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艺术特色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艺术特色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艺术特色

(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湘行散记》、《湘西》在艺术上有着显著的特色:1、作者以"我"的见闻与行动作为叙写线索,一方面叙述现实的人与事,一方面将湘西历史、地理等地域文化的背景资料加以穿插。2、沈从文的散文融进小说的人物对话与细节、情节的描写,形成小说的情节性有情境氛围。3、作者的抒情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a)描绘山川风景、民风民俗时,多采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形成诗一般的意境;b)叙述、评述湘西的历史与现实时,往往是议论与抒情的结合;c)涉及敏感的政治性问题时,作者则采用曲笔。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怎样认识鲁迅对《风波》中七斤等农民的态度?

【◆参考答案◆】:首先,应该看到鲁迅当时创作小说的目的是为了把改变民众的精神当作革命的"第一要素",他写农民群众身上的愚昧和落后,是"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这种落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唤起民众的觉醒。鲁迅是真正站在革命立场上思考问题的,所以对于农民的不觉悟状态,不是采取嘲笑和攻击的态度,而是寄以热烈的希望。其次,鲁迅写七斤等农民的不觉悟是在暴露封建统治势力的罪恶。存在于农民群众身上的落后和愚弱,其根源在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长期的压迫和精神上的奴役。鲁迅就是通过这些形象来揭露封建制度及奴役人民的精神枷锁的罪恶。鲁迅在这里还告诉我们,如果容忍旧的封建势力继续存在下去阻碍社会前进而不彻底铲除,如果仅从外表上剪掉了头上的辫子,而不彻底铲除人民头脑里的旧思想、旧习惯,那么人民群众永远不会理解革命的必要性,从而成为阶级敌人搞复辟倒退的有利条件。

(3)【◆题库问题◆】:[单选] 现代最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是()。
A.冰心
B.鲁迅
C.沙汀
D.萧红

【◆参考答案◆】:A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鲁迅小说的忧患意识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浩大而深沉的忧患意识,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基本色调,也是这种忧患意识及其小说孕育了无数的诗人,散文家及其他文学家,产生了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化,文学作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伟大的开头者,他的忧患意识及其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同屈原、陶潜、杜甫等杰出的古代作家及其作品一脉相承。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对先秦、两汉文化文学的忧患意识作了历史的肯定,尤其是深受屈原的忧国忧民情怀的影响。鲁迅对屈原的悲剧一生及其卓绝一世的辞章是敬佩的,虽然鲁迅对屈原的忠君思想及《离骚》中流露出的"多芳菲凄恻之音"有所批评,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使命意识却与其小说的忧患意识一脉相通。鲁迅小说的忧患意识同对旧传统、旧礼教、旧习俗、旧势力的"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彻底反抗精神和疾恶如仇的爱憎感情结合在一起。陶渊明的"金刚怒目"式的忧愤和嵇康的敢于反传统、蔑视权贵的愤世嫉俗精神,对鲁迅小说忧患意识的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鲁迅对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作过深入的研究,特别对那些忧患意识深蕴的古典文学作品更为熟悉,因此《呐喊》和《彷徨》的崇高而深广的忧患意识不仅仅是对屈原、嵇康、陶渊明诗文忧患意识的批判继承,而应是对整个优秀的民族文化、文学蕴涵的忧患意识的借鉴和超越。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参考答案◆】:1、以正义力量对垂死力量的对比悬殊的勇敢抗争及其过程中身历的磨难与痛苦。如屈原2、经常使人物处于两难处境,来创造浓郁的悲剧情境,从中展示正义人物人格与道义的美。如聂嫈在扬弟英名与自取灭亡上的现实矛盾等。这些历史剧充满着悲壮的情绪,标志着中国现代悲剧艺术的新进展。

(6)【◆题库问题◆】:[单选] 郭沫若的《屈原》一剧写屈原的悲剧结局是()。
A.服毒身亡
B.流亡汉北
C.投河自尽

【◆参考答案◆】:B

(7)【◆题库问题◆】:[填空题] 李季的长篇叙事诗()全部采用陕北民间流传的“信天游”写成,节奏流畅明快,语言在朴素中具有形象美,音乐美。

【◆参考答案◆】:《王贵与李香香》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以及感情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以前一般认为,周朴园从一开始就只是封建家庭的纨裤子弟,他与侍萍的关系充分暴露了他虚伪的本质,他的行为也就是"始乱终弃"的典型,先诱骗了侍萍,后又为了与门当户对的小姐结婚而抛弃了她,只是当他知道侍萍投河自杀后才为了自己的良心而产生了忏悔之情。但现在一般认为,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只是同《家》中的觉新等许多封建家庭的子弟一样,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思念也不能就说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而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的翻脸,也正是他不敢面对现实,也不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懦弱的表现。作家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质特点。

(9)【◆题库问题◆】:[单选] 南明史剧的作者是()。
A.郭沫若
B.阳翰笙
C.阿英

【◆参考答案◆】:C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早期白话诗人中,()创作的《月夜》,()创作的《相隔一层纸》,()创作的《卖布谣》,都曾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答案◆】:沈尹默;刘半农;刘大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简析《湘行散记》、《湘西》的艺术特色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