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何准确理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理论?
【◆参考答案◆】:白居易对诗歌艺术的抒情本质是有深刻认识,但他强调的重点在于"义",也就是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这明显是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论思想。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文学的自觉时代”有哪些表现?
【◆参考答案◆】:(1)"文学自觉时代"到来的前提条件是文学与文人社会地位的提高。(2)具体表现有四:其一,把文学与立德、立功并列起来,把文学从经学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艺术部门。其二,士人觉醒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强调作家主体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其三,写人写人生写人的内心世界,努力表现作家的自我意识。其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李贽的“童心”说
【◆参考答案◆】:"童心"说是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一文中提出来的。所谓童心,即童子之心,即不含一丝一毫虚假的真心,是不受"道理"、"闻见"(指儒家的正统思想教条)熏染的心。他认为童心是一切作品创作的源泉,最是评价一切作品价值的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从这种观点出发,他给矛《西厢记》、《水浒传》等戏曲、小说以很高评价,认为是"古今至文"。李贽的童心说是与明七子派的复古摹拟诗论观相对立的,并且成为稍后的公安派性灵说的直接理论源头,对当时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尤其是对汤显祖、袁宏道、冯梦龙等进步文学家发生了巨大影响。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重、拙、大”
【◆参考答案◆】:
况周颐提出的词学理论。是对词的意境之美学要求。"重"是指词的意境之沉著、深厚,有真情实感的蕴育,有理论抱负的寄托,神理自然而无雕琢之痕,含蓄不尽而有无穷余味。"拙"是指词的意境的朴素自然之本色美,它和人为雕琢的工巧美是相对的。此所谓"拙",非真拙也,实为"大巧",是纯任自然的美。"大"况氏本人没有作具体的阐述,然而,从他的整体词学思想来看,当是指词的整体的博大、精深,既有内容上的含义宽广、托旨远大,又有形式上的不假雕琢,可以说就是"重"与"拙"相结合而显示出的大气魄、大手笔。
况周颐提出的词学理论。是对词的意境之美学要求。"重"是指词的意境之沉著、深厚,有真情实感的蕴育,有理论抱负的寄托,神理自然而无雕琢之痕,含蓄不尽而有无穷余味。"拙"是指词的意境的朴素自然之本色美,它和人为雕琢的工巧美是相对的。此所谓"拙",非真拙也,实为"大巧",是纯任自然的美。"大"况氏本人没有作具体的阐述,然而,从他的整体词学思想来看,当是指词的整体的博大、精深,既有内容上的含义宽广、托旨远大,又有形式上的不假雕琢,可以说就是"重"与"拙"相结合而显示出的大气魄、大手笔。
(5)【◆题库问题◆】:[单选] “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后世论词者,或转一东坡为变调,不知晚唐、五代乃变调也。”这段词论出自()。
A.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B.王国维《人间词话》
C.陈延焯《白雨斋词话》
D.刘熙载《艺概》
A.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B.王国维《人间词话》
C.陈延焯《白雨斋词话》
D.刘熙载《艺概》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殷璠的诗歌理论。
【◆参考答案◆】:(1)殷璠的诗歌理论主要见于他的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 (2)《河岳英灵集》选开元、天宝年间24位诗人200多首诗,他的选诗标准与序论评语代表了盛唐诗歌批评的特点。 (3)他提倡古体与新声的结合,文与质的结合,建安风骨与太康声律的结合,推崇具有神情、兴象、风骨的作品。 (4)总之,殷璠注重作家主体精神、气质情感,主张作品由情兴自然而生,提倡诗歌的形象美与意境美,及时从理论上肯定了盛唐诗歌。
(7)【◆题库问题◆】:[单选] 新批评创造的一种具体的批评方法叫()
A.解读法
B.细读法
C.研读法
D.速读法
A.解读法
B.细读法
C.研读法
D.速读法
【◆参考答案◆】:B
(8)【◆题库问题◆】:[单选] 现代数码成像技术比古老的神话更善于制造的是()
A.虚拟现实
B.生活真实
C.悲剧效果
D.喜剧效果
A.虚拟现实
B.生活真实
C.悲剧效果
D.喜剧效果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填空题] 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年轻时在洛阳得到文坛领袖张华的赏识。官至平原内史,世称()。
【◆参考答案◆】:陆平原
(10)【◆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
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
B.《论语》关于"诗可以兴"、"可以怨"观点的影响
C.《庄子》思想较深的影响
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
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
B.《论语》关于"诗可以兴"、"可以怨"观点的影响
C.《庄子》思想较深的影响
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