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老师的教学行为。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题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甚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做记录。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捉到一只蚂蚱”。其他同学也围过来看,突然,一个同学说:“这是只公的。”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老师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观察的,公蚂蚱有劲,跳的高。”他自信的说。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确是难能可贵的!老师及时表扬道:“你真是一个小生物学家,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孩子认真地点点头,就在这时,一位同学跑过来告状:“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他走过去,几个同学正在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这位老师说:“一个蚂蚱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是无意踩死的。这样吧,老师提一个建议:不如挖一个坑,把他安葬了吧!”于是,在学校的草地上,举行了一个特殊的“葬礼”。可以说在这潜移默化中,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会比多少遍说教都来得有效!
【◆参考答案◆】:这位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值得学习的,践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尊重和赞赏。材料中教师在一个同学发现蚂蚱并通过自己判断是公蚂蚱的时候,没有向其他同学一样对他一笑置之,而是表示赞赏,践行了要尊重和赞赏学生的理念。 其次,素质教育观的内涵要求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材料中教师在上科学课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积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在一个同学踩死蚂蚱大家都在声讨他的时候没有过分严格批评学生,而是和大家一起安葬蚂蚱,通过实际行为来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材料中教师通过户外实践的形式给大家上科学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做法。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素质教育的要求。
(2)【◆题库问题◆】:[单选] 某幼儿园分班布置画展。张老师精心挑选部分“好的幼儿作品”展出,李老师则将每个孩子的作品展出。两位老师的做法中()。
A.张老师对,应支持优秀儿童的绘画表现
B.李老师对,应支持每个儿童的绘画表现
C.张老师对,班级画展需要体现最高水平
D.李老师对,班级画展需要平衡家长关系
A.张老师对,应支持优秀儿童的绘画表现
B.李老师对,应支持每个儿童的绘画表现
C.张老师对,班级画展需要体现最高水平
D.李老师对,班级画展需要平衡家长关系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张老师只挑选“好的幼儿作品”,没有体现公平性。
(3)【◆题库问题◆】:[单选] 因为父母双亡,5岁的亮亮成了孤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对其实行收留抚养责任的主体是()。
A.教育行政部门
B.幼儿教育机构
C.儿童福利机构
D.社区居民委员会
A.教育行政部门
B.幼儿教育机构
C.儿童福利机构
D.社区居民委员会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三条: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4)【◆题库问题◆】:[单选] 在我国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对教师的行政处分决定以及对学生的处分决定,教师或学生如果不服的,可以通过( )的方式获得救济。
A.行政申诉
B.罢课
C.集会
D.敷衍教学
A.行政申诉
B.罢课
C.集会
D.敷衍教学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教师或者学生对学校的行政处分不服的,可以通过教育申诉制度进行申诉,如果还是没有得到恰当的处理,可以通过诉讼救济的渠道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题库问题◆】:[单选] 世界上最早发明测量地震方位仪器的是()。
A.祖冲之
B.僧一行
C.张衡
D.郦道元
A.祖冲之
B.僧一行
C.张衡
D.郦道元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东汉晚期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是世界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祖冲之,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创造“割圆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僧一行,唐代杰出天文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推算出子午线纬度一度之长,编制了《大衍历》。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其作品《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学著作。
(6)【◆题库问题◆】:[单选] 《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文学专论,其作者是()。
A.曹丕
B.曹恒
C.曹操
D.曹昂
A.曹丕
B.曹恒
C.曹操
