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音乐编创题将下面谱例中的乐节发展成一个完成的乐段。要求:(1)必须运用模进的发展手法,乐段由同头换尾的两个乐句构成。(6分)(2)根据乐曲的感觉创作合适的歌词并写上歌名。(4分)
【◆参考答案◆】:(1)(2)一只哈巴狗一只哈巴狗,站在大门口,眼睛黑油油,想吃肉骨头(仅供参考)
【◆答案解析◆】:(1)模进:一个核心音调移高或移低若干音程或者反行、逆行的创作手法。同头换尾:乐句前半段保持不变,在后半段进行变化。(2)歌词的基本特点:具有文学性;具有易解性和易感性;具有节奏感和旋律感;短小精悍,形象生动。
(2)【◆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依据《义务教育初中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下面初中八年级竖笛演奏与编创教学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依据《义务教育初中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下面初中八年级竖笛演奏与编创教学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古典吹韵》【教学内容】竖笛演奏与编创【主要目标】1、激发学生对原始音响效果的探究与编创的兴趣,唤醒和鼓励学生对传统古典音乐文化的关注、传承和继承发扬。2、欣赏《原始狩猎图》片段,学会用竖笛的C.F.G调三种指法吹奏《原始狩猎图》主题片段,并用这些音调进行编创活动。【教学重点】用三个调的指法吹奏《原始狩猎图》主题,并进行音乐编创。【教学难点】以"狩猎”为主题进行音乐编创与合奏。……【教学过程】1、导入①观看一段视频(用各种蔬菜做成的吹奏乐器),接着老师吹奏用土豆做的乐器。②播放骨笛的演奏录像,感受吹奏乐器的音色特点,引出古代吹奏乐器。2、新课教学(1)播放《原始狩猎图》音乐片段,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喵、鼓等)感受是什么情景?(狩猎等)(2)请同学们用口哨或哼唱方法将听到的主题旋律模仿出来。(3)师:古人打猎为何要吹出声音?(生:模仿鸟声,引诱动物进行捕捉……)(4)师:用竖笛可模仿什么动物声音?(竖笛演奏方法探究)(5)老师用竖笛吹奏主题音乐,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进行竖笛吹奏学习,分别用C.F.G调吹三次。3、拓展:编创出示狩猎画面,要求以"狩猎”为题,结合森林场景与狩猎活动,以《原始狩猎图》的主题音乐片段为素材,共同探讨创设情景,进行音乐编创。(场景背景可以加入其它小乐曲或道具,如鼓、沙锤、三角铁、木鱼、双向管等)4、分小组表演展示5、小结(略)
【◆参考答案◆】:在课例中教学目标缺乏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例的过程非常充实,在导入环节教师能够很有创新的用土豆作乐器非常有新意,并且在巩固提高的环节能够用简单的乐器进行一个原始狩猎的创编,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小瑕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竖笛演奏方法探究时并没有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自己直接教授了,所以这种探究就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谈不上“探究”。我们所说的探究性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查阅资料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新课标指引的教学策略中就有要求我们要关注探究的环节,发现探究式主张对所学内容在教师的暗示与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矛盾或摸清规律,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在这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以小组或个人为中心,以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式获取答案。例如,教师提出“什么是音乐”这样一个问题,同时提供给学生一系列与音乐相关或无关的音响资料,组织大家倾听、讨论、分析、判断、鉴别、归纳、总结。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既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并且更会主动参与,并能体会到探究的快乐。
【◆答案解析◆】:略
(3)【◆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属于舒伯特歌曲作品的是( )。
A.《圣母颂》
B.《月光》
C.《仲夏夜之梦》
D.《革命》
A.《圣母颂》
B.《月光》
C.《仲夏夜之梦》
D.《革命》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A。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因此,答案选A。【考点解析】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
(4)【◆题库问题◆】:[单选] 最早的复调音乐被称为( )。
A.奥尔加农
B.第斯康特
C.经文歌
D.孔杜克图斯
A.奥尔加农
B.第斯康特
C.经文歌
D.孔杜克图斯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A。复调音乐,是一种“多声部音乐”,拥有漫长的历史。9世纪初,最早出现的复调音乐类型是奥尔加农,它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基础,在其旋律的上加入新的旋律(声部)的复调形式,也多半是即兴演唱。因此,答案选A。
(5)【◆题库问题◆】:[单选] 不用钢琴,即可进行多声部音乐创作,或看着乐谱即能在意识中再现音乐音响,产生共鸣,此特征描述的是()。
A.情感体验
B.即兴创作
C.体态律动
D.内心听觉
A.情感体验
B.即兴创作
C.体态律动
D.内心听觉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略
(6)【◆题库问题◆】:[单选] 下图中乐器演奏的组合形式是( )。
A.竖笛五重奏
B.弦乐五重奏
C.木管五重奏
D.铜管五重奏
A.竖笛五重奏
B.弦乐五重奏
C.木管五重奏
D.铜管五重奏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图为木管五重奏,圆号的音色圆润,与木管和铜管乐器都同样融合。
(7)【◆题库问题◆】:[单选] 京剧中为女性人物行当的是()。
A.生
B.旦
C.净
D.丑
A.生
B.旦
C.净
D.丑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B。生旦净丑,是戏曲角色的名称。京剧角色的分行十分细致,早先分为十行,后来才归并为生旦净丑四行。上世纪20年代出现“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后,旦角的地位变得重要了。旦角是京剧中的女性人物行当。因此,答案选B。
