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填空题] 南朝时提出区分文笔,正是为了进一步分清()。
【◆参考答案◆】:文学和非文学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评述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的“诗有三义”说的内涵。
【◆参考答案◆】:"诗有三义"是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来的:"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三义"具体所指是什么呢?文中接着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用现在的话说,钟嵘的"兴",就是诗的语言要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比",就是写景叙事要寄托作者自己的情志;"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描写,但写物中也要用有寓意的语言。并且要综合运用这"三义",即如他所说的,要"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才是"诗之至也",才是最有"滋味"的作品。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魏晋南北朝“创作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1)缘情说。(2)心物交融说。(3)动静相济说。(4)言意说。
(4)【◆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皎然认为意境的本质及审美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1)意境的本质:皎然认为意境不是单一的结构体,而是诗人内在情思与外界物象两个因素组成的。他在两个因素中更强调情思的作用,认为情思是铸成诗境的主导力量。皎然所谓情思是指植根于由诗人气质、经历、教养、理想等而形成的艺术个性中的情感。并要求诗人把感情的社会性与诗歌的思想性统一起来,使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情调和趣味更高、更典型、更理想。(2)意境的审美特征:其一,意境是贯注主观众象所构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图景、气氛、情调和韵味,是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化境,是意象与意象相互作用而产生新质的艺术空间;其二,读者在鉴赏时,只有透过景、风、色和语言文字等物质性的材料,才能领悟把握其内在心灵的东西,从而引发出丰富的想象和情味来。(3)皎然简要而深刻地说明了诗歌艺术的审美特质,对后来司空图、严羽的有关理论产生了影响。
(5)【◆题库问题◆】:[填空题]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潮流的区别与()在20世纪前期甚为明显,而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融合与相互()的趋向则逐渐抬头。
【◆参考答案◆】:对立;渗透
(6)【◆题库问题◆】:[填空题] 教材指出:谢榛认为持有()四要素,他说:“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四溟诗话》卷一)
【◆参考答案◆】:体、志、气、韵
(7)【◆题库问题◆】:[填空题] 在《诗式》中提出“妙悟说”的是()。
【◆参考答案◆】:皎然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情采》
【◆参考答案◆】:(1)"情"与"采"的关系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是贯穿整个《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红线。刘勰并专列《情采》一篇来作集中论述。(2)情主要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采主要作品的艺术形式,情与采有时也用"文"与"质"的概念来代表。(3)情与采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形式离不开内容,另一方面内容也需要有美的表现形式,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偏废。(4)基于这样的认识,刘勰要求写作文章要以"述志为本",应该"为情而造文",而反对"为文而造情"。刘勰批评齐梁文风的浮艳,也是从这一理论出发的。
(9)【◆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钟嵘是如何论述诗歌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根源的?
【◆参考答案◆】:(1)钟嵘是从不同文体的比较中来认识诗歌的性质的,他认为诗歌的特点是"吟咏情性",以抒发情感为主,不注重征引典故。(2)钟嵘的这一理论出自《毛诗序》,但他把抒情与言志结合起来,突出诗歌的抒情特征,而减弱了《毛诗序》的理性主义色彩,力图把艺术的美与功利作用的善统一起来。(3)钟嵘认为诗歌中的情性来自客观世界的触发。首先是自然界(如四季)的感发,其次是社会生活的感发。钟嵘尤其重视社会生活中的哀怨不平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但关注的对象比较狭窄,对下层人民的痛苦重视不够。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说:“诗有(),非关书也;诗有(),非关理也。”
【◆参考答案◆】:别才;别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