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
A.加涅
B.布鲁纳
C.班杜拉
D.乌申斯基
A.加涅
B.布鲁纳
C.班杜拉
D.乌申斯基
【◆参考答案◆】:D
(2)【◆题库问题◆】:[单选]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
A.面向家长
B.面向现代化
C.面向学校
D.面向学生
A.面向家长
B.面向现代化
C.面向学校
D.面向学生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三个面向"是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的词,其具体内容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题库问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人认为,学校开展全面发展教育就意味着学生个体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齐头并进、平均地发展,所以学校要办各种"兴趣班",对所有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文化素质、音体美等方面特长的培训,而且在这些方面都要达到较高的水平。问题:请运用相关的教育观对此观点进行评述。
【◆参考答案◆】:(1)全面发展观:全面发展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而实施的教育,具体包括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2)各育的关系:体智德美各育,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内在联系,它们共同构成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各育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每一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3)全面发展的实质: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包括道德、志趣意向等个性品质的发展。但并不等于平均发展,也不是平衡发展。
(4)【◆题库问题◆】:[单选] 张老师在学校开始关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课,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根据富勒和布朗的理论,张老师处在()。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单选] 有研究认为,专家型教师的养成,必须至少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室里讲授的时间至少要达到()。
A.10000小时
B.12000小时
C.13000小时
D.15000小时
A.10000小时
B.12000小时
C.13000小时
D.15000小时
【◆参考答案◆】:C
(6)【◆题库问题◆】:[单选]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性
B.复杂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A.示范性
B.复杂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参考答案◆】:A
(7)【◆题库问题◆】:[单选] 泛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这种教育指的是()。
A.素质教育
B.回归教育
C.应试教育
D.终身教育
A.素质教育
B.回归教育
C.应试教育
D.终身教育
【◆参考答案◆】:D
(8)【◆题库问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工作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这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的感情关系,把师爱视为教师的美德。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做到"诲人不倦"。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因此,可以说,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 问题: 谈谈你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解。
【◆参考答案◆】:(1)"师爱"或者称为"教育爱"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的前提,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保育教育工作才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要具有爱心、恒心、耐心、细心、责任心。(2)具体地说,师爱具有下列作用:①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②为教师有效地进行保育教育提供感情基础;③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提供了契机;④有利于保育教育质量的提高;⑤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9)【◆题库问题◆】:[单选] "教是为了不教",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科学思维,并能够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
A.自我修炼,做人第一
B.依循规律,自主探索
C.重视基础,伺机创新
D.自主探索,适应社会
A.自我修炼,做人第一
B.依循规律,自主探索
C.重视基础,伺机创新
D.自主探索,适应社会
【◆参考答案◆】:D
(10)【◆题库问题◆】:[单选] 20世纪末,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的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理论
B.文化本位理论
C.全面发展学说
D.社会本位理论
A.个人本位理论
B.文化本位理论
C.全面发展学说
D.社会本位理论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