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语言成分的借用,最为常见的是()。
A.借词
B.语音成分的吸收
C.语法成分的吸收
D.语义成分的吸收
A.借词
B.语音成分的吸收
C.语法成分的吸收
D.语义成分的吸收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问答题] 应如何理解“双语现象”的含义?
【◆参考答案◆】:
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理解双语现象:
(1)双语现象也包括某一言语社团使用多种语言的现象,即"多语现象"。由于两种语言的现象和多语现象在本质土并没有根本的不同而且前者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而我们把二者统称为"双语现象"
(2)双语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是指个别人使用双语的现象,而是指一个言语社团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3)"双语现象"和"双语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社会上实际使用双语的情况,后者指的是某个国家的盲方语言是两种或多种,也就是以一种法律的形式规定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并用的制度。双语制和一个社会的双语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理解双语现象:
(1)双语现象也包括某一言语社团使用多种语言的现象,即"多语现象"。由于两种语言的现象和多语现象在本质土并没有根本的不同而且前者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而我们把二者统称为"双语现象"
(2)双语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是指个别人使用双语的现象,而是指一个言语社团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3)"双语现象"和"双语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社会上实际使用双语的情况,后者指的是某个国家的盲方语言是两种或多种,也就是以一种法律的形式规定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并用的制度。双语制和一个社会的双语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3)【◆题库问题◆】:[问答题] 古代希腊和罗马、印度、阿拉伯、中国的语言研究各自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参考答案◆】:
古希腊:在语言问题的哲学探讨时期,古希腊学家们从讨论词和物的关系开始语言问题的研究。这是人类关于语言表层和深层结构认识的最早萌芽。语文学时期,古希腊的语法研究,奠定了西方传统语法的基础。公元前1世纪左右,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形成,语言研究也由哲学的论争转向语言学的立场,开始注重语言自身的现象和规则。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Dionysius Thrax)写成了希腊语的第一部语法专著《希腊语法》。特拉克斯在确立词类时把词形变化作为首要标准,得出了一个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完备的词法体系,形成了词法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后人的语言研究中,一直被广泛采用。公元2世纪,语言学家狄斯考鲁(Apollonius Dyscolus)写出了又一部希腊语语法著作《论句法》。书中集中分析和描写了希腊语的句法结构,区别了主语和谓语这两个句法成分,从分析名词与动词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其他词类跟名词和动词的关系,从而弥补了特拉克斯《希腊语法》只侧重于词法的不足。
古罗马:其语言研究主要是借用希腊语法的体系来描写拉丁语法,建立了拉丁语法,编写出一些系统而实用的语法教材,通过教学传播了在希腊语法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传统语法体系。此后,不仅拉丁语法一直沿用这一体系,其他语言的语法描写,例如希伯来语、阿拉伯语,也都采用了这个体系。瓦罗《拉丁语研究》一书中以形式为标准,划分了四大词类,在区分屈折和派生方面作出了贡献;多纳图斯的《语法术》是西方第一部为教学目的编写的语法著作;普里西安的《语法原理》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语法研究成果。多纳图斯和普里西安被看作是传统语法的奠基人。另外,罗马的语言研究中还提出了朦胧的语言规范观念。公元1世纪,古罗马学者昆体良(M.F.Quintilianus)对语言运用提出过一些看法。
印度:为了《吠陀》的传播和阅读,印度学者对古代梵文展开了研究,进行了最早的语法分析、词源解释和词典编纂等工作。公元前4世纪,著名语言学家巴尼尼(Panini)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的语法学著作《梵语语法》,又称《八章书》。这部书对梵语的词法分析得相当准确、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被公认为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印欧语言的语法描写,在语法理论研究和梵语语法分析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古印度的语言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语法方面:古印度的语法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形态和词类问题的探讨上。
语音方面:古印度对语音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学者们把语音看作是位于语法和实际话语之间的环节,他们细致地描写了梵语语音的发音动作,根据生理原则和物理原则对语音作了分类,区分出元音和辅音,塞音和擦音,半元音,长音和短音以及音节等。
语义方面:探讨涉及词和句子意义的本质的许多问题。
