方言就形成了。由此可见,社会的不完全分化是一种语言内部产生方言分岐的必要社会条件,可以说,没有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就没有方言的产生;但如果只有社会的分化,而没有语言的发展演变,一种语言内部的方言分歧也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方言的产生是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4)【◆题库问题◆】:[问答题] 语言学和传统语文学有哪些不同?
【◆参考答案◆】:
语言学和语文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它的唯一研究对象,而语文学虽然也研究了语言,但却是为其他学科(如经学)服务的,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它的终极目的不是语言研究本身。
(2)从研究范围来看,语言学既重视口语也重视书面语,既重视现代语言也重视古代的语言,既重视共同语也重视方言,既重视发达民族的语言也重视落后民族的语言。总之,语言学对一切语言现象都感兴趣,它把一切语言现象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语文学则只对古代典籍中的书面语感兴趣,其范围十分狭小。
(3)语言学所进行的语言研究,是在科学的语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研究是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和全面的,因而是可靠的;而语文学则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它所作的研究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所得的结论并不十分可靠。
语言学和语文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它的唯一研究对象,而语文学虽然也研究了语言,但却是为其他学科(如经学)服务的,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它的终极目的不是语言研究本身。
(2)从研究范围来看,语言学既重视口语也重视书面语,既重视现代语言也重视古代的语言,既重视共同语也重视方言,既重视发达民族的语言也重视落后民族的语言。总之,语言学对一切语言现象都感兴趣,它把一切语言现象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语文学则只对古代典籍中的书面语感兴趣,其范围十分狭小。
(3)语言学所进行的语言研究,是在科学的语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研究是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和全面的,因而是可靠的;而语文学则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它所作的研究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所得的结论并不十分可靠。
(5)【◆题库问题◆】:[问答题] 举例说明什么是间接言语行为。
【◆参考答案◆】:
1、间接言语行为:是一种行事行为的形式表示另一种行事行为。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这个概念,先得接受"字面用意"的概念,"字面用意"是句子形式所固有的意思,间接言语行为就是从"字面用意"推断出来的间接用意。例如:①A.请给我一点墨水。B.我的笔没有墨水了。②A.请你说话小声点。B.你说话能小声点吗?以上两例,A句都是直接向听话人提出一种请求。B句说话人的用意同样也是向听话人提出一种请求,但在表达形式上,①B却是陈述句,②B是疑问句,也就是说,它们用一种断定、询问的行为间接地实施了一种请求的行为。这种间接言语行为就是从两句的"字面用意"推断出来的。间接言语行为又分为两种:⑴所谓间接性言语行为,就是指对"字面用意"作一般性推断而得出的间接言语行为。所谓对"字面用意"作一般性推断,实际上就是根据句子的句法形式,按习惯可立即推断出间接的"言外之意"。使用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往往是出于礼貌的需要,或是为了求得表达上的委婉。例如在汉族社会里,熟人见面,习惯上问一句"吃了没有",听话人一般是不会按其字面用意("询问")去理解的,而会很自然地从其字面用意推断出它的间接用意—打招呼或致问候。
2、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依据交际双方共知的信息和所处的语境推断出来的间接言语行为。例如:甲:能告诉我你的电话号码吗?乙:对不起,我记不清了。乙的答语就字面用意而言。是一种告知行为,但实际上是间接地拒绝甲的请求,这一间接用意就是依据双方共知的信息和语境通过推断实现的。
1、间接言语行为:是一种行事行为的形式表示另一种行事行为。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这个概念,先得接受"字面用意"的概念,"字面用意"是句子形式所固有的意思,间接言语行为就是从"字面用意"推断出来的间接用意。例如:①A.请给我一点墨水。B.我的笔没有墨水了。②A.请你说话小声点。B.你说话能小声点吗?以上两例,A句都是直接向听话人提出一种请求。B句说话人的用意同样也是向听话人提出一种请求,但在表达形式上,①B却是陈述句,②B是疑问句,也就是说,它们用一种断定、询问的行为间接地实施了一种请求的行为。这种间接言语行为就是从两句的"字面用意"推断出来的。间接言语行为又分为两种:⑴所谓间接性言语行为,就是指对"字面用意"作一般性推断而得出的间接言语行为。所谓对"字面用意"作一般性推断,实际上就是根据句子的句法形式,按习惯可立即推断出间接的"言外之意"。使用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往往是出于礼貌的需要,或是为了求得表达上的委婉。例如在汉族社会里,熟人见面,习惯上问一句"吃了没有",听话人一般是不会按其字面用意("询问")去理解的,而会很自然地从其字面用意推断出它的间接用意—打招呼或致问候。
2、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依据交际双方共知的信息和所处的语境推断出来的间接言语行为。例如:甲:能告诉我你的电话号码吗?乙:对不起,我记不清了。乙的答语就字面用意而言。是一种告知行为,但实际上是间接地拒绝甲的请求,这一间接用意就是依据双方共知的信息和语境通过推断实现的。
(6)【◆题库问题◆】:[单选] 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一般语汇
D.基本语汇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一般语汇
D.基本语汇
【◆参考答案◆】:D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1)我们所能感知的一切事物,要么是自然现象,要么是社会现象,而语言就是属于社会现象。社会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体,与此密切关联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把社会中的个人结成群体的纽带,是人与人互相联系的桥梁,进行沟通的工具,也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没有语言,人类社会就会崩溃,不复存在。2)语言从本质上说是社会的,具有社会性。一个社会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语言就是一定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没有社会,也就没有语言。语言是在劳动过程中因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与人类社会、人的抽象思维同时产生的。语言的一切自始至终都与人类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给语言带来影响,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性可以说是语言的本质特性。3)语言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4)语言是社会现象,这是由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语言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存在,社会的存在也离不开语言,语言是组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因素。5)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还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类社会以外没有语言。社会以外不但没有语言,即使是人,只要离开了社会,也会失去语言能力。人类大脑特有的语言能力与生俱来,具有一定的先天条件。但如没有后天的社会环境,不在适当的时期同实际的语言相接触,就不能激发出大脑语言能力的内在机制。因此,语言的习得同样具有社会性,离不开社会。
(8)【◆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各项中,不是语言统一途径的一项是()。
A.共同语的推广
B.语言成分的借用
C.语言的转用
D.非克里奥耳化
A.共同语的推广
B.语言成分的借用
C.语言的转用
D.非克里奥耳化
【◆参考答案◆】:B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语音的社会属性
【◆参考答案◆】: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交际中执行不同的功能。语音的这种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具体体现.
【◆参考答案◆】:1)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如前所述,世界上为什么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2)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比如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3)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4)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的音义联系也不完全一致。同一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语音差别,也说明了音义联系是具有任意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