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
【◆参考答案◆】:叶圣陶以教育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叫"教育小说",主要思想内容有:1、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如《一篇宣言》暴露反动当局对教育的迫害。2、严峻的解剖与审视知识阶层。名篇如《潘先生在难中》里的潘先生,写出了知识分子灰色卑琐的人生和自私软弱的性格。3、展现教育知识分子身上出现的革命反抗的一面。如《抗争》中的郭先生、《城中》的丁雨生。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像叶圣陶这样多方面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写教育界的种种现象和心态者,并无第二人可与匹敌。叶圣陶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2)【◆题库问题◆】:[填空题] 塑造了众多民族资本家艺术形象,充分描写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悲剧性命运的长篇是《()》。
【◆参考答案◆】:子夜
(3)【◆题库问题◆】:[填空题] 20世纪60年代,蔡其矫曾立志要有系统地写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与地理风情,并先从自己的故乡福建做起,出版了《()》。
【◆参考答案◆】:福建集
(4)【◆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茅盾小说的史诗的规模。
【◆参考答案◆】:其具体表现为:从宏观上审视社会、历史,描写重大的题材,用"全景式"的结构再现生活,再现人物的命运,注重艺术的整体美。如《蚀》三部曲,据茅盾所说,作品展示的是"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经历的三个时期:(一)革命前期的亢昂兴奋和革命失败面前的幻灭„„(二)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三)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这部小说,就是从宏观上审视了"大革命时期"青年的思想、行为特征,描写了当时最具时代意义的重大题材,用了"三部曲"的结构,再现了当时的生活,揭示了青年的命运,使作品具有一种整体美。从而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史诗的规模",清晰的展示了时代的风云,较为深刻的概括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至于《子夜》,就是这种"史诗规模"的典范。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雨巷》对西方象征主义抒情手法的运用。
【◆参考答案◆】:主要是受法国象征派的中坚人物魏尔伦的影响,魏尔伦在其《诗的艺术》等作品中指出,诗如果没有"出神入化的变幻",那么"呆板的完整只会叫人难堪",因而他提倡"模糊与精确的紧密结合",同时他还强调诗作的音乐性:"万般事务中,音乐位居第一"。《雨巷》的格调空朦凄迷冷清。狭长阴湿的小巷,霏霏的淫雨,带着哀愁的姑娘,独行的"我",共同构成了一副极富象征意味的图画,这副色调阴冷的画面也许就是那时的时代氛围的象征或者是诗人那孤寂,彷徨的心境的写照和外化,——"结着仇怨的","象丁香一样的"的姑娘是诗人心中的愁苦,哀怨和理想的化身,而姑娘的由远及近,最终飘然而逝,这不仅强化了氛围的凄迷和诗人理想的缥缈,而且还体现了魏尔伦的"精确与模糊的紧密结合"的意象建构原则。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任选《女神》中的一首诗谈谈“泛神论”对这首诗的影响。
【◆参考答案◆】:《女神》中最集中地体现了"泛神论"影响的诗篇是《凤凰涅槃》。泛神论的三种哲理如"自然是神之表现";"自我也是神的表现";"人神合体",生死等齐的乐观精神等,都在《凤凰涅槃》中有直接的表现。所谓"自然是神之表现","自我也是神的表现"以及"人神合体",生死等齐的乐观精神的核心就是人、神、自然一体,消泯了生命的生与死的界限。凤凰的"集香木自焚"而后的新生,就集中表现了由泛神论赋予的乐观主义精神;诗篇中作为主要意象的凤凰实质上也是五四时期诗人郭沫若的化身,而这个化身所表现的对历史与现实的批判与诅咒,既表现了五四时期崭新的时代意识:忧国、忧民,也表现了诗人郭沫若自己的情怀。凤凰对群丑的抨击及"集香木自焚"的行为,既显示了中国人民对旧世界无所顾忌的反抗精神和勇于追求新生活的豪情,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豪情壮志。凤凰这两个意象的行为既象征地表现了中华民族蜕旧变新的决心,体现了中国人民与旧世界告别,豪迈走向灿烂明天的勇气和信心,也表现了诗人郭沫若自己对未来的美好理想。