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多选] 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表现出( )等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E.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E.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参考答案◆】:A,B,C,D,E
【◆答案解析◆】:儿童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表现为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等特点。
(2)【◆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对外部评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确定资料的客观、可靠性
B.确定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
C.确定资料的真伪
D.只涉及资料的内部
A.确定资料的客观、可靠性
B.确定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
C.确定资料的真伪
D.只涉及资料的内部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外部评论。A项和B项属于内部评论的内容,D项错在外部评论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
(3)【◆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选项中,英语是其国家或地区的官方语言之一的是( )。
A.美国、丹麦、津巴布韦
B.澳大利亚、中国香港、芬兰
C.爱尔兰、新加坡、南非
D.新西兰、瑞士、菲律宾
A.美国、丹麦、津巴布韦
B.澳大利亚、中国香港、芬兰
C.爱尔兰、新加坡、南非
D.新西兰、瑞士、菲律宾
【◆参考答案◆】:C
(4)【◆题库问题◆】:[单选] 一位心理学家在论及人际交往时提出这样一个公式:7%言语+38%声音+55%表情一信息的全部表达。对上面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非语言行为可以代替语言行为。
B.人际交往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C.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绝大部分依赖于非语言的交往。
D.人际交往中,语言的得体,声音的和谐,表情的自然,都是相互作用的。
A.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非语言行为可以代替语言行为。
B.人际交往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C.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绝大部分依赖于非语言的交往。
D.人际交往中,语言的得体,声音的和谐,表情的自然,都是相互作用的。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单选]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包括( )。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认知策略
D.经验和方法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认知策略
D.经验和方法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6)【◆题库问题◆】:[单选] 奥苏贝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 )
A.结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
B.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A.结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
B.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迁移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7)【◆题库问题◆】:[单选] 妈妈要求小华必须完成作业以后才能看动画片。这种做法符合( )。
A.负强化原则
B.替代强化原则
C.自我强化原则
D.普雷马克原则
A.负强化原则
B.替代强化原则
C.自我强化原则
D.普雷马克原则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普雷马克原则提示:高概率的活动可以用来强化低概率的活动。妈妈把孩子喜欢的活动安排在后面,使其成为孩子从事不喜欢的活动的动力。故选D。
(8)【◆题库问题◆】:[单选] 清朝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兴办采用班级上课制的学校是在( )。
A.1901年
B.1903年
C.1904年
D.1905年
A.1901年
B.1903年
C.1904年
D.1905年
【◆参考答案◆】:D
(9)【◆题库问题◆】:[单选] 课外活动的基础是( )。
A.校园设施
B.教师引导
C.学生兴趣
D.个人活动
A.校园设施
B.教师引导
C.学生兴趣
D.个人活动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个人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好学生的课外个人活动,是课外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10)【◆题库问题◆】:[单选]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的管理方式是( )。
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A.平行管理
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A【解析】题干所述是班级平行管理的含义。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