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填空题] 《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1937年写了(),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参考答案◆】:《原野》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何认识巴金早期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的问题?
【◆参考答案◆】:1、在五四时期,这一现象毫不奇怪。2、巴金是从反封建、反专制的目的去接受的,积极面是主导的,并形成作品鲜明的反封色彩和强烈的感情。3、在作品中留下了痕迹,作者未能对人物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予以应有的批判。
(3)【◆题库问题◆】:[填空题] 孟子在政治上主张()、();而学说上推从孔子,攻击()、墨翟。
【◆参考答案◆】:法先王;行仁政;杨朱
(4)【◆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简述茅盾小说中的理性色彩。
【◆参考答案◆】:主要表现在:清醒的意识,明确的主题,本质化的人物,鲜明的时代背景。1、清醒的意识。是指茅盾在创作任何一部小说的时候,都是有所为的,批判什么,揭示什么都有清醒的把握。如《蚀》三部曲就是为了展示"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经历的三个时期";《蚀》就是"欲为中国近十年之壮剧,留一印痕";《子夜》,"这部小说的写作意图同当时颇为热闹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有关",其创作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驳斥托派"认为中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反帝反封建任务应由中国资产阶级来担任"的妄言。清醒的意识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茅盾头脑中的思想,这些思想都被茅盾转化成了生动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艺术内容。2、明确的主题。正因为对所写小说的意图有着清醒的把握,所以小说的主题也是十分明确的。3、本质化的人物。是指茅盾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定性的,如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资本家的典型等。他的小说所塑造的人物,都是一定阶级或某种鲜明倾向的典型形象。除了《腐蚀》中的赵惠明比较特殊一点外,其他小说中人物的属性是可以一目了然的。4、鲜明的时代背景。这一特点也是与清醒的意识密切相关的。我们从茅盾的任何一部小说中,都可清楚地看到人物的生活背景。如《霜叶红似二月花》的背景是辛亥革命后五四前,《蚀》三部曲的背景是"大革命",《腐蚀》的背景是抗战中期。这种鲜明的时代背景,为塑造人物提供了良好的典型环境。
(5)【◆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试论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1、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化、民族化的艺术风格,为新文学在艺术上提供了宝贵而新鲜的经验。(1)情节结构上,讲求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常常采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手法,层层推进,有头有尾。(2)人物塑造上,善于在故事的叙述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展现人物性格。(3)语言上,采用经过艺术加工提炼的北方农民语言,通俗质朴,明白如话而又生动活泼,幽默风趣。2、在赵树理小说风格的影响下,五十年代在山西作家群中形成了一个被称为"山药蛋派"的创作流派。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你如何理解鲁迅的“孤独”?