D.曹昂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曹丕,曹操次子,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7)【◆题库问题◆】:[单选] 南宋豪放词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李清照
B.柳永
C.王安石
D.辛弃疾
A.李清照
B.柳永
C.王安石
D.辛弃疾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婉约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词》。代表作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声声慢》《一剪梅》等。柳永,北宋婉约派词人,代表作有《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等。王安石,北宋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伤仲永》《游褒禅山记》,诗歌《书湖阴先生壁》《泊船瓜洲》《春夜》等。辛弃疾,南宋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辛弃疾,南宋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南宋豪放词坛,辛弃疾比张元翰更具代表性。
(8)【◆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请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教师的教育行为。一名教师在班上发起评选最坏学生的活动,要评出全班最坏的3个学生。6岁的童童被评为第3个最坏学生,同学们给他列出了16条罪状。那天放学回家,妈妈发现童童无精打采,一问才知真相。妈妈很愤怒,但她还是冷静地要求教师收回这次评选结果。教师却说,这是全班学生的共同呼声,他本来就是最差的学生。从此以后,童童就不太想去学校了,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最后,妈妈不得不为他转了学。
【◆参考答案◆】:教师的做法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儿童观,需引以为戒。(1)“以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以幼儿为本。材料中的教师在班级评选最坏学生,没有做到以幼儿为本。(2)“以人为本”的儿童观认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的教师并没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童童,把童童看成最坏的学生,无法做出改进,不利于童童的发展。(3)“以人为本”的儿童观认为儿童是权利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权利。材料中的教师不但让班级学生评选最坏学生,还不撤回选举结果,是不尊重童童的表现,严重伤害了童童幼小的心灵。总之,教师的行为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儿童观,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儿童观的相关知识。
(9)【◆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小说先写面对老人的请求“爱理不理”,后写“望着人流中的老人,我庄严地举起了右手”,请结合文意,概括前后变化的原因。归途金顺根 出站后,我直奔售票处,买好回部队的车票。真是春风得意,这次多亏在邮局工作的老同学“帮忙”,拍了封“母病危,速回”的电报,要不,谁知道猴年马月探一次亲呢! 刚离开售票口,那个一直守在边上的老人突然拉住我:“去宁波?”我点点头,忽然明白了什么,甩掉了他的手继续朝前走。 “探亲还是出差?”他紧追不舍。“回部队。”我爱理不理的。说实在的,经常出门在外,这种人见多了,我猜得出再搭上两句话,他就要说“到部队看儿子,钱被偷了。想借点路费,回去寄还”这一类话,可能还会挤出几滴眼泪,最后还可能拿出一个证件,但其真假只有天知道。猛然,他跑到前面拉住我:“解放军同志,想求你一件事儿……”一听这话,我差点儿笑出来,随手指了指不远处一个民警:“找他去吧!” 老人一怔,说:“不,我想请你回部队替我发个电报。”说着,递上一个信封和10元钱。我抽出信纸,上有一行短语:“妈,儿因部队需要不能回家并到医院服侍你老人家,请妈原谅!小强于宁波。” 我疑惑地抬起头,仔细打量老人:“你自己可以拍电报给你儿子,像这种情况,部队领导会考虑的。” 许久,老人才缓缓地说:“他妈患的是绝症,这几天一清醒过来就要儿子,而小强却在两个月前因公牺牲了,没办法,只好……”啊!是这样,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手上的信变得异常沉重,仿佛捧着一颗跳动的心。“我还要到医院去,这件事儿拜托了。”说罢,他双手为我扶正军帽,抚平衣折,转身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 望着人流中的老人,我庄严地举起右手……
【◆参考答案◆】:“我”心理和情感发生变化的真实流露,在老人面前,“我”的灵魂受到洗礼,由防范到忏悔、到崇敬。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文中的“我”心理情感的变化。一开始我对老人的请求“爱理不理”,是因为“我”对老人有误解,认为老人是骗子。后写“望着人流中的老人,我庄严地举起了右手”,是因为“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我”的灵魂受到洗礼,由防范到忏悔、到崇敬。
(10)【◆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由于学生年龄、认知等各个方面都不成熟,所以学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C.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D.学生既是法律上的责权主体,也是伦理上的责权主体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由于学生年龄、认知等各个方面都不成熟,所以学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C.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D.学生既是法律上的责权主体,也是伦理上的责权主体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他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习活动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