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将下面旋律片段进行变奏改写。要求:(1)加花或紧缩的手法二选一。(2)说明改编后由何种乐器演奏。
【◆参考答案◆】:(1)加花的要求:在原有音乐材料骨干音,用不同的音对骨干音进行装饰,更为丰富曲调的内容。加花分为“原板加花”和“添眼加花”两种。①在不改变板式的情况下加花称为“原板加花”。这种加花的具体办法,视乐曲风格及乐器演奏法而定。加花时一般并不改变原曲调的骨架,对于乐句中的许多音都需要进行加花逗、句、段结束音也不例外,以求曲调连贯,气韵连绵不息;②在各柜"后添"眼..使骨干音的时值成倍增加的于法,称为“添眼”。由于时值成倍增加,一般在“添眼”后必然要对曲调进行加花,因此通常也称为"添眼加花"。答题时可根据加花的要求学生进行发挥。紧缩的要求,要以音乐的主要风格为主,不要因为缩音,使调性发生变化,与之风格等其他方面也变化了。(2)在原有的曲调中,我们了解该曲的器乐编制是高胡、扬琴、筝。改变后在原有器乐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作品的风格进行乐器的改编。加入适当的器乐。
【◆答案解析◆】:略
(2)【◆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音乐创编题将下面旋律进行变奏改写。要求:(1) 加花或紧缩的手法二选一。(8分)(2) 说明改编后由何种乐器伴奏。(2分)
【◆参考答案◆】:本题属于创编题,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乐理错误,旋律流畅优美即可。
【◆答案解析◆】: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用的是D五声羽调式。
(3)【◆题库问题◆】:[单选] “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是感受与鉴赏领域哪方面的内容标准?()。
A.音乐情绪与情感
B.音乐表现要素
C.音乐体裁与形式
D.音乐风格与流派
A.音乐情绪与情感
B.音乐表现要素
C.音乐体裁与形式
D.音乐风格与流派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A。(略)【考点解析】音乐教学能力
(4)【◆题库问题◆】:[单选]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圆舞曲不包括()。
A.《蓝色多瑙河》
B.《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C.《春之声圆舞曲》
D.《四小天鹅舞曲》
A.《蓝色多瑙河》
B.《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C.《春之声圆舞曲》
D.《四小天鹅舞曲》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D。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的轻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代表作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等。《四小天鹅舞曲》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因此,答案选D。
(5)【◆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谱例中,不协和声音的数量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略
(6)【◆题库问题◆】:[单选] 柴可夫斯基创作于1893年,并自认为最成功的作品是()。
A.第六(悲怆)交响曲
B.田园
C.英雄
D.1812年序曲
A.第六(悲怆)交响曲
B.田园
C.英雄
D.1812年序曲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A。柴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首演于1893年十月二十八日,六天之后,作者不幸染上霍乱,与世长辞。本曲终成为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因此,答案选A。
(7)【◆题库问题◆】:[单选] 学堂乐歌《游春》的曲作者是()。
A.黄自
B.曾志忞
C.沈心工
D.冼星海
A.黄自
B.曾志忞
C.沈心工
D.冼星海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C。沈心工,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有歌曲《练兵》《游春》《扬子江》《海战》《新》《秋虫》等,编印了《教育歌唱集》。因此,答案选C。【考点分析】中国音乐史
(8)【◆题库问题◆】:[单选] 一般声乐从唱法上来讲可分为三类,不属于其中的是()。
A.民族唱法
B.原始唱法
C.美声唱法
D.通俗唱法
A.民族唱法
B.原始唱法
C.美声唱法
D.通俗唱法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B。一般声乐从唱法上来讲可分为三类: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因此,答案选B。【考点分析】声乐与合唱
(9)【◆题库问题◆】:[单选] 欧洲13—16世纪兴盛的复调音乐时期,无论是宗教的或非宗教的世俗合唱中,早期高声部多由()担任。
A.女高音
B.男高音
C.假声歌手
D.童声
A.女高音
B.男高音
C.假声歌手
D.童声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D。【考点解析】合唱与声乐
(10)【◆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谱例是哪首乐曲的主题片段?( )。
A.军队进行曲
B.土耳其进行曲
C.拉德茨基进行曲
D.运动员进行曲
A.军队进行曲
B.土耳其进行曲
C.拉德茨基进行曲
D.运动员进行曲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D。这是一首创作于1971年的进行曲,由当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工作的三位音乐家吴光锐、贾双、李明秀共同完成。这首乐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流传久远。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