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两种学习情境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越多,则前一种学习越能对后一种学习发生迁移作用。”这是学习迁移理论中()的观点。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化迁移说
C.认知结构迁移说
D.关系转换说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化迁移说
C.认知结构迁移说
D.关系转换说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共同要素说认为:学习迁移是相同联结的转移。两种学习情境的相同或相 似之处越多,则前一种学习越能对后一种学习发生迁移作用。
(2)【◆题库问题◆】:[单选] 一名小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但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题干中的小学生在起床这件事上没有践行自己的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因而答案为B。
(3)【◆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为本课设计一则板书并简要说明理由。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中彩那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中奖的那张号码是05102。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母亲告诉我:“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参考答案◆】:板书设计:一 中彩那天异常兴奋二 发现不是自己的中彩三 父亲神情严肃四道德和金钱做斗争
【◆答案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板书的设计。
(4)【◆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主要教学环节。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动作方法:两脚自然开立,两腿屈膝,上体稍前倾,两臂后举。然后两臂向前上方用力摆,同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跃起。落地时以脚跟先着地,同时两腿自然屈膝缓冲,保持平衡。
【◆参考答案◆】:部分教学内容教师指导过程学生学习过程组织及要求阶段目标 开 始 部 分一、课堂常规:1、教师整队2、师生问好3、宣布内容 二、队列练习1、左右转法2、蹲下起立3、原地踏步走1、宣布内容:①立定跳远 ②游戏:保卫家园 2、教师口令,练习队列。1、认真听讲 2、听口令练习队列。组织:××××××××××××××××××××○要求:学生练习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动作正确,声音洪亮。 常规教育 培养组织性和纪律性准 备 部 分一、肢体操1、肩绕环2、大臂绕环3、扩胸运动4、振臂运动5、体转运动6、体前屈7、膝关节前后屈8、下蹲运动9、腕踝关节 二、专项练习 高人、矮人、飞人游戏 1、 提示练习要求 2、 带领示范进行徒手操 3、 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1、 认真听要求 2、 在教师带领下认真完成 3、 根据提示活动各个关节,改进提高动作质量 组织:× × × × ×× × × × ×× × × × ×× × × × × ○ 要求:1、动作认真、用力、到位2、跟上节奏养成认真做操用力认真的好习惯。 提高上下肢的协调性 基 本 部 分一、立定跳远 口诀:两脚开立,摆臂屈膝,两脚蹬地,落地缓冲。 重点:两脚起跳,两脚落地 难点:动作连贯协调 二、游戏:保卫家园规则:1、游戏开始时,每个学生站在线后,用“软包”攻打侵略者。2、攻打后,听教师哨声,才能去捡球。1、教师带领学生游戏导入“取包比快”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夹包前后跳盘练习3、教师设问:“要想完成夹包前后跳盘练习,怎么做到包不离脚,呢?”4、教师组织学生复习口诀5、教师通过口诀,复习立定跳远动作6、教师带领学生进行1、2、3分解练习法练习立定跳远的动作7、教师带领学生体会完成的立定跳远动作8、通过小教具“软包”解决双脚同时蹬地,双脚落地9、优秀生展示 10、小结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规则。 2、组织比赛。 3、小结评价1、学生认真进行游戏“取包比快” 2、学生进行夹包跳盘的练习 3、学生边练习边思考 4、学生按教师要求念口诀5、学生按照教师口令,边念口诀,边做动作。6、学生通过教师哨声进行分解练习法 7、学生认真练习立定跳远动作 8、学生进行练习,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9、优秀生认真展示 10、听小结 1、明确方法要求。 2、小组比赛。 3、认真听讲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1、 练习时态度认真2、 传球时注意安全 组织:×××××××× ○ ××××××××要求:1、 遵守游戏规则2、 在游戏时,认真听要求3、 在游戏时,注意安全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喜欢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提高练习的兴趣,通过练习也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发展上下肢的协调性 培养锻炼学生的上下肢协调性和柔韧性结束部分一、放松游戏 二、教师小结 三、师生再见1、教师讲解方法要求。2、教师小结本课情况。3、师生再见。1、学生在教师提示下进行模仿。2、与教师再见。组织:四列横队要求:模仿形象,生动站队快、静、齐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答案解析◆】:略。
(5)【◆题库问题◆】:[单选] 在教育研究文献中,各种文物、教育史专著、名师教育实录等属于( )。
A.事实性文献
B.工具性文献
C.理论性文献
D.经验性文献
A.事实性文献
B.工具性文献
C.理论性文献
D.经验性文献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事实上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事实证据的文献,包括古今中外已被发现和证实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事实资料,如文物、教育史专著、各种测验量表、各种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等。
(6)【◆题库问题◆】:[单选]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马斯洛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两类。其中,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它们因身心的缺失而产生,因此也称缺失性需要。故题干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7)【◆题库问题◆】:[单选] 一个儿童能辨别自已的左右手,但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
A.前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A.前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皮亚杰将心意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儿童左右方位认知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6岁),儿童能比较固定化地辨认自己左右方位;第二阶段(7-8岁),儿童能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第三阶段(9-10岁),儿童能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根据以上说法,5~6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
(8)【◆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简述小学生注意的发展特点。
【◆参考答案◆】:(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不断成熟,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协调起来,同时,由于教学提出的要求和教师的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起来。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占主导地位。(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因此,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以词为基础的第二信号系统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材料的注意也逐步发展起来。(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小学生由于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抑制能力尚未充分发展,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应器官的活动,面部表情、手足乃至全身都会配合活动,所以注意表现出明显的情绪色彩。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9)【◆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若指导低年段学生学习,试设计教学的主要环节并说明理由。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参考答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登黄山,天下无山”,这样一句话吗?这是我国明代杰出的 旅行家徐霞客两次登黄山之后由衷所发出的感叹。这样高的评价,一定名不虚传,想不想去看 看?2.课件播放黄山四绝的图片。师:同学们,认真看,一会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师:看了图片,听了老师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想法,谁愿意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黄山的奇石。 