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一位美国学者曾在书中高度评价我国的一位科学家:“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里的“他”应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侯德邦
D.钱学森
A.袁隆平
B.邓稼先
C.侯德邦
D.钱学森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单选] 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革命阵营成分复杂
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让步
A.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革命阵营成分复杂
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让步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单选] 吴贻谷翻译的()首次向中国人民介绍了马克思学说。
A.《李提摩太在中国》
B.《泰西文明之原理》
C.《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
D.《泰西民法志》
A.《李提摩太在中国》
B.《泰西文明之原理》
C.《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
D.《泰西民法志》
【◆参考答案◆】:D
(4)【◆题库问题◆】:[单选] 1968年建成的(),是当时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安庆长江大桥
D.芜湖长江大桥
A.武汉长江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安庆长江大桥
D.芜湖长江大桥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府是()。
A.新疆
B.宁夏
C.西藏
D.内蒙古
A.新疆
B.宁夏
C.西藏
D.内蒙古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判断题] 洋务派是对清朝统治阶级中具有洋务思想和洋务实践活动的一派人物的称谓。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7)【◆题库问题◆】:[判断题] 袁世凯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军阀的鼻祖。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8)【◆题库问题◆】:[问答题] 19世纪4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基本情况。
【◆参考答案◆】:
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⑵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建立,形成了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把持国家政权,垄断全国经济命脉,是中国反动势力的代表,这样,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⑶"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抗战胜利后,社会主要矛盾又恢复到"九一八"事变前的状态;
⑷新中国成立时,随着三座大山的被推翻,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两种基本矛盾,一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二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⑸20世纪50年代中期,三大改造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解决,代替他的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⑵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建立,形成了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把持国家政权,垄断全国经济命脉,是中国反动势力的代表,这样,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⑶"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抗战胜利后,社会主要矛盾又恢复到"九一八"事变前的状态;
⑷新中国成立时,随着三座大山的被推翻,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两种基本矛盾,一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二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⑸20世纪50年代中期,三大改造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解决,代替他的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9)【◆题库问题◆】:[多选]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主要是()
【◆参考答案◆】:A, B, C, D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抗日战争期间思想文化界的论争。
【◆参考答案◆】:
首先是哲学界现代新儒家学派与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展开的斗争。抗战爆发后,空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下,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成为社会思潮的主导。冯友兰的"新理学",贺麟的"新心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金岳霖的"论道"等影响都很大。
其次是文艺界的争论,主要包括对"文艺与抗战无关论"的批判,同"战国策派"的斗争及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上述争论的各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但都不同程度地推动着抗战文化的深入发展,使之突破了前期的单调性与表面性,恢复了其应有的丰富性、深刻性与复杂性。
首先是哲学界现代新儒家学派与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展开的斗争。抗战爆发后,空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下,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成为社会思潮的主导。冯友兰的"新理学",贺麟的"新心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金岳霖的"论道"等影响都很大。
其次是文艺界的争论,主要包括对"文艺与抗战无关论"的批判,同"战国策派"的斗争及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上述争论的各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但都不同程度地推动着抗战文化的深入发展,使之突破了前期的单调性与表面性,恢复了其应有的丰富性、深刻性与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