所以,这两个意象作为自然之子,既是神的表现、时代的象征,也是诗人自己的表现与象征,客体与主体是"合一"的。还有一个意象——火。这是贯穿全诗的一个意象。它是光明与力量的象征,是摧毁旧世界的伟丈夫,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它热烈、美丽,给人以光、以热,以新生的欢乐和希望;它冷峻、坚毅,要烧尽人间的腐朽与肮脏。它为旧的时代划上了句号,又照亮了新时代的华美、灿烂的景象。它帮助凤凰蜕去"旧我"获得了新生,它使黑暗成为过去。它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凝聚,它是诗人心中不落的太阳。事实上,泛神论的思想不仅直接构成了本诗的内容,如"一切的一,和谐"、"一的一切,和谐","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凤凰再生歌》),而且,直接创造了本诗的部分意境。如从泛神论尊崇本体,尊崇自然的本体论思想出发,诗人反复吟唱"一的一切"、"一切的一"、"更生了"、"芬芳"、"和谐"、"悠久"、"欢唱"等。这既表明了诗人反抗旧世界和我一起扬弃,从烈火中造出一个新我、新世界,也由此通过泛神论"一切相通"、"万物和谐"的思想,创造了一种到处和谐,无限净美的意境。
(7)【◆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简述茅盾小说中的理性色彩。
【◆参考答案◆】:主要表现在:清醒的意识,明确的主题,本质化的人物,鲜明的时代背景。1、清醒的意识。是指茅盾在创作任何一部小说的时候,都是有所为的,批判什么,揭示什么都有清醒的把握。如《蚀》三部曲就是为了展示"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经历的三个时期";《蚀》就是"欲为中国近十年之壮剧,留一印痕";《子夜》,"这部小说的写作意图同当时颇为热闹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有关",其创作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驳斥托派"认为中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建任务应由中国资产阶级来担任"的妄言。清醒的意识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茅盾头脑中的思想,这些思想都被茅盾转化成了生动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艺术内容。2、明确的主题。正因为对所写小说的意图有着清醒的把握,所以小说的主题也是十分明确的。3、本质化的人物。是指茅盾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定性的,如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资本家的典型等。他的小说所塑造的人物,都是一定阶级或某种鲜明倾向的典型形象。除了《腐蚀》中的赵惠明比较特殊一点外,其他小说中人物的属性是可以一目了然的。4、鲜明的时代背景。这一特点也是与清醒的意识密切相关的。我们从茅盾的任何一部小说中,都可清楚地看到人物的生活背景。如《霜叶红似二月花》的背景是辛亥革命后五四前,《蚀》三部曲的背景是"大革命",《腐蚀》的背景是抗战中期。这种鲜明的时代背景,为塑造人物提供了良好的典型环境。
(8)【◆题库问题◆】:[单选] 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参考答案◆】:B
(9)【◆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试评《边城》中“人性美”的描写。
【◆参考答案◆】:1、作者对下层人民人性美的歌颂,从而呼唤美而真的社会、人生,具有进步意义。2、但从抽象的人性出发,"人性"代替了一切,不仅给人以逃避现实的感觉,而且也使作品缺乏深广的历史内容。
(10)【◆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1966年,梁羽生曾化名“佟硕之”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是如何谈他们两人的不同的?
【◆参考答案◆】:提示:在风格上,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名士气味甚浓;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较重,是现代的"洋才子"。在人物上,梁羽生写名士风流比较有一手,但写邪派怎么样写都不够精彩;而金庸写恶人、坏人比写好人成功,写邪派比写正派成功,《书剑恩仇录》写四大恶人,一个比一个精彩,但写好人君子,段誉啊,不够精彩。在艺术上,梁羽生擅长写文采风流、豪迈脱俗、纵性任情、笑傲公卿的名士型侠客,他们形象鲜明,个性突出,情操高洁,深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