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一名小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但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题干中的小学生在起床这件事上没有践行自己的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因而答案为B。
(2)【◆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请结合本教学片段评析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请观看小学高年级《落花生》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教学片段描述: 师: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看,读着读着,哪个标点符号,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眼睛里了? 生:跳进我眼睛里的是那个“居然”。我觉得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 师:这“获”,他的家人事先是想到还是没想到? 生:没想到。师: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但是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答,看你们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找到答案。生:因为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师: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生:要短。师:还有别的原因吗?生: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师:你瞧瞧,他特别会读书。是什么地?生:荒地。师:荒地啊!能种出来就不容易。没想到!生:我们姐弟几个这是第一次种花生。师: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生:意外。师:仅仅是意外?心情如何?生:高兴。师: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生:喜出望外。师: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那是惊喜啊!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
【◆参考答案◆】:该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一步步了解文章的遣词造句。首先从问题设计上看,看似即兴提问,实际上却是针对教学重点和关键,该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了解体会作者使用“居然”一词所要传达的感情。其次,从问题的语言表达上,该教师在课堂语言上极富感情色彩,通过跌宕起伏的语言,来让学生关注文章重点。提问的语言准确、简洁、清晰。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活动中去,最终做出正确的回答。再次,从发问方式上看,该教师发问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等全体学生思考一遍之后,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可以使全班学生注意教师所提的问题,并使全班学生都在心中试拟一个答案,还能更好地对某个学生的答案加以评价。最后,从课堂评价上看,该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回答,进行了及时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拘一格,并根据问题的难以程度及学生现状进行激励,肯定学生的努力与潜力,通过语气上的起伏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赞扬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也在老师的层层递进的问题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对《落花生》一文的主旨有了很好的了解。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策略。
(3)【◆题库问题◆】:[单选]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
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
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
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
D.气质对能力有影响
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
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
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
D.气质对能力有影响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勤奋是性格的态度特征,笨是性格的理智特征的体现。
(4)【◆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况说过:“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提出了在学习中不仅要做到闻之更宜见之,才能博而不谬。这体现教学原则的(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者通过教师对学习对象的形象描述,促使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 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题干体现了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5)【◆题库问题◆】:[单选] 源于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A.民主管理
B.平行管理
C.常规管理
D.目标管理
A.民主管理
B.平行管理
C.常规管理
D.目标管理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班级管理的模式包括四种: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其中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6)【◆题库问题◆】:[单选]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能够解决“7×8=56”这个问题的儿童属于()。
A.前运算阶段
B.直观动作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A.前运算阶段
B.直观动作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在分类、数字处理、时间和空间概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开始能够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活动。故本题选D。
(7)【◆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参考答案◆】:《大鼓和小鼓》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全曲共八小节,四乐句。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歌曲使学生认识了大鼓和小鼓,学生从中了解到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在高低、强弱、音色等之处都不相同的特点。
【◆答案解析◆】:略。
(8)【◆题库问题◆】:[单选]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内部动力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内部动力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9)【◆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kūróng枯 荣
【◆参考答案◆】: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生字是什么结构?(左右)左边和右边的两个字我们认识不认识?分别是(木和古)。当他们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字的时候,就和之前产生了一点差别?谁观察到了,来说一说? 生:木字旁的右边捺变成了点,右边的“古”字要写的瘦一些。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下面我们一起来写一下,先看老师写。(边写边讲解)“枯”字儿歌:木旁瘦又长,捺画改成点。“古”字也变瘦,且比木旁短一些。 师:同学们也试一试,看谁把“枯”字写的最漂亮。 生试写。
【◆答案解析◆】:略。
(10)【◆题库问题◆】:[单选] 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
A.乌申斯基
B.苏霍姆林斯基
C.乔姆斯基
D.马卡连柯
A.乌申斯基
B.苏霍姆林斯基
C.乔姆斯基
D.马卡连柯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马卡连柯认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影响学生所在的班级,然后通过学生集体与教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