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生态信息业
【◆参考答案◆】:以信息为对象,生产过程与自然界完全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必须考虑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题库问题◆】:[单选] 库恩的范式包括()
A.基本的科学理论
B.形而上学假定
C.解难题的示范方法
D.A+B+C
A.基本的科学理论
B.形而上学假定
C.解难题的示范方法
D.A+B+C
【◆参考答案◆】:A
(3)【◆题库问题◆】:[单选] 基础研究耗资巨大,因此()
A.必然会有巨大的经济回报
B.其成果可以出卖以赎回投资
C.所获得的一般都是重大成
D.非A非B非C
A.必然会有巨大的经济回报
B.其成果可以出卖以赎回投资
C.所获得的一般都是重大成
D.非A非B非C
【◆参考答案◆】:D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科学方法
【◆参考答案◆】: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5)【◆题库问题◆】:[问答题] 全球性问题是指哪几个问题?
【◆参考答案◆】:
①人口问题;
②粮食问题;
③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
④工业化问题;
⑤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平衡问题)
①人口问题;
②粮食问题;
③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
④工业化问题;
⑤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平衡问题)
(6)【◆题库问题◆】:[问答题] 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参考答案◆】:
首先,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指出整体性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属性。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指出自然界的任何客体都是动态的开放系统。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再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念。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运动、发展的大循环思想。
首先,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指出整体性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属性。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指出自然界的任何客体都是动态的开放系统。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再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念。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运动、发展的大循环思想。
(7)【◆题库问题◆】:[单选]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测量的本质在于干扰对象。测量的这种哲学性质是因为()
A.确认某类事物属于一定的类需要运用比较逻辑;
B.主客体相互作用成为对象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C.测量主体必须引入科学共同体所认可的测量标度;
D.测量客体是量和质的统一。
A.确认某类事物属于一定的类需要运用比较逻辑;
B.主客体相互作用成为对象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C.测量主体必须引入科学共同体所认可的测量标度;
D.测量客体是量和质的统一。
【◆参考答案◆】:B
(8)【◆题库问题◆】:[问答题] 全面比较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
答:科学就其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知识体系;就其发现过程来说,它是一种活动体系;就其社会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社会建制。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应用和改进人工的知识、手段和技能、方法的系统。
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目的和任务不同。科学知识主要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它揭示客观过程的因果性;技术知识主要解决实践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它最求满足主体需要的目的性。
(2)知识形态不同。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选出某一种定论,并尽量使之简洁明了;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在条件耦合中复杂化,它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技术设施和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
(3)知识的评价标准不同。对科学知识主要进行真理性评价,不能说用的东西就是正确的;对技术知识主要进行价值性评价,可以说更有效的方法或设计就是好的技术知识。
(4)与社会的相关程度不同。科学知识对近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没有直接关联,但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意义;技术知识则关系现实生产力,对社会文明、国家的实力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更为直接和近期的影响。
(5)知识表征方式不同。科学知识主要记载为陈述性知识,其典型形式为"A是B"或"由于A所以B"。技术知识主要记载为程序性知识,其典型形式为"如果采用A方法则出现B结果"。
(6)它们的社会建制不同。科学的社会建制主要是指科学共同体(学派、学院和研究所),它的动力主要是科学荣誉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科学知识是无偿的;技术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它的激励和保护机制是技术功利、技术保密。
它们的联系主要为:科学发展到今天,科学与技术已经能相互贯通,呈一体化的趋势,从三次技术革命看,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已经表现为双向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最好体现是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形成,即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科学的技术化指在科学研究中,需要以相关技术的发展作为其辅助的手段,为其提供相应的研究工具;技术的科学化指技术向技术知识体系的升华而反过来指导技术的发展,和技术以当今基础学科的新成果为基础的迅速转化。科学与技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融洽的结果形成了科学与技术的连续体。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进程对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方式、发展速度、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在这种协调发展的机制下,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答:科学就其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知识体系;就其发现过程来说,它是一种活动体系;就其社会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社会建制。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应用和改进人工的知识、手段和技能、方法的系统。
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目的和任务不同。科学知识主要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它揭示客观过程的因果性;技术知识主要解决实践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它最求满足主体需要的目的性。
(2)知识形态不同。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选出某一种定论,并尽量使之简洁明了;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在条件耦合中复杂化,它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技术设施和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
(3)知识的评价标准不同。对科学知识主要进行真理性评价,不能说用的东西就是正确的;对技术知识主要进行价值性评价,可以说更有效的方法或设计就是好的技术知识。
(4)与社会的相关程度不同。科学知识对近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没有直接关联,但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意义;技术知识则关系现实生产力,对社会文明、国家的实力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更为直接和近期的影响。
(5)知识表征方式不同。科学知识主要记载为陈述性知识,其典型形式为"A是B"或"由于A所以B"。技术知识主要记载为程序性知识,其典型形式为"如果采用A方法则出现B结果"。
(6)它们的社会建制不同。科学的社会建制主要是指科学共同体(学派、学院和研究所),它的动力主要是科学荣誉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科学知识是无偿的;技术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它的激励和保护机制是技术功利、技术保密。
它们的联系主要为:科学发展到今天,科学与技术已经能相互贯通,呈一体化的趋势,从三次技术革命看,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已经表现为双向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最好体现是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形成,即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科学的技术化指在科学研究中,需要以相关技术的发展作为其辅助的手段,为其提供相应的研究工具;技术的科学化指技术向技术知识体系的升华而反过来指导技术的发展,和技术以当今基础学科的新成果为基础的迅速转化。科学与技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融洽的结果形成了科学与技术的连续体。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进程对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方式、发展速度、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在这种协调发展的机制下,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9)【◆题库问题◆】:[单选] 科学哲学中所讲的科学理论的评价是指()
A.科研成果评奖
B.科研项目的审查
C.科研论文和著作的审稿
D.科学知识接受科学共同体批判性检验的过程
A.科研成果评奖
B.科研项目的审查
C.科研论文和著作的审稿
D.科学知识接受科学共同体批判性检验的过程
【◆参考答案◆】:D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科学家互动中的学术和非学术的冲突
【◆参考答案◆】:
科学家互动中的冲突形式可以分为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类,不掺入个人社会属性偏见的学术性冲突即学术论战,能够促进对学术问题更为全面的考察,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
但科学家是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人,各种社会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他们,由此产生的非学术性冲突负功能居多。
科学家互动中的冲突形式可以分为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类,不掺入个人社会属性偏见的学术性冲突即学术论战,能够促进对学术问题更为全面的考察,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
但科学家是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人,各种社会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他们,由此产生的非学术性冲突负功能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