(8)【◆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课例点评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分析下面初中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如歌的行板》【教学目标】聆听《如歌的行板》,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演唱、比较等形式感受乐曲凄凉、压抑的气氛;模唱《如歌的行板》的两个音乐主题;用身体感悟音乐,使心身同时进入音乐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教学难点】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乐曲,理解其音乐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曲作者柴科夫斯基(通过播放《四小天鹅》导入)二、新授:带着问题聆听《如歌的行板》。1. 用什么乐器演奏?2. 音乐的音色、旋律有何特点?3. 你能唱出它的旋律片段吗?4. 请学生根据音乐进行填色游戏。5.创作背景介绍。6. 自选乐器为乐曲伴奏。三、总结:《如歌的行板》旋律深沉、婉转、凄美、体现了作者对人生艰辛的感悟,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和无可奈何,听这样的曲子,几乎每个人都能够从中体会到善良、真诚和同情。四、作业:课后搜集其它室内乐作品。
【◆参考答案◆】:(1)优点: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自选乐器以及对乐器演奏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音色节奏并尝试用自选乐器进行伴奏。(2)不足: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不明确。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室内乐作品的兴趣,然后通过聆听《如歌的行板》,有不同的音乐体验,并亲自实践、探究。最后通过学习,把握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该题是对教学设计的考察。
(9)【◆题库问题◆】:[单选] C大调与d小调形成的是何种调关系?( )。
A.近关系调
B.同主音调
C.同中音调
D.关系调
A.近关系调
B.同主音调
C.同中音调
D.关系调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A。近关系调,就是它的平行大小调和上方纯五度的关系大小调和下方纯五度的关系大小调。C大调的近关系调是:a小调(平行小调)、G大调(上方纯五度)、e小调(上方纯五度的关系小调)、F大调(下方纯五度)、d小调(下方纯五度的关系小调)。因此,答案选A。【考点分析】乐理知识
(10)【◆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教学设计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歌唱美丽的家乡》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10分)(2)确定教学重难点。(10分)(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15分)
【◆参考答案◆】:(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西南民族音乐的实践活动,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过程与方法: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唱美丽的家乡》,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知识与技能:了解“飞歌”及其特点。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唱美丽的家乡》,并了解“飞歌”及其特点。教学难点:感受西南民族音乐的美,了解“飞歌”及其特点。(3)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一首民歌《大地飞歌》。中国是具有五千余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这些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音乐就是民族音乐。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内容丰富。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地民歌在语言、风俗、审美和文化传统上形成了不同特点。这些文化因素融入了当地的民歌创作中,使各地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构成了不同的美感效应,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地方色彩。现在,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民歌,感受一下它的特点。 播放《歌唱美丽的家乡》。 师:谁能说一下,这首民歌有什么特点呢? 生:节奏宽广、旋律起伏。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这首民歌的名字叫做《歌唱美丽的家乡》,是我国苗族地区的一首民歌。 二、新授 1. 介绍苗族概况(幻灯片显示苗族聚居地的自然风光,背景音乐《歌唱美丽的家乡》)。 师: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2. 介绍“飞歌” 师:这首《歌唱美丽的家乡》就是典型的苗族“飞歌”(幻灯片显示“飞歌”),“飞歌”的特点是只在山岗林野与田间地头演唱,音调高昂,气势雄伟。特征是节奏宽广自由、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以尽气息延长,句间可以任意延长休止,句内用滑音级进,句尾收腔惯用甩音,终止时常附带一声高昂的呐喊声。 3. 学唱歌曲《歌唱美丽的家乡》 (1)师逐句教唱,生逐句学唱。(每一句学完可请学生单独演唱。) (2)师生完整唱歌曲。(伴奏音乐,师指挥。) (3)学生完整唱歌曲。(师钢琴伴奏。) 4. 扩充、发展 (1)听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片段。 (2)欣赏苗族舞蹈片段。 5. 设计丰富多彩的形体动作表现歌曲。 四、小结 师:各地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构成了不同的美感效应,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地方色彩。让我们相约再次走入中国民歌。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教案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