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激发儿童的(
)去进行音乐的探索、体验。奥尔夫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激发儿童的( )去进行音乐的探索、体验。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奥尔夫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激发儿童的( )去进行音乐的探索、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奥尔夫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激发儿童的()去进行音乐的探索、体验。
A.创造力
B.想象力
C.联想力
D.协调力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B。(略)【考点分析】教学方法

(2)【◆题库问题◆】:[单选] 我国现代歌剧《伤逝》,是根据()的同名小说改编的,1982年首演于北京,其作品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施光南创作的。
A.鲁迅
B.老舍
C.钱钟书
D.王小波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A。《伤逝》是鲁迅先生著作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的小说,收录在小说集《彷徨》里。作者将一对青年的爱情故事放置到“五四”退潮后依然浓重的封建黑暗背景中,透过他们的悲剧命运寓示人们要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结合起来,引领青年去寻求“新的生路”。因此,答案选A。

(3)【◆题库问题◆】:[单选] 下图中的乐器演奏形式属于哪个国家?( )
A.印度尼西亚
B.加纳
C.秘鲁
D.印度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图为印度的西塔琴。

(4)【◆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哪一部歌剧不是莫扎特创作的()。
A.《费加罗的婚礼》
B.《费德里奥》
C.《魔笛》
D.《唐璜》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费德里奥》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部歌剧。

(5)【◆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课例点评题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下列八年级《东方之珠》教案进行分析点评。要求:(1)对教学设计亮点进行点评。(10分)(2)对教学设计进行客观评价。(5分)【课堂主题】《东方之珠》【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2 、过程与方法: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教学重难点】突出本单元 " 祖国统一 ” 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二、新授:1 、师生问好。2 、导入新课: 复习《七子之歌》3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4 、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关的历史知识。5 、欣赏录音《东方之珠》6 、跟琴学唱7 、教师小结: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8 、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9 、作者介绍 ---- 罗大佑10、再次复听歌曲《东方之珠》,学生跟随演唱11 、实践分析歌曲的结构12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13、表现歌曲,分组对歌曲进行实践创造(1)在充分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分男女声部,随 VCD 伴奏进行演唱。(2)男女生对唱表演,高潮部分大家合唱跟随。(3)分组进行实践创造:伴舞、伴奏、伴唱、演唱等,对歌

【◆参考答案◆】:(1)教学设计亮点:其一,课堂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课堂设计中有效地利用了师生互动、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索。其二,教学设计重视与相关学科的结合。《东方之珠》这类案例并非单一的音乐知识课,在教学中可将文学、地理、历史等其它学科相关的知识“拿来我用 ”,以更好的为本课教学目标服务,对激发学生的情感、辅助完成教学目标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三,教学设计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氛围。《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在课堂上老师的新授环节内容丰富,方式多样。(2)教学设计缺少三个环节:其一,教学方法:教唱法、问答法、探究法等。其二,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其他有关盼回归的歌曲,我们一起来进行分享。其三、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经苍桑,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台湾的回归也已指日可待,但回归的历程仍然需要我们做出艰辛的努力,期望就在你们的身上,为了祖国统一,为了民族的昌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答案解析◆】:略

(6)【◆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课例点评题(本大题1小题,15分)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春天的故事【教学内容】歌曲的鉴赏【主要目标】1、通过学习,感受音乐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体会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2、通过聆听,分析,体验作品的音乐特点,表现手法,体会作品中情感的变化。 3、学会演唱《春天的故事》,掌握“附点四分音符”。【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播放改革开放宣传片。2. 老师介绍春天的故事创作背景引出课题。二、新课讲授1. 播放《春天的故事》。2. 老师演唱。3. 学生感知主题旋律。4. 老师教唱,学生学唱。5. 分组演唱并比赛。6.拓展历史学科知识。三、课堂小结

【◆参考答案◆】:(1)优点:本课的教学过程内容丰富。导入环节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老师示范演唱的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唱兴趣。在探究环节中,老师带领学生分组比赛的形式演唱,并进行了历史学科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学生对该曲的了解。(2)缺点:①此教学设计没有教学重难点,可以设置为:教学重点:学会本首歌曲以及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掌握“附点四分音符”,体会歌曲中深刻的思想感情。②缺少作业环节,可以让学生课后搜集红色革命歌曲,下节后分享。

【◆答案解析◆】:该题考察教学设计。

(7)【◆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由朱践耳创作的钢琴曲是()。
A.思凡
B.幻想曲
C.节日序曲
D.翻身的日子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A。答案B是夏良创作的小提琴曲;答案C是朱践耳创作的交响曲;答案D是朱践耳创作的民乐合奏;答案A是朱践耳创作的钢琴曲,他创作的钢琴曲还有《流水》《云南民歌舞曲》等。因此,是答案A。【考点分析】中外名曲赏析

(8)【◆题库问题◆】:[单选] 下面谱例中的旋律出自哪位作曲家的作品?( )
A.门德尔松
B.瓦格纳
C.舒曼
D.威尔第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略

(9)【◆题库问题◆】:[单选] 图中的乐器是( )。
A.编钟
B.方响
C.云罄
D.编磬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B。【考点分析】中国音乐史

(10)【◆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乐曲中属交响诗体裁的是( )。
A.《春之祭》
B.《茶花女》
C.《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D.《命运》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C。交响诗也称“音诗”,它是一种由李斯特首创的具有戏剧性、抒情性的单乐章管弦乐体裁,李斯特式的交响诗出现之前,音乐家通常写作音乐会序曲的形式。选项A是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一部芭蕾舞剧。选项B是歌剧。选项D是交响曲。因此,答案是C。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奥尔夫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激发儿童的( )去进行音乐的探索、体验。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