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宁波等三口岸,只留()一地对外通商,从此以后直到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宁波等三口岸,只留()一地对外通商,从此以后直到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宁波等三口岸,只留()一地对外通商,从此以后直到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

(1)【◆题库问题◆】:[填空题]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宁波等三口岸,只留()一地对外通商,从此以后直到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中外贸易就一直被严格限制在广州进行。

【◆参考答案◆】:广州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南明

【◆参考答案◆】:明王朝灭亡后,明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的一些地方性政权的统称。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前后共历18年。弘光政权,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五月初三建立。由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号弘光。清顺治二年五月,朱由崧被清军俘获,弘光政权覆灭。隆武政权,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闰六月二十七日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是年为隆武元年。三年八月,被清军擒杀,隆武政权灭亡。鲁王监国,清顺治二年闰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故明官吏缙绅的扶持下,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该政权建立不到一年即告灭亡。绍武政权,顺治三年十一月初二,大学士苏观生、隆武辅臣何吾驺等于广州拥立朱聿键之弟朱聿(左为钅,右为粤)为帝,改元绍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攻入广州,朱聿?等皆死。绍武政权仅存41天。永历政权,顺治三年十一月初八日,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戴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顺治十八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同年十二月永历帝被俘。次年四月与其子等被吴三桂缢杀。南明最后一个政权覆灭。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理藩院

【◆参考答案◆】:
官署名,清代管理蒙、回、藏少数民族事务的机关。初为"蒙古衙门",设承政、参政等官。崇德三年(1638)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隶属礼部。顺治十八年(1661)改为与六部同等。理藩院的设置最初是为了处理蒙古事务,随着清朝对西北、西南各地区统治的进一步加强,理藩院管理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到蒙古以外的少数民族地区。其具体管辖范围为内外蒙古、青海蒙古、新疆之额鲁特部、回部与西藏喇嘛所属各处。理藩院还掌管一部分属国及其他外国交往事务,如掌理与俄国交涉事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另成立了总理衙门,这部分事务始改归总理衙门管理。另外,清政府还在上述地区分派将军、都统、大臣等驻防,直接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理藩院的设置和将军、大臣的直接统治,标志清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地区隶属关系的加强,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已深入到边区。光绪三十八年(1906)理藩院改为理藩部。

(4)【◆题库问题◆】:[单选] 西汉时期,正卒在京师服役的称之为()。
A.材官
B.更卒
C.副卒
D.戍卒

【◆参考答案◆】:D

(5)【◆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你认为作者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填空题] 元代()的身份比佃农还低,可以公开买卖。

【◆参考答案◆】:驱口

(7)【◆题库问题◆】:[判断题] 徐光启推荐红夷大炮。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8)【◆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试评岳飞被杀的背景和原因。

【◆参考答案◆】:在金宋战争中,宋面临着亡国危机,宋没有禁军,南宋只能通过充分发挥武将主动权来谋求战争胜利,不得不松动北宋以来对武官的限制,于是形成了几支战斗力强,军队将领和士兵关系密切的主力军,使南宋在军事上有条件顶住金军的进攻,岳飞和岳家军就是最突出的代表。但随着南宋政权的基本巩固,高宗及文臣又在盘算夺手握重兵的将领的兵权了,因为在北宋根本不会出现的问题此时出现了:国家军队日益成为大帅的私人军队,岳飞的功劳让皇帝担心他功高盖主,高宗心中不悦,于是首先分割防区,多置将领;其次招大将入朝,明升暗降,剥夺其直接指挥权,将领手下军队被肢解。从1138年起重用力主求和的秦桧,多次与金朝议和,对金军进攻只限于抵挡,对抗金势力则多方限制。强令岳飞“班师”,又把河南、河北的宋军先行调离,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岳飞只得被迫退兵,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岳飞被杀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宋高宗的私心。岳飞极力主张恢复中原,迎回徽、钦二帝。二帝一旦还朝,宋高宗帝位就会不保。当时高宗面临的威胁有两个:外金人为患,内武将拥兵。高宗采取的对策是议和,抑制武将。岳飞是实力最强的武将,晋升最快,是两大威胁的综合,高宗势必要将其除去。另外,岳飞在绍兴七年上疏高宗,要求其立太子,而高宗当时已经丧失生育能力,岳飞犯了高宗忌讳,让高宗对其更加不满。

(9)【◆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评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参考答案◆】:
(1)唐太宗前期:
1)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2)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注意以亡隋为戒。他把君主和人民比作舟和水的关系,力求避免覆舟之祸,并以此教育太子和臣下。
3)知人善用,任人惟贤。
4)唐太宗善于用人,亲王府时有十八学士、继位后有房玄龄的谋划,杜如晦的决断,武将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等,都是一时之俊杰。
5)从谏如流,理性行政。
6)唐太宗虚心纳谏,魏征、王珪、马周等都敢于犯颜直谏。魏征认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得到唐太宗赞同,并把魏征比做一面时刻规正自己的镜子。此外,唐太宗还十分重视考核吏治,将各地都督、刺史姓名写于屏风之上,记其政绩优劣,朝夕省览,以备奖惩。
7)实施"藏富于民"的基本经济国策。
8)他注意让百姓休养生息,不敢采取竭泽而渔的政策,而是推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征派赋役有所节制。
(2)贞观时期,由于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所受剥削较轻,加之各项政策措施较为得当,社会经济得到很快恢复发展,流散他乡者纷纷返回乡里。自贞观四年(630年)以后,农业连年丰收,斗米不过三四钱,出现了"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的景象。这一切,为唐王朝的繁荣强盛奠定了良好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3)唐太宗后期:
唐太宗晚年的政治已经不如即为前期,显得有些刚愎自用,志得意满。曾劳师远征,三次出兵高丽;同时还对焉耆、薛延陀、龟兹、松外蛮、中天竺等用兵。还大兴土木,营缮陵墓宫殿。冷落房玄龄、魏征等官员,不听谏,晚年竟冤杀张亮、刘洎等极有才能的宰臣。最终只信任长孙无忌等少数亲信和一些逢迎吹拍的佞幸。贞观治世的光彩要也黯淡了。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投下

【◆参考答案◆】:投下,全称投下军州,又作头下,是由辽的宗室、外戚、大臣和所属部族首领中立有战功的人,以其所分得的或所俘获的人口设置的。为贵族领地。贵族将战争中所掠或皇帝赏赐的人口自置城堡管理,即为头下,又称"私城"。被俘掠的汉人和渤海人大都被安置在适宜农耕的地区,有技艺的则从事手工业。这些从事农耕的人,一方面要向头下军州的贵族交纳实物地租,另外还须向辽政府交纳课税。城市里的商税,除酒税交给政府外,其他均归头下军州的贵族所有。这里的官吏,除节度使外,都由各州的贵族委派。头下军州的户口,一面依附本主,一面依附辽政府。随着封建因素的增长,头下户逐渐演变为"二税户",与农奴身份接近。10世纪末以后,辽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已日益加强,以往建置的头下军州,逐渐被收归中央直接管辖。元代诸王、驸马、勋臣所属的人户。词源于辽的投下。元太祖建蒙古国,将被征服民分赐给诸弟、诸子、驸马、功臣,又将用兵中原。西域所得俘虏带回草原作为个人私属,形成若干投下。投下民平时除向国家交赋税,还需向领主纳"五户丝"及服役。元朝陆续专设官府,有本投下人匠总管府之类各种名目管理机构。投下在国家正式地方州县之外的存在,表明了辽、元草原传统势力的强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宁波等三口岸,只留()一地对外通商,从此以后直到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