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师说》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师说》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
(2)【◆题库问题◆】:[单选] “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
A.教学科目
B.社会改造
C.经验获得
D.预期学习效果
A.教学科目
B.社会改造
C.经验获得
D.预期学习效果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题干中的描述单纯地把课程目的固定在学习目标上,学习目标即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这样的观点是有问题的,答案为D。
(3)【◆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如何指导中学段学生学习,试确定教学目标。小摄影师 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他经常坐在窗子旁边工作。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高尔基打开纸团,上面写着:亲爱的高尔基同志: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高尔基从窗口向外望去,看见人行道边上坐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架照相机。“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了。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参考答案◆】:①知识与技能:能认读“摄、基、媚、鞠躬、胶、秘、社”等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阳光明媚、鞠躬、打量、吩咐、停当”等词语的意思。会用“突然、打量、已经、如果……就”口头语造句。 学习人物说话的四种表达方式。②过程和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品味,感受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读人物对话,学习高尔基关心与爱护青少年的高尚品质。
【◆答案解析◆】:略
(4)【◆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请对该案例进行评析。开学的一周内,值日生不知道自己的时间和职责(值日表张贴在墙上,并且已经在开学第一天的班会上当众宣读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班主任感到哭笑不得。大多数同学卫生意识差,吃过的零食、包装袋、透明胶带等到处乱扔。上课时,经常要停下来强调纪律,课堂教学被多次打断,影响了教学效果。下课后,有几个学生总喜欢下去溜达一圈,从厕所逛到小店,往往是在上课铃响后或是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才陆续地走进教室,嘴里虽然喊着报告,但还不等老师同意就直接冲进来。有时班主任偷偷观察任课老师的表情,在任课老师的脸上从未看到过满意的笑容。同时班主任也发现了有几个同学,学习态度端正,行为表现突出,工作能力较强。
【◆参考答案◆】:这个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行为规范的养成,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卫生习惯上课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自由散漫,有些不良行为已经“习惯成自然”了,他们根本认识、感觉不到。二是班级缺乏凝聚力,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正气不足。一些班干部、团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后进生较多,无优秀生。要带好这样的班级,必须从常规抓起,矫正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用真诚和爱心来打动他们,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关爱。因此,要制定班级管理的计划和目标。首先,学规范,抓规范,从仪容仪表开始。其次,树立班级正气,培养班级“模范”。最后,搭建平台,通过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转化后进生,循序渐进地达到“班级学风转好,学习成绩提高”的管理教学目标。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的相关知识。
(5)【◆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论。
【◆参考答案◆】:(1)对学习实质的认识: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3)对学习方式的认识: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为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 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答案解析◆】:略。
(6)【◆题库问题◆】:[单选] 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属于()。
A.三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一次文献
D.四次文献
A.三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一次文献
D.四次文献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按文献的处理、加工程度划分,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属于二次文献。
(7)【◆题库问题◆】:[单选] 编写小学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目标
C.课程方案
D.课程计划
A.课程标准
B.课程目标
C.课程方案
D.课程计划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订的,与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指导性文件。它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因而答案为A。
(8)【◆题库问题◆】:[单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学习( )实现的 。
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教学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①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②就教学中教学的任务而言,学生在教学中主要的不是探求新的真理,而是学习和继承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即书本知识。故本题选D。
(9)【◆题库问题◆】:[单选] 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
A.班主任工作职责
B.班主任自身素质
C.班级学生的质量
D.对班级学生的了解
A.班主任工作职责
B.班主任自身素质
C.班级学生的质量
D.对班级学生的了解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这也是保证班主任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前提,因此答案选D。
(10)【◆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参考答案◆】:导入环节①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画时会用到哪些颜色呢?(欣赏课件)小美在画画时,一不小心将颜料瓶打翻了!这些调皮的颜色在纸上欢快地跑来跑去,一不小心,红色和黄色撞到了 一起,“天啊!”蓝色看到后尖叫起来,立刻跑去扶它们,蓝色为什么会尖叫?扶它们时又发生 了什么呢?【设计意图】创设“打翻调色盘”的情境,通过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②感悟发现: 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吗?我们就来动手试一试。教师将红色与黄色滴在纸上,请学生吹一吹,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原来红色与黄色撞到一 起变成了橙色!(教师滴上蓝色)蓝色跑来扶它们,结果扶红色的手变成了紫色,扶黄色的手变成了绿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展开联想,并通过观察和演示初步了解色彩相融后产生 的独特画面效果③颜色发现自己变色了,感到疑惑,这时小美也禁不住赞叹“这些流动的颜色好漂亮、好 神奇呀!”(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吹一吹、玩一玩,把这些流动的颜色变成美丽的图画。
【◆答案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