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
A.重商主义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产业内贸易理论
A.重商主义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产业内贸易理论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在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2)【◆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因素中,( )能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A.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
B.货币流通速度
C.商品的供应状况
D.商品价格水平
A.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
B.货币流通速度
C.商品的供应状况
D.商品价格水平
【◆参考答案◆】:A B D
【◆答案解析◆】: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①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②商品价格水平,③货币流通速度。
(3)【◆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选项中,()属于目前影响较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参考答案◆】:A B D
【◆答案解析◆】: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是目前影响较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4)【◆题库问题◆】:[多选] “有增长而无发展”指的是( )。
A.只有经济总量的增长
B.没有经济结构优化
C.没有经济质量的提高
D.收入差距缩小
A.只有经济总量的增长
B.没有经济结构优化
C.没有经济质量的提高
D.收入差距缩小
【◆参考答案◆】:A B 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包含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并不能等同于经济发展,如果只是有经济增长,没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没有经济质量的提高,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发展。这种情况,通常称为“有增长而无发展”。
(5)【◆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简答题)简述一下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参考答案◆】: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假设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社会总产品构成如下: Ⅰ 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 第一部类) Ⅱ 2000c+500v+500m=3000 (消费资料 第二部类)这个实现过程主要有三方面的交换: (1)第一部类内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第一部类的4000c表示实物形式的生产资料,价值形式代表本部类当年消耗掉的不变资本价值,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生产中消耗了的4000c必须用新的生产资料来补偿,而这4000c可通过第一部类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换得到实现。(2)第二部类内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500v+500m在实物形式上都是消费资料,在价值形式上是本部类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这部分产品可以通过本部类的工人、资本家购买本部类的各种消费品得到实现。(3)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第二部类剩下的2000c的产品和第一部类剩下的1000v+1000m的产品交换,剩下的这俩部分都得到实现。
【◆答案解析◆】:无
(6)【◆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简答题)简述一下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运动,它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必然朝着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方向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不对等的国际经济关系中,极大地享有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答案解析◆】:无
(7)【◆题库问题◆】:[单选] 商品价值量取决于( )。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个别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而商品的价值量不能取决于个别劳动时间形成的商品个别价值,商品价值量只能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的商品社会价值
(8)【◆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简答题)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
【◆参考答案◆】: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宏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状态的基本条件,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指供求双方处于基本相等状态,不是绝对相等。由于供给和需求由不同因素决定,总在变化,所以,不平衡是难以避免的。国家通过宏观调控使它们趋向平衡。 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实际上反映了生产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反映的是社会生产不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反映社会需求不足。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的,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关系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出现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社会生产有了极大发展,总供给能力极大提高,如何使生产的商品都能够在市场上实现成了大问题,也就是出现了生产过剩的情况。(2)社会需求出现不足。消费的增长速度赶不上收入的增长速度,储蓄规模的扩大使储蓄不能完全转化为投资,这就使生产过剩状况成为较为普遍的状况。导致就业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扩大需求的政策,鼓励消费、增加投资、扩大出口,从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扩张,使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得到缓解。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不仅表现在总量上,也表现为结构上的不平衡。社会总需求是由消费、投资、出口三部分构成。与其相对应的总供给是收入、储蓄、进口。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从理论上说,在结构上应该是收入与消费相等,储蓄与投资相等,进口与出口相等。它们之间不可能都同时相等,但可以通过不同方面的不平衡相互抵消来最终实现总量的平衡。
【◆答案解析◆】:无
(9)【◆题库问题◆】:[单选] 价值形式发展中发生质变的阶段是( )。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形式的发展历程。在一般价值形式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通过同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这是价值形式发展中的质变。
(10)【◆题库问题◆】:[单选]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关系不确定
D.没有关系
A.成正比
B.成反比
C.关系不确定
D.没有关系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会增加,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减少,单位商品包含的价值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