板书:黄山奇石。学生齐读课题。4.质疑:看到这个题目,谁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对黄山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使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质量提高。多媒体在这个环节中突出其直观性、形象性,把黄山 奇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眼看着黄山秀丽神奇的风景,仿佛走进了仙境般的神话世界,大大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小声地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在文中把蓝线中要求“我会认”的字圈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书下面的“树叶”来帮 忙,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2.标自然段序号,读通课文。3.自己学完生字之后,同桌的学习小伙伴互相当小老师考查一下,若有不会读的字“小老 师”要教教你的小学生;4.检查自学:同学们都胸有成竹地坐好了,我可要考一考大家了,看看你们有多棒!(出 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1)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读带有拼音的生字词。(2)男女生对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强调“脖、膊”这两个字的读音。)(3)出示课文中带有“尤其”这个词语的句子,启发学生思考重点词语的意思。(4)用比赛的形式考查会认的字。【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而多媒体的运用恰当地调节了课堂的气氛,使枯燥无味的识字活动变得妙趣横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难理解的重点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逐步突破教学难点。5.指导书写:区、巨。(1)分析字形以及认识新偏旁。(半包围结构,三框)(2)重点强调三框偏旁的字的笔顺:一笔先写三框的横,接着再写里边的部分,最后一笔 写竖折。(3)学生照着字帖写,教师巡视,进行指导。(4)班级展示学生的生字书写,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再改进。【设计意图】带有三框的会写字,本课中是第一次出现,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孩子们往往在书写时笔顺出现错误,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避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先入为主而使错误的概念 深入脑海,加之以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首次获取的知识便是正确规范的。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讲解:通过刚才观看资料,我们知道黄山在我国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黄山 的什么呢?(生回答:石头)请学生自由读文,思考:1.哪些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奇石?2.并用横线划出课文中介绍的几种石头。3.小伙伴交流之后,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根据学生回答,可以把“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石头的名字 放在副板书位置。)【设计意图】学生的每一次读书都要有不同的目的,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同时 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并让学生初步体会这些名字的准确、生动、形象,进一步 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特点。四、精读课文,品味黄山1.探“奇”(学习第一自然段)(1)师:通过读第一自然段,你们对黄山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黄山的地点、黄山奇石很神奇。(2)师:有多神奇,从哪能看得出? 学生:闻名中外、景色秀丽神奇、尤其。(3)师:“尤其”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换一个词语来说一说吗?(特别) 教师小结:通过联系上下文,换词语的方法,我们就会更好地理解课文了,这可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4)请学生再次读第一段,读出它的神奇。2.感“奇”出示课件:依次点击石名。师: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指 名汇报:有趣,有的和动物有关。3.悟“奇”(1)师: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仙桃石。课件出示:图片“仙桃石”,哪块石头像仙桃?(2)师: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生读课文部分。)课文这句话写得怎么样?大家 互相说说。小组交流;教师板书:……好像……飞、落。(3)师:第二块奇石“猴子观海”是什么样子,它在干什么?出示课件图片:“猴子观海”。 学生读课文,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抱、蹲、望。 师:对!作者通过观察先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笔,就把石头写活了。再点明石头的名字,这样写结构多清楚呀!我们把这几句话再读一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块 石头怎么样?(奇特、有趣、可爱)(4)课文还向我们具体介绍了一块跟动物有关的石头呢,你们快看:出示课件图片“金鸡 叫天都”。教师:这一块石头的写法和“猴子观海”的写法完全相同,先通过想象,告诉我们石头像 什么动物,再写动物的动作,最后点明石头的名称。快来读读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吧。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几块巨石、金光闪闪、伸、啼叫。【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新知识的掌握是需要及时进行巩固的,于是我把第五 自然段提到前面学习,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并且为弄清楚“仙人指路”的结构奠定基础,同时 也为最后的仿说仿写减轻了难度,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5)师:“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有趣,“仙人指路”也另有一番趣味。课件出示图 片:“仙人指路”,指名读。(6)师:谁来学着做一下这个仙人的样子?(生模仿)(7)师: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 的石头,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神奇、前去看个究竟。)(8)师:用你现在的感觉,看着眼前的景象,读一读这段话好吗?(9)师:请问这位仙人,你所指的地方是哪儿呀?那里的风景美吗?(生即兴回答)(10)师:谢谢!同学们,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呢?(生自由回答)(11)师:谢谢各位小仙人。这一切是多么有趣呀!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读出来, 好吗?(生齐读)【设计意图】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 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4.说“奇”(1)师: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 头写活了,写具体了。下面,我们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其中的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 子来说一说它们吧。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中的石头名称: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生小 组交流,指名说。(2)重点指导“天狗望月”,指导学生完全模仿“金鸡叫天都”的形式以及部分句式来说: 每当月亮升起,有座山峰上的一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 ),它(
【◆答案解析◆】:略。
(10)【◆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试述“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把其中的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集聚社区,而另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停在相对杂乱的街区。放在中产阶级集聚社区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于是,该研究者把完好无损的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发现,刚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因此,有研究者以该试验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
【◆参考答案◆】:①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及时的反馈,让学生改正,防止扩散; ②加强学生德育工作③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④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树立良好的班风。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破窗理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