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摸底”、“考查”,这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自身评价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自身评价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其计划更加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摸底”、“考查”属于诊断性评价。
(2)【◆题库问题◆】:[单选] 在教育理论中,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A.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D.内容与方法的关系
A.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D.内容与方法的关系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教学是教育的一种途径,除了教学,教育还有其他的途径。所以他们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题库问题◆】:[单选] 能够避开突发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从现有矛盾的消极因素中找出积极的因素,使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以形成解决矛盾的有利契机,然后另辟蹊径,在新的情境中解决纠纷。属于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中的()。
A.迂回法
B.因势利导法
C.当机立断法
D.冷处理
A.迂回法
B.因势利导法
C.当机立断法
D.冷处理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所谓“迂回法”,就时当教育时机还不成熟时,另辟解决矛盾冲突的路径的一种教育方法。它避开突发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从现有矛盾的消极因素中找出积极的因素,使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以形成解决矛盾的有利契机,然后另辟蹊径,在新的情境中解决纠纷。
(4)【◆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参考答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不同学科内容产生初步的分化性兴趣。主要有四种特点: (1)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4)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
【◆答案解析◆】:考查学生对课本中学习兴趣内容的考察,学生需要谨记重点知识。
(5)【◆题库问题◆】:[单选] 把学生按能力或学业成绩分为不同的班或组,通过定期测验决定学生升级(组)或降级(组)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特朗普制
D.班级授课制
A.分组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特朗普制
D.班级授课制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分组教学是把学生按能力或学业成绩分为不同的班或组,通过定期测验决定学生升级(组)或降级(组)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内部分组是指 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6)【◆题库问题◆】:[单选] 6 岁的明明认为自己的爸爸为自己摘取别人家地里的苹果是正确的行为,根据科尔伯格 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明明处于道德发展的()。
A.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好孩子”定向阶段
A.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好孩子”定向阶段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 9 岁以下的儿童和许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认识上都 处于前习俗水平。
(7)【◆题库问题◆】:[单选] 主张“兼爱”“非攻”的教育家是( )。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作为墨家的代表人物,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 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8)【◆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参考答案◆】:(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成分或相似性;(2)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结构;(4) 认知技能与策略;(5)心理定势;(6)学习态度与方法。
【◆答案解析◆】:略。
(9)【◆题库问题◆】:[单选] 采用观察屏、摄像机、录音机、照相机等进行观察,属于()。
A.直接观察法
B.隐性观察法
C.间接观察法
D.图表分析法
A.直接观察法
B.隐性观察法
C.间接观察法
D.图表分析法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教育观察法分类中,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题干中采用各种仪器进行观察,属于间接观察法。
(10)【◆题库问题◆】:[单选] 以下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的一项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识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识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一般来说,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