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 )。
A.学习科目的转变
B.学习方式的转变
C.学习策略的转变
D.学习手段的转变
A.学习科目的转变
B.学习方式的转变
C.学习策略的转变
D.学习手段的转变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尤其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核心的任务。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最终目标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2)【◆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1)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2)谈谈教学过程种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文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同学们要从生活中捕捉各种作文素材”我正在上课说着,忽然一位同学说“不对,作文材料不像浪花,是各种各样的小鱼,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是捕捉更多又有价值的‘小鱼’。”听到这么一句话,我很生气,想要斥责他上课乱说话,后来我使自己冷静下来,平静地说:“这样的想法和比喻很好,还有没有其他同学的想法?”后来在我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比我自已原来开始的比喻要好很多。
【◆参考答案◆】:(1)李老师面对学生的突然“发难”。能够正确、灵活、民主的处理。体现了李老师本身的教学机智。在课堂中存在很多预想之外的情况,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然而,应该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偶发事件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也有有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只要掌握教学机智的运用策略,就能使偶发事件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材料中,李老师刚开始很生气,但冷静下来后,正确对待学生的这一反驳,表扬并激发了更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比喻增加了多样性和趣味性。促进了课程资源的生成,激发了课堂气氛。 (2)“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更具有生命活力,而相对与“预设”,似乎成了一对矛盾体。于是,就有人认为应该忽略预设。其实,课堂教学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重视预设。预设和生成是需要同时努力关注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教师应该认识到:1)课堂上的生成是必然的,不单单是备课预设不足造成的。2)课堂生成也是教学资源,应该在课堂预设时估计到,并巧妙的运用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3)要对课堂“生成”本身有恰当的评价,以此来推进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两个方面的知识一个是对教师做法的评价,一个是教学过程的内容,把握住两个知识点联系课本知识和材料内容做大就可以。
(3)【◆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如果你是吴老师,如何应对这一状况?吴老师用投影仪出示了一道开放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票价分别是:成人每人10元、学生每人5元、团体(10人以上)每人6元。问题是:怎样买合算?很快,很多同学给出了答案:老师和学生一共需要花费280元。小宇提出了另一种方案:“把老师学生凑成10人的组,剩下的同学按照5元的票,一共花费275元,比280元少5元钱。”吴老师笑着点点头,其他同学听了若有所思,有的似茅塞顿开。小思却说:“不就少了5元钱嘛!”他满不在乎地说:“老师,都出去玩了,谁还在乎这5块钱啊?”其他同学也附和到:“就是,5块钱算什么!”
【◆参考答案◆】:如果我是吴老师,我会这样来处理问题。首先,表扬踊跃发言的同学。对于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予以肯定,教师及时的强化可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在之后的教学中更加主动资源的学习。其次,发挥教育机智,将“五块钱是否重要?”作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他们养成节约的意识。在该过程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习得节约的美德。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老师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们的价值观。
(4)【◆题库问题◆】:[单选] 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的要素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斯宾塞
B.布鲁纳
C.赫钦斯
D.巴格莱
A.斯宾塞
B.布鲁纳
C.赫钦斯
D.巴格莱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提出课程设置原则中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5)【◆题库问题◆】:[单选] 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采取的正确措施是()。①立即打开门窗,给房间通风②给中毒者饮水,防止口渴③给中毒者盖上衣服保暖④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煤气中毒主要是指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因此,首先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迅速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6)【◆题库问题◆】:[单选] 把一个玩具从儿童的身边拿走,他会寻找,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至少应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儿童去寻找被拿走的玩具,说明他知道玩具只是不在眼前,但是存在的,说明其已经获得了客体永久性,所以其认知发展至少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7)【◆题库问题◆】:[单选] 小学数学运算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观察
B.讲解
C.示范
D.练习
A.观察
B.讲解
C.示范
D.练习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练习。
(8)【◆题库问题◆】:[单选] 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属于外部的稳定因素,运气属于外在的不稳定因素。故选择 A。
(9)【◆题库问题◆】:[单选] 《学记》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循序渐进
B.巩固性
C.因材施教
D.直观性
A.循序渐进
B.巩固性
C.因材施教
D.直观性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系统性原则又称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连贯地进行,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记》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如果教学不按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体现了教学中系统性的原则。
(10)【◆题库问题◆】:[单选] “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过程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都必须按照教育目的去进行。”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作用。
A.导向
B.激励
C.评价
D.选择
A.导向
B.激励
C.评价
D.选择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教育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方向、预定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教育目的无论是对受教育者,还是对教育者都具有目标导向功能。题干中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