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世界语(Esperanto)是()。
A.法国人设计的
B.德国人设计的
C.波兰人设计的
D.美国人设计的
A.法国人设计的
B.德国人设计的
C.波兰人设计的
D.美国人设计的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单选] 汉语有“姐姐、妹妹”两个词,英语只有“sister”一个词,这反映了语言的()。
【◆参考答案◆】:D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本义
【◆参考答案◆】:
多义词中代表该词的最初的意义。
多义词中代表该词的最初的意义。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怎样认识理解划分音位的原则?
【◆参考答案◆】:音位必须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即不能再进一步往下切分,所以划分音位必须在一系列语音组合(比如音节)中把最小的语音单位区分出来。但是区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不一定就是音位,对这些最小单位,还要从社会功能角度考察它们的作用,是否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是否区别意义。比如有些音素虽是最小语音单位,但它们有的区别意义,有的不能区别意义,有的在一种语言中区别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确立音位还必须与具体的语言结合起来,不能没有目的。划分归纳音位的原则主要有对立和互补两条原则。1)对立原则如英语bad,意思是"坏的",如果把其中的b换成d,这个词的语音形式变成了dad,与原来不同,含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小孩口语说的"爸爸",可见,b和d是不能互换的,因此b和d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如果两个音素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进而能够区别意义,且又是最小的,符合音位的定义特征,那么它们都是音位。也就是说,具有对立关系,处于对立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就是不同的音位。虽然它们都是以具体的音素形式出现的,但它们具有区别作用,所以是音位,从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音位和音素的差别。划分音位的对立原则告诉我们,几个音素,即使发音差别很少,只要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就是不同的音位;相反,几个音素的发音特点即使差别很大,但是只要没有区别词形的作用,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就只能是属于一个音位。要注意的是,运用对立原则划分音位,确立音位,只能在同一语言进行分析比较,不能跨语言进行,那样是永远也确定不了音位的,因为音位只能是属于一定语言的。比如前面我们举的两个音素p和p‘,在汉语中是两个音位,而在英语中只是一个音位,因为在英语中它们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不能构成对立。2)互补原则这种情况在英语中也有,比如p和p‘在汉语中是完全对立的,二者互换了意义就发生了变化,而在英语中它们就不是对立的,p‘一般出现在音节开头或末尾,如plan、plane、paper,等,p只出现在s后面,如spel、speak、spring等,凡是出现p‘的地方绝对不会出现p,凡是出现p的地方绝对不会出现p‘,二者完全是互补的。如果我们互换位置,把p‘lan念成plan,把speak念成sp‘eak,并不影响英国人对这些词的意义的理解,因为英语中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关系。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位,类似于化学上的同位素,这些同位素就放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格内,音位也是这样,所以互补关系的各个音就归并为一个音位。
(5)【◆题库问题◆】:[问答题] 参阅相关文献,简要说明霍恩二原则提出的理论基础。
【◆参考答案◆】:
格莱斯会话准则和齐波夫(Zipf)省力原则。省力原则或称经济原则,最早由美国学者GeorgeKingsley Zipf于1949年提出,Zipf试图用省力原则来解释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省力原则不仅给语言学以很深的启示,同时它对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诸多其它学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Zipf是这样来解释省力原则的:
第一,省力是一种平均量。一个人一生要经历很多事情,他在一件事情上的省力可能导致在另一件事情上的费力。反过来,在一件事情上的费力,又可能导致在另一件事情上的省力。
第二,这只是一种概率而已。一个人不可能事先绝对地肯定某种方法一定能让他省力,他只能有一个大概的估计。省力原则具体应用到语言学领域中,认为有两股既相互矛盾而又相互影响的力量,一股是"统一的力量",或者叫"说话人经济原则"。这股力量是以简化为目的的,即说话人希望自己说得尽可能少,最理想的情况是能用一个声音来表达一切意义,以减少自己编码时的困难。另一股力量是"分化的力量",或者叫"听话人经济原则"。这是和第一股力量相反的,以反歧义为目的的力量。根据这条原则,听话人希望说话人尽可能说得多,最好是每一种意义都只能由一种表达方式来表示,以减少自己解码时的困难。语言活动要有效地进行,须在这两股力量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格莱斯会话准则和齐波夫(Zipf)省力原则。省力原则或称经济原则,最早由美国学者GeorgeKingsley Zipf于1949年提出,Zipf试图用省力原则来解释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省力原则不仅给语言学以很深的启示,同时它对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诸多其它学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Zipf是这样来解释省力原则的:
第一,省力是一种平均量。一个人一生要经历很多事情,他在一件事情上的省力可能导致在另一件事情上的费力。反过来,在一件事情上的费力,又可能导致在另一件事情上的省力。
第二,这只是一种概率而已。一个人不可能事先绝对地肯定某种方法一定能让他省力,他只能有一个大概的估计。省力原则具体应用到语言学领域中,认为有两股既相互矛盾而又相互影响的力量,一股是"统一的力量",或者叫"说话人经济原则"。这股力量是以简化为目的的,即说话人希望自己说得尽可能少,最理想的情况是能用一个声音来表达一切意义,以减少自己编码时的困难。另一股力量是"分化的力量",或者叫"听话人经济原则"。这是和第一股力量相反的,以反歧义为目的的力量。根据这条原则,听话人希望说话人尽可能说得多,最好是每一种意义都只能由一种表达方式来表示,以减少自己解码时的困难。语言活动要有效地进行,须在这两股力量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篇章的粘连性
【◆参考答案◆】:
体现在篇章的表层结构上,具体表现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等手段。
体现在篇章的表层结构上,具体表现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等手段。
(7)【◆题库问题◆】:[多选] 从言语交际学的角度看,言语交际主体的交际能力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关于交际主体自身的知识。
B.关于语境的知识。
C.关于如何适应交际主体和语境因素,开展成功交际的知识。
D.关于交际客体的知识
A.关于交际主体自身的知识。
B.关于语境的知识。
C.关于如何适应交际主体和语境因素,开展成功交际的知识。
D.关于交际客体的知识
【◆参考答案◆】:A, B, C
(8)【◆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偏义复合词的一项是()。
A.妻子
B.国家
C.开关
D.忘记
A.妻子
B.国家
C.开关
D.忘记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问答题] 以实例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概念,它主要是指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与母语和目标语都不同的个人独特的语言,或者说是没有学到家的目标语,它不断地在母语和目标语之间游移,处于一种动态性状态。对偏误的研究,近年来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偏误的类型包括词、句子和语篇等方面偏误。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特别是错误产生具有系统性。偏误产生的机制在于母语在向目标迁移过程中所出现的系统性语言错误。例如日本学生造出的句子:星期四我们有汉语试验。出现偏误的原因是因为日语的“试验”兼有汉语“试验”和“考试”两个意思。
(10)【◆题库问题◆】:[单选] 区分“单纯词”和“合成词”所依据的是()。
A.词的音节数量
B.词的语素数量
C.词的音形关系
D.词的地位用途
A.词的音节数量
B.词的语素数量
C.词的音形关系
D.词的地位用途
【◆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