阿拉伯:阿拉伯的语言研究,是结合宗教文献研究进行的。阿拉伯学者们吸收了古印度语言学和古希腊语言学的经验,建立了阿拉伯语的语法体系。阿拉伯语法的奠基者一般认为是7世纪的阿布尔·阿斯瓦德(AbulAsvad),他主要研究伊斯兰教《古兰经》。阿拉伯语言研究中最著名的是波斯人西巴维希(Sibawaihi),他曾根据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印度的语法体系写出了第一部有系统的阿拉伯语语法专著《书》。《书》大致上确定了从那时到今天的阿拉伯语法描写和教学的模式。
中国:中国语言研究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先秦两汉时期。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其语言研究大致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关于语言哲学方面的探讨,二是方言研究,三是"小学"研究。在语言哲学方面的探讨时期,中国学者也对事物与名称之间关系、语言与思维关系、语言的稳定性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方言研究主要体现为汉代扬雄的汉语方言学的第一部著作《方言》。小学研究早在秦汉之际已经比较系统。清代是我国传统"小学"的辉煌时期,音韵、训诂、文字都取得了卓著的成果。
古希腊:在语言问题的哲学探讨时期,古希腊学家们从讨论词和物的关系开始语言问题的研究。这是人类关于语言表层和深层结构认识的最早萌芽。语文学时期,古希腊的语法研究,奠定了西方传统语法的基础。公元前1世纪左右,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形成,语言研究也由哲学的论争转向语言学的立场,开始注重语言自身的现象和规则。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Dionysius Thrax)写成了希腊语的第一部语法专著《希腊语法》。特拉克斯在确立词类时把词形变化作为首要标准,得出了一个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完备的词法体系,形成了词法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后人的语言研究中,一直被广泛采用。公元2世纪,语言学家狄斯考鲁(Apollonius Dyscolus)写出了又一部希腊语语法著作《论句法》。书中集中分析和描写了希腊语的句法结构,区别了主语和谓语这两个句法成分,从分析名词与动词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其他词类跟名词和动词的关系,从而弥补了特拉克斯《希腊语法》只侧重于词法的不足。
古罗马:其语言研究主要是借用希腊语法的体系来描写拉丁语法,建立了拉丁语法,编写出一些系统而实用的语法教材,通过教学传播了在希腊语法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传统语法体系。此后,不仅拉丁语法一直沿用这一体系,其他语言的语法描写,例如希伯来语、阿拉伯语,也都采用了这个体系。瓦罗《拉丁语研究》一书中以形式为标准,划分了四大词类,在区分屈折和派生方面作出了贡献;多纳图斯的《语法术》是西方第一部为教学目的编写的语法著作;普里西安的《语法原理》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语法研究成果。多纳图斯和普里西安被看作是传统语法的奠基人。另外,罗马的语言研究中还提出了朦胧的语言规范观念。公元1世纪,古罗马学者昆体良(M.F.Quintilianus)对语言运用提出过一些看法。
印度:为了《吠陀》的传播和阅读,印度学者对古代梵文展开了研究,进行了最早的语法分析、词源解释和词典编纂等工作。公元前4世纪,著名语言学家巴尼尼(Panini)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的语法学著作《梵语语法》,又称《八章书》。这部书对梵语的词法分析得相当准确、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被公认为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印欧语言的语法描写,在语法理论研究和梵语语法分析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古印度的语言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语法方面:古印度的语法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形态和词类问题的探讨上。
语音方面:古印度对语音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学者们把语音看作是位于语法和实际话语之间的环节,他们细致地描写了梵语语音的发音动作,根据生理原则和物理原则对语音作了分类,区分出元音和辅音,塞音和擦音,半元音,长音和短音以及音节等。
语义方面:探讨涉及词和句子意义的本质的许多问题。
阿拉伯:阿拉伯的语言研究,是结合宗教文献研究进行的。阿拉伯学者们吸收了古印度语言学和古希腊语言学的经验,建立了阿拉伯语的语法体系。阿拉伯语法的奠基者一般认为是7世纪的阿布尔·阿斯瓦德(AbulAsvad),他主要研究伊斯兰教《古兰经》。阿拉伯语言研究中最著名的是波斯人西巴维希(Sibawaihi),他曾根据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印度的语法体系写出了第一部有系统的阿拉伯语语法专著《书》。《书》大致上确定了从那时到今天的阿拉伯语法描写和教学的模式。
中国:中国语言研究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先秦两汉时期。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其语言研究大致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关于语言哲学方面的探讨,二是方言研究,三是"小学"研究。在语言哲学方面的探讨时期,中国学者也对事物与名称之间关系、语言与思维关系、语言的稳定性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方言研究主要体现为汉代扬雄的汉语方言学的第一部著作《方言》。小学研究早在秦汉之际已经比较系统。清代是我国传统"小学"的辉煌时期,音韵、训诂、文字都取得了卓著的成果。
(4)【◆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说借词的历史层次是民族交往和语言接触历史的反映?
