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经历的时期大约是公元前()年之间。战国经历的时期大约是公元前()年之间。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战国经历的时期大约是公元前()年之间。

(1)【◆题库问题◆】:[单选] 战国经历的时期大约是公元前()年之间。
A.841—450
B.1046—841
C.450—221
D.221—180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单选] 在秦汉时期,来自北方的强大的游牧政权指的是()。
A.匈奴
B.金人
C.辽国
D.西域

【◆参考答案◆】:A

(3)【◆题库问题◆】:[多选] 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A.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参考答案◆】:A, B, C, D

(4)【◆题库问题◆】:[单选]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
A.东汉
B.西汉
C.南宋
D.北宋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单选] 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是()
A.窦建德
B.翟让、李密
C.杜伏威
D.王薄

【◆参考答案◆】:A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权形式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内容:确定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国家大权。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部门的政务。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体系,强化了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这种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以后的各个朝代,基本上都沿袭了这套制度。

(7)【◆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大汶口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4300年到2500年之间,分布于今天的山东泰安。
B.大汶口文化的分布,东达黄海之滨,北到渤海南岸,西面到达鲁西平原的东部边缘,南到江苏淮北,安徽和河南省也有零星发现。
C.大汶口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陶器制作、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春期拔齿习俗、死者随葬獐牙、獐牙勾以及龟甲、出现了贫富差距。
D.上述三项都对

【◆参考答案◆】:D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述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时间及影响。

【◆参考答案◆】:原因:(1)中央:中央政治腐败。(2)地方: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3)经济:土地高度集中。时间:755—763年。影响: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9)【◆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试述清代的地丁合一制度。

【◆参考答案◆】:一、背景:明末清初几十年的战乱,使社会经济极大破坏,清初沿袭明的一条鞭法,但按丁征收丁银容易引起社会问题,使封建国家征收丁税发生困难,造成人口不实的严重问题。二、改革分两步:改革的第一步是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丁税数额作为定额,以后新增人口不再加税。第二步是逐步实行地丁合一。所谓地丁合一,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而把固定下来的丁税摊到土地上,具体做法是:把各省丁税原额分摊在各州县的土地上,每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银。三、作用:地丁合一实行后,田多的人丁税负担就多,无地少地的贫苦人民可以免去或减轻丁税负担。人民不在有添丁纳税之忧,因而有利于人口统计和人口增长。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进步的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0)【◆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熙宁变法

【◆参考答案◆】:宋神宗熙宁年间由王安石主持的变法。面对北宋三冗和积贫积弱的局面,宋神宗即位后决心变法。1068年(熙宁元年),王安石被召到开封,主持变法工作。概括而言,新法内容大体可分为两方面,即"富国"和"强兵"。富国方面实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强兵方面实行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设军器监。还改革了科举、学校制度。变法部分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巩固了封建统治,缓和了社会矛盾,但触及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根本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加之在实行中操之过急,出现扰民问题,变法最终失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战国经历的时期大约是公元前()年之间。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