【◆参考答案◆】:(1).从个人生活来看:由于种种原因,纵观鲁迅的一生,在他的社交圈子里,尤其是在文化人圈子里,与他心心相印的朋友说不出几个。所谓五四时期的“同人”,如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及后来的创造社诸君郭沫若等,与鲁迅均没有什么深交。他一生崇尚独往独来,虽然在理智上他曾说,他要“听将令”,但在社交中,他是孤独的。他有很多追随者,多为青年人,他们追随他,是因为景仰他;鲁迅帮助他们并与之交往,主要是出于对后辈的奖掖。他交往较深,被他视为知己的人大概只有两个:一个是日本人内山完造;一个是瞿秋白。可惜,鲁迅与瞿秋白不仅结识得晚,且结识两年后,瞿秋白就被国民党杀害了。交友不广,一方面说明鲁迅很孤独,缺少交流很寂寞,另一方面说明他个性太突出。有突出的个性,正是“巨人”的品质之一。同时,鲁迅的家庭生活也是不幸的。这种“不幸”既加重了他的孤寂,又构成了孤寂的内容。少年时代家道衰落,饱尝了人间的冷暖。1906年26岁时,又奉母命与朱安女士结婚,以后几十年一直受到这桩无爱的婚姻的折磨。之后(1927年到上海后)与许广平同居。此时,鲁迅仍是孤独的。从《两地书》来看,我们难以找到抚慰鲁迅情感的内容,更多的是老师与学生在漫谈社会、人生、人际等等。西方人说,书信是最温柔的艺术,更何况是“情书”!在情书中都难找到“温柔”,其处境就可想而知了。(2)从情感世界看:鲁迅的情感丰富而鲜明:爱如阳光温暖人心;憎如冬寒砭人灵魂。但又爱憎分明。敏感而忧郁:对一切关己不关己的人和事都会引发一种感情倾向;对社会、自身常怀忧郁之情。鲁迅的情感世界由两部分组成:A.民族、大众情感。对民族,鲁迅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对大众,他“哀其不幸”(同情),又“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B.个人情感。他渴望爱,重情,正如他所说的“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有这样崇高的情感:“爱国”,“忧国忧民”,可是没人理解他,鲁迅对民众如此倾注同情,盼他们觉醒,不仅民众“不察”,连文化同人也“不察”。创造社同仁说他是“封建余孽”,“二重反革命”(郭沫若语);太阳社的阿英说他将民众写得如此落后,看不到光明,是落伍者,冷眼旁观者,等等。他渴望爱,可母亲送给他的“礼物”(婚姻),却使他不知道爱情为何物,所以,他又是孤寂的。许广平曾回忆,鲁迅有时喝很多的酒,到阳台上躺着。这也是心中痛苦、寂寞的一种表现与排遣(3)从思想境界看:鲁迅的思想,犀利、睿智、深邃、明达。他对中国历史、中国现实、中国人的认识既独特又深刻。他对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从政治、文化、哲学、宗教、艺术,给予了全面的反省,既首肯了中国历史的伟绩,更发现了它的弊端,如礼教“吃人”,制度的专制等。他对中国现实中各种革命的性质及问题,洞若观火。他对辛亥革命的失败教训的总结是无人能比的(没有唤醒民众),对革命文学的真知灼见,今天看来,仍是深刻的。至于他对中国“国民性”的发掘、批判的深度,至今也是让人惊叹的。总之,他当时的思想境界,在中国的思想界、文学界的同仁中是最高的。这无疑直接显示了他巨人的风范。但是,事物的辩证法恰恰就在这里:曲高则和寡。由于他的思想境界太高了,他同时代人都难以达到,所以引不起共鸣。他与中国的许多文化名流进行过“论争”。他论争的目的很清楚:探索真理,也检验自己对历史、现实、人的看法是否正确,他希望在“论争”中进一步完善自己。可是,他失望了。每一次论争,从五四时期与封建复古派的论争,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争;到左联前期与创造社、太阳社的论争,直至晚年关于“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论争„„没有一个人真正以理论的力量说服过他,所有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他似乎“胜利”了,但这是苦涩的胜利。所以他更感到孤独、寂寞。
(7)【◆题库问题◆】:[填空题] 丁玲解放区创作的小说是()
【◆参考答案◆】:《在医院中》
(8)【◆题库问题◆】:[填空题] 穆旦诗中的“我”,其特点是()
【◆参考答案◆】:分裂残缺、矛盾痛苦的“自我”
(9)【◆题库问题◆】:[填空题] 吴祖光的《捉鬼传》、宋之的的《群猴》是()。
【◆参考答案◆】:讽刺喜剧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崛起的一代”主要指哪些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呈现出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与“朦胧诗”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崛起的一代”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涌现的青年诗人,特别是以食指、北岛、舒婷、顾城为代表的在“文革”中成长的具有反叛和变革意味的“朦胧诗人”。他们一开始就被当做一个“群体”看待,主要在于他们的作品都存在某种共性,即对图解政治概念的厌烦,敢于直面当代人复杂与丰富的思想情感。在这些所谓的青年诗人中,还包括一批在延续“十七年”时期诗歌主流传统的同时又重新高扬五四启蒙精神的诗人,如雷抒雁、张学梦、叶延滨、杨牧等。在新时期诗歌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朦胧诗”的出现。朦胧诗人的集结,以及他们向传统诗艺的冲击和对现代诗艺的追求,使新时期诗歌出现了第一次最有革命意义的浪潮。因此,以谢冕为代表的诗评家把这股应运而生的现代诗潮称为“新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