【◆参考答案◆】:
语言中借词可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语言中借人的,因而处于不同的历史层次。以汉语为例,随着汉代与西域各地交往的增加,汉语从西域诸国借人了"葡萄"、"玻璃"等一批词语,汉代以后又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佛经的翻译,从梵语中借入了"佛"、"塔",等一大批词。元代又从蒙古语中借入了"站"、"胡同"等词,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随着中西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汉语又从欧洲语言里借人了大量的词语。我们通过借词的历史层次,可以考察不同民族间相互交往的历史,可以了解伴随社会接触的语盲接触的历程.因此,借词的历史层次是民族交往和语言接触历史的反映。
语言中借词可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语言中借人的,因而处于不同的历史层次。以汉语为例,随着汉代与西域各地交往的增加,汉语从西域诸国借人了"葡萄"、"玻璃"等一批词语,汉代以后又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佛经的翻译,从梵语中借入了"佛"、"塔",等一大批词。元代又从蒙古语中借入了"站"、"胡同"等词,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随着中西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汉语又从欧洲语言里借人了大量的词语。我们通过借词的历史层次,可以考察不同民族间相互交往的历史,可以了解伴随社会接触的语盲接触的历程.因此,借词的历史层次是民族交往和语言接触历史的反映。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对立关系
【◆参考答案◆】:
在某一语言或方言中,几个音素如果在同样的语音组合环境中能区别词或语素,那么这几个音素就是对立性的关系。处在对立关系上的音素各自成为独立的音位。
在某一语言或方言中,几个音素如果在同样的语音组合环境中能区别词或语素,那么这几个音素就是对立性的关系。处在对立关系上的音素各自成为独立的音位。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皮钦语
【◆参考答案◆】:又叫洋泾浜语,是在某些与外族人接触较多的地区(如通商口岸或国境接界的地方),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7)【◆题库问题◆】:[填空题] 根据中国现在的学科分类,在中国语言文学这个一级学科中,与语言学有关的2个二级学科是:(1)汉语学,全称是“汉语言文字学”,(2)语言学,全称是“语言学及()”。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
【◆参考答案◆】: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请结合实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所谓"抽象"即对具体的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法规则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2)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如以从词的用法建立词类为例。(3)语法关系类别的抽象。如以从结构形式建立语法结构为例。(4)语法意义类别的抽象。如以从形态或格式建立时态意义、句式意义等为例。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背景语境
【◆参考答案◆】:是在人们记忆中贮存着的关于整个世界的百科知识,尤其指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规范、文化心态、行为准则、交际规则、语言禁忌等。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词的组合有五种基本类型,例如“研究问题”属于(),“跑得很快”属于(),“马上出发”属于(),“火山爆发”属于()。
【◆参考答案◆】:述宾;述补;偏正;主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