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中,以教师的教学评价为主体,可以分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中,以教师的教学评价为主体,可以分为()。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中,以教师的教学评价为主体,可以分为()。

(1)【◆题库问题◆】:[单选]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中,以教师的教学评价为主体,可以分为()。
A.教师自评和教师互评
B.学生、家长评价和教师互评
C.教师自评和学生、家长评价
D.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和学生、家长评价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要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的自我评价就是教师自评,学校老师、领导的评价都可以归为教师互评,之后就是学生、家长评价。所以选D。

(2)【◆题库问题◆】:[单选]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的最大特点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而且人大代表的组成结构进一步优化,少数民族代表409人,占代表人数的13.69%,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比上届提高5.18%,其中农民工代表数量大幅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占代表总数的20.42%,提高1.2%;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占总数的34.88%,降低6.93%。此外,妇女代表699名,占总数的23.4%,提高了2.07%。这一变化有利于()。①增强人大代表决策效率 ②推进人大对政府工作的有效监督③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④加强人大与基层群众的联系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题干表明全国人大代表组成结构在优化,优化的具体表现就是基层代表比例的增加,而党政领导干部代表则在减少。基层代表比例的增加,能够加强人大与基层群众的联系;而政府部门领导代表的减少,就能更好地让人大代表行使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故②④正确。增强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效率依靠的是组织程序的科学性,故①错误;直接参加国家管理的是人大代表而非人民群众,故③错误。因此选B。

(3)【◆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成就“中国梦”。材料一:2013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据有关媒体报道,他将近25分钟的讲话,9次提到中国梦,共获得了10余次掌声。平均不到3分钟提及一次“中国梦”,平均不到2分钟就获得一次掌声。材料二:屠呦呦,继莫言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因为具有中西医背景,1969年第一次到中医研究院工作就是“中草药抗疟疾”,在之后的工作中,屠呦呦不断研究中草药知识,不断和西医结合,不断的进行实验,直到最后发现“青蒿素”。屠呦呦的坚持获得了成功。

【◆参考答案◆】:(1)公民:①树立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珍惜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②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支持、监督政府工作。政府:①认真履行管理与服务的职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③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④自觉接受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答案解析◆】:略

(4)【◆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是()。
A.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B.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C.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
D.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B属于能力目标的内容。

(5)【◆题库问题◆】:[单选] 随着《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学习成语一时大热。中国两千年的古代史,产生了无数寓意深刻的成语,阐释人生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望梅止渴——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②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③量体裁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哲学寓意。②理解错误。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④理解错误。见仁见智,强调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没有否认真理,这里不否定真理是客观的。①③理解正确。所以选B。

(6)【◆题库问题◆】:[单选] 有些学生话少且缺乏自信,如果在他主动请教老师问题时,老师给予积极地回应,并能给予鼓励表扬,那么学生主动请教老师的次数会明显增多,而且还会越来越自信。老师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A.代币奖励法
B.榜样示范法
C.正强化
D.奖励激励法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正强化即用有吸引力的结果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以期在类似条件下重复出现这一行为。所以选C。

(7)【◆题库问题◆】:[单选] 傍晚甲某抄小路回家时,突然有一蒙面男士跳出对其进行抢劫,甲某进行了激烈的反抗,随手捡起路边的砖头砸到蒙面男胳膊上,从而逃离事发地。甲某的财产得到了保护,但蒙面男则造成胳膊骨折。对于甲某的行为应当定性为()。
A.防卫过当,应该负刑事责任
B.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C.防卫过当,应该从轻处罚
D.防卫过当,应该减轻处罚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甲某为使自己财产免受侵害,用砖头砸向蒙面男胳膊,致使其骨折,属于正当防卫。因此选B。

(8)【◆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问题:基于上述内容,请你设计本课的教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二框题《两代人的对话》架起理解的桥梁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与父母携手同行。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沟通得好,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父母的主意使我们如愿以偿。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其实是辨明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有效沟通要掌握基本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父母是爱我们的,只有我们同样以爱的方式对待父母,沟通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交往讲艺术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父母对我们恩深似海,值得我们赞扬。赞扬父母对我们的爱,他们会感到甜;赞美父母当年之勇,他们更开心。要学会真诚、得体地赞声父母,这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说话是学问,听话也是艺术。与父母交谈,要先倾听、再倾诉。尤其在接受批评时,有错就承认,有理委婉地说。在倾听中我们能体会出父母的心情、期望和用意。帮助父母,用行动反动亲人。我们竭力为父母分忧,努力帮助父母做事,父母就会更疼爱我们,更为我们着想。这样,即便我们对父母小有冒犯,他们也会原谅我们。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父母争个高低上下。有时即使争赢了,也不一定给自己带来快乐、给家庭带来幸福;我们认了错,也不会丢面子,反而让我们丢掉包袱,得到更多的爱和快乐。

【◆参考答案◆】:【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懂得与父母沟通的大致程序。(2)懂得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3)知道要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论输赢不可。2. 能力目标(1)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行为能力。(2)对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3)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思考和应用能力。(4)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2)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与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3)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教学重点】与父母沟通的程序与要领;与父母交往的艺术,自己应有的胸怀。【教学难点】能够掌握正确的交往艺术,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学过程】环节一: 课堂导入先设置课本P23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分组讨论碰到类似事情应该如何处理,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代表小冰,一组代表爸爸,两组分别从不同角色出发,探讨解决类似冲突的途径和程序。环节二:课文新授对于刚刚的情景,学生分组讨论后,分别由两组选出的代表发言,表达所在组的见解和解决方法。教师根据学生代表的发言,总结归纳,提出:父母和子女应该互相多沟通,换位思考,在理解中化解矛盾,与父母携手同行。老师进一步总结,讲解出与父母沟通的程序:走进父母;心平气和地与家长沟通;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结合课本P26页毛毛的故事,教师提问学生:都是如何和父母进行交往的,从而引出交往中的艺术这一重点。然后由学生自由讨论总结交往中的艺术,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并记录学生看法。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后,进行归纳总结,指出交往中的艺术: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认真聆听,聆听中得到教益;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环节三:课堂总结教师用课本P27页寺庙方丈到团结寺取经的故事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架起理解的桥梁,交往需要艺术。环节四:板书设计(略)

【◆答案解析◆】:略

(9)【◆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请以此为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说明依据。材料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一共包括以下两个小标题:(1)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2)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参考答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知道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2.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和现象。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保护意识,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给予的关爱,以增强守法、护法的信心,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公民。【教学重点】学校、家庭、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教学难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依据:首先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内容标准中“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的要求。其次,初中生较缺乏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需要重点讲解法律保护的重要性。

【◆答案解析◆】:略。

(10)【◆题库问题◆】:[单选] 观看右图,对于图画中的年轻人我们经常说他们道德水平低,那么受教育程度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是()。
A.受教育程度高了,道德修养自然就高
B.道德修养和受教育程度之间没有联系
C.受教育程度和道德修养之间是反比关系
D.受教育程度高的人,道德修养不一定高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道德修养和受教育程度之间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不能简单的用正比或反比来解释。受教育程度高,为高道德修养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但受教育程度低也不意味道德修养就低,每年感动中国人物中都有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就是最好的说明。因此选D。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中,以教师的教学评价为主体,可以分为()。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