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的《()》和刘勰的《()》,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钟嵘的《()》和刘勰的《()》,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钟嵘的《()》和刘勰的《()》,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

(1)【◆题库问题◆】:[填空题] 钟嵘的《()》和刘勰的《()》,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

【◆参考答案◆】:诗品;文心雕龙

(2)【◆题库问题◆】:[单选] 提出小说理论“熏、浸、刺、提”说的清代或近代文论家是()。
A.近代的王国维
B.近代的梁启超
C.清代的李渔
D.清代的金圣叹

【◆参考答案◆】:B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应注意那四个问题?

【◆参考答案◆】:(1)从文章剪裁论文意与文辞的关系,要求达到辞意双美。(2)要求通过警句来突出中心主题。(3)力避雷同,以求创新。(4)精美词句,以免平庸之讥。

(4)【◆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王夫之关于意象生成的基本理论。

【◆参考答案◆】:(1)王夫之认为意象的本质特征是"情景相生",生活实践是创造审美意象的前提,但他同时也敏锐地掌握意象创造中所特有的审美观照、艺术直觉、灵感等艺术规律,深刻地提出"现量说"这一诗歌意象生成的理论。(2)"现量"本是佛家因明术语,指由感觉取得的直接知识,即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反映。王夫之运用"现量"一词,对诗歌创作中意象的生成进行概括,这是他对诗歌"情景相生"论更深层次的阐述。(3)王夫之认为审美意象的生成是诗人直接的审美观照,即时的情景直接成为诗人的审美对象,即刻拥有的是审美的心胸和情怀,诗人在直接观照的状态下,才能生发感兴,创作出诗歌的意象。(4)王夫之认为诗歌意象的生成中有艺术直觉的独特作用,诗歌创作无需抽象思维的参与,而是平时积累的感觉知识创造性的飞跃,是直接艺术感兴中所爆发的天巧和灵感。(5)王夫之的现量说抓住了意象生成的特殊规律,揭示了诗歌创造中直接观照、艺术直觉等现象,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但过多强调神理相凑,忽视创作中精益求精的人工之美,未免有其不足。

(5)【◆题库问题◆】:[填空题] 《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参考答案◆】:比

(6)【◆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述明代小说理论批评中对真与假的认识。

【◆参考答案◆】:
明代小说理论批评对真和假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小说创作中虚构与真实关系的认识。他们提出"逼真""肖物""传神"等范畴,强调小说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主要是指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情理。如评《水浒传》:"世上先有淫妇人,然后以杨雄之妻、武松之嫂实之;世上先有马泊六,然后以王婆实之;世上先有家奴与主母通奸,然后以卢俊义之贾氏、李固实之。„„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但在强调真实的同时,也肯定了艺术虚构,如谢肇浙说"小说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亦要情景造极而止,不必问其有无也。"冯梦龙也有"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的理亦真"之说。
二、是对历史小说创作中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认识。认为历史小说允许想象和加工,如可观道人说"虽敷演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而大要不敢尽违其实。"
三、是对魔幻小说创作中真与幻的认识。袁于令在《西游记题辞》中说"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作家的幻想愈充分,寄寓的意义愈深刻,所反映的生活真理也就更普遍、更确切。

(7)【◆题库问题◆】:[填空题] ()首次明确提出了“发愤抒情”的诗论主张,他也是我国第一位自觉的抒情诗人。

【◆参考答案◆】:屈原

(8)【◆题库问题◆】:[填空题] 教材指出:王士禛认为()和()是具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

【◆参考答案◆】:清;远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肌理说”

【◆参考答案◆】:翁方纲的肌理说是一个以学问为本、通法于变,而一概求诸古人的诗学体系。"肌理"二字取自杜甫。所谓肌理,肌是比附,重点在理。翁所说的"理"是义理与文理的统一,包括伦理道德、历史掌故、音韵、训诂、修辞等,与后来的桐城派所倡导的考据义理文章合一的说法非常近似,表现出肌理说更注重学问、考证、辞采的倾向,正是当时乾嘉实证学风的文学反响,代表了当时朴学派的说诗观点,形成"学人之诗",其流一直持续到近代。肌理说,中国清代翁方纲提出的诗论主张。肌理本来是指肌肉的纹理。翁方纲借用肌理论诗,理是指义理和文理,肌理是指儒家的经术和学问,有时也兼指文理。他把儒家经籍和学问看作诗歌的根本。要求作诗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入诗,是清代大力提倡经学和乾嘉学派盛行下的产物。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是王士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的调和与修正。他用肌理给神韵、格调以新的解释,目的在于使复古诗论重振旗鼓,与袁枚的性灵说相抗衡。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结合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实践,说明他的“兴寄”和“风骨”的内涵。

【◆参考答案◆】:陈子昂的兴寄说是说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言之有物,寄怀深远,因物喻志,托物寄情。他自己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就借咏物叙事抒发自己壮志情怀和以物喻人,托物喻志,寄托自己对社会政治的主张和见解,是他对自己的“兴寄”主张的最好的实践和最明确的注解。陈子昂的风骨说,继承了前人的风骨论。他的风骨内涵,根据他在《修竹篇序》对齐梁诗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批评,应该就是指建安风力。即是指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格,具有风清骨峻的特点。亦即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以说正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钟嵘的《()》和刘勰的《()》,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