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如何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试拟定教学目标。练习1.请在下面几个小题的括号上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参考答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围绕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作答。
(2)【◆题库问题◆】:[单选]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 )。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教师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把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属于认知内驱力。
(3)【◆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美术语言的造型元素主要包括哪些?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参考答案◆】:美术语言包括点、线、面、颜色、结构、材质和机理等造型元素。单纯的元素必须要经过人的有机组合才能达到其“语言功能”,点线面构成形体,明暗构成主体,色彩表达丰富的情感倾向,机理材质有效提高画面物体的质感,为作者意图服务。
【◆答案解析◆】:略。
(4)【◆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如指导水平三的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动作方法】正面直线助跑,支撑脚踏在球侧10~15厘米处,膝关节微屈,脚尖正对球的方向。踢球腿以髋为肘,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动,脚面绷直,小腿用力弹出,用脚背正面击球的后中部用力将球踢出。
【◆参考答案◆】:知识与技能:学生们能够掌握脚背正面踢球的技术。过程与方法: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脚背正面踢球的技术,发展下肢力量、灵敏、速度、协调等素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答案解析◆】:略。
(5)【◆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试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
【◆参考答案◆】:探索图形 化繁为简 三面涂色(顶点) 两面涂色(棱) 一面涂色(面) 没有涂色(中心)a=50px 8 0 0 0a=75px 8 12 6 1a=100px 8 2×12=24 2×2×6=24 2×2×2=8a=125px 8 3×12=36 3×3×6=54 3×3×3=27a=150px 8 4×12=48 4×4×6=96 4×4×4=64 (棱长-2)×12 (棱长-2)2×6 (棱长-2)3 12(n-2) 6(n-2)2 (n-2)3
【◆答案解析◆】:略。
(6)【◆题库问题◆】:[单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现的是()教学原则。
A.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
C.启发性
D.量力性
A.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
C.启发性
D.量力性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读万卷书是学习理论的过程,行万里路是实践的过程,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故本题选B。
(7)【◆题库问题◆】:[单选]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进行考查分析,并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的过程称为()。
A.测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自我评价法
A.测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自我评价法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观察法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行为的最好方法。它适用于在教学中评价那些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成品)。但被观察者若知道他被人观察时,他的行为便不同于平常,因而观察的结果就不完全可靠。为了提高观察法的可靠性与精确度,一方面应使观察经常化,记一些学生的行为日志或轶事报告,使评价所根据的资料更全面;另一方面可采用等级量表,力求观察精确。
(8)【◆题库问题◆】:[单选] “两种学习情境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越多,则前一种学习越能对后一种学习发生迁移作用。”这是学习迁移理论中()的观点。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化迁移说
C.认知结构迁移说
D.关系转换说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化迁移说
C.认知结构迁移说
D.关系转换说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共同要素说认为:学习迁移是相同联结的转移。两种学习情境的相同或相 似之处越多,则前一种学习越能对后一种学习发生迁移作用。
(9)【◆题库问题◆】:[单选] 6 岁的明明认为自己的爸爸为自己摘取别人家地里的苹果是正确的行为,根据科尔伯格 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明明处于道德发展的()。
A.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好孩子”定向阶段
A.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好孩子”定向阶段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 9 岁以下的儿童和许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认识上都 处于前习俗水平。
(10)【◆题库问题◆】:[单选] 利用教师的爱和各种情境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实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使其心灵受到感化的教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奖惩激励法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奖惩激励法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指利用教师的爱和各种情境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实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使其心灵受到感化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