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在以()。
A."思无邪"为核心的文艺批评标准;
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C."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
D."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
A."思无邪"为核心的文艺批评标准;
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C."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
D."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
【◆参考答案◆】:B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李贽的小说理论。
【◆参考答案◆】:(1)李贽号卓吾,具有鲜明的叛逆性格和尖锐激烈的异端思想,代表了下层士人及新兴市民阶层的要求。著有《焚书》、《续焚书》等,曾评点《西厢记》、《水浒传》等戏曲小说多部。(2)李贽文学理论的核心就是"童心说"。所谓童心就是真心、初心。这是针对假道学和假诗文而言的,提倡顺乎人的自然本性,并以此作为倡导小说戏曲的理论基础。(3)李贽关于小说的理论主要集中在评论《水浒传》上,他明确肯定了《水浒传》"发愤之所作"的精神,拟之如《史记》。他在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基础上,扩展了书法怨愤的蕴含,重在忧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忠义英雄的揭竿呐喊,超出了此前"立言传世"的意思。同时,他的这一说法是针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的黑暗现实而言的。(4)通过对《水浒传》的具体评点,对《水浒传》的性格论、真实论、技巧论等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并对此后的小说评点及小说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文以明道
【◆参考答案◆】:(1)"文以明道"是韩愈提出的古文运动的主要理论,最早是在《争臣论》一文中提出的。(2)文以明道理论的主要含义是:学习古文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古道。文是手段,是形式;道是目的,是内容。韩愈所谓道是以孔孟为正统的儒家思想体系,带有明显的伦理色彩。(3)韩愈虽本于道,但并不轻视文,他主张"用文尚能",把重道与尚文结合起来,并对散文的艺术形式作了多方面的探讨。(4)韩愈的文以明道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恢复儒家的正统地位,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具有一定的现实内容。(5)韩愈这一理论有力地冲击了骈体文,他要求恢复和发扬三代、秦汉文章重视思想性和社会性的优良传统,用自由流畅的文学语言和单句散行的新型文体去代替骈体文,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完成了文体和语言的革新。(6)这一理论也有局限性,它过分强调了文学的政治性,而忽略了它的现实性,忽略了文学反映现实的功能。
(4)【◆题库问题◆】:[填空题] 教材认为: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弊端之一,是在诗歌艺术表现上,忽视艺术要含蓄蕴藉的原则,主张要写得“其言直而切”,要“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按照这种理论写出的诗歌,必然会直白浅露。
【◆参考答案◆】:《新乐府序》
(5)【◆题库问题◆】:[单选] 如从启蒙者与大众之关系的角度看《复仇》,则鲁迅对于启蒙主义的看法是()。
A.启蒙主义遭致失败,理应放弃
B.不是启蒙者启大众之"蒙",恰恰相反,是大众教育启蒙者,启这些自以为是者之"蒙"
C.启蒙者高高在上,该是眼睛向下的时候了
D.启蒙主义遭遇了悲剧性的尴尬
A.启蒙主义遭致失败,理应放弃
B.不是启蒙者启大众之"蒙",恰恰相反,是大众教育启蒙者,启这些自以为是者之"蒙"
C.启蒙者高高在上,该是眼睛向下的时候了
D.启蒙主义遭遇了悲剧性的尴尬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填空题] 魏晋是文学自觉和()的时代。
【◆参考答案◆】:文学独立
(7)【◆题库问题◆】:[填空题] 元好问《论诗绝句》中说:“曹刘生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列刘越石,不敢横建安中。”这里曹指曹操,刘指刘桢,刘越石即()。
【◆参考答案◆】:刘琨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象外之象”
【◆参考答案◆】:
司空图提出的关于诗歌意境的理论。这种诗歌意境在有形的具体的情景描写之外,还能借象征、暗示创造一个无形的、虚幻的、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更为广阔的艺术境界。前一个有形的具体的景象是实境,后一个无形的想象的景象是虚境,即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较大审美空间的优秀艺术形象。
司空图提出的关于诗歌意境的理论。这种诗歌意境在有形的具体的情景描写之外,还能借象征、暗示创造一个无形的、虚幻的、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更为广阔的艺术境界。前一个有形的具体的景象是实境,后一个无形的想象的景象是虚境,即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较大审美空间的优秀艺术形象。
(9)【◆题库问题◆】:[填空题] 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种。“四科”具体指:奏议、()、铭诔、()。“四科”实际上共八种文体。
【◆参考答案◆】:书论;诗赋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教材认为:叶燮的诗学专论《()》是继刘勰《()》后理论性和体系性最强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
【◆参考答案◆】:原诗;文心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