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多选] 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
A.德薄而位尊
B.智小而谋大
C.力小而任重
D.德厚而位卑
A.德薄而位尊
B.智小而谋大
C.力小而任重
D.德厚而位卑
【◆参考答案◆】:A, B, C
(2)【◆题库问题◆】:[单选] 抱着宿命论观点的人属于什么类型的人().
A.内控者
B.外控者
C.稳定者
D.不稳定者
A.内控者
B.外控者
C.稳定者
D.不稳定者
【◆参考答案◆】:B
(3)【◆题库问题◆】:[问答题] 认知不协调理论?
【◆参考答案◆】:
(一)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基本假设认知不协调理论最初由费斯廷杰于1957年完成的。该理论认为,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的主体就会产生认知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会产生心理压力,使个人去改变有关的观念或行为,来减少或避免这种不协调。观念与行为的改变亦即态度的改变。
(二)认知不协调的条件与强度:认知不协调通常在四种情况下出现
1.逻辑的违背;
2.文化价值的冲突;
3.观念层次的冲突;
4.新旧经验的矛盾。
(三)减少和消除认知不协调的途径
1.改变或否定不协调认知因素的一方。
2.同时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3.引进新的认知因素,改变原有认知因素间的不协调关系。
(一)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基本假设认知不协调理论最初由费斯廷杰于1957年完成的。该理论认为,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的主体就会产生认知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会产生心理压力,使个人去改变有关的观念或行为,来减少或避免这种不协调。观念与行为的改变亦即态度的改变。
(二)认知不协调的条件与强度:认知不协调通常在四种情况下出现
1.逻辑的违背;
2.文化价值的冲突;
3.观念层次的冲突;
4.新旧经验的矛盾。
(三)减少和消除认知不协调的途径
1.改变或否定不协调认知因素的一方。
2.同时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3.引进新的认知因素,改变原有认知因素间的不协调关系。
(4)【◆题库问题◆】:[单选] 曲线半径R≥350m,曲线轨道轨距标准加宽()mm。
A.0
B.5
C.10
D.15
A.0
B.5
C.10
D.15
【◆参考答案◆】:A
(5)【◆题库问题◆】:[单选] 如果一个产品的制造商或厂家自己推荐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夸耀它如何性能优良,质量可靠,人们往往会怀疑,这是沟通者的什么特点在发挥作用?()
A.专长或权威
B.动机
C.个性特征
D.角色特征
A.专长或权威
B.动机
C.个性特征
D.角色特征
【◆参考答案◆】:B
(6)【◆题库问题◆】:[多选] 态度由()三个成分构成。
A.认知
B.情感
C.行动
D.性格
A.认知
B.情感
C.行动
D.性格
【◆参考答案◆】:A, B, C
(7)【◆题库问题◆】:[判断题] 人的可受暗示性是稳定且无法改变的。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受暗示性,只不过人与人之间的可受暗示性的程度不同罢了,一般来说,人的这种可受暗示性的程度是相对稳定的。但据说这种可受暗示性的程度也是受年龄的影响的。一般认为人的这种受暗示性在儿童时期是较高的。在青少年时期可以达到最高,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下降。有证据表明这种可催眠性是受遗传影响的,但同人格,个性都没有直接的关系。
(8)【◆题库问题◆】:[单选] 模仿的意义主要有,模仿是学习的基础、模仿具有一定的适应作用和()
A.增加个体技能
B.培养个体认知
C.促进群体形成
D.促使行为泛化
A.增加个体技能
B.培养个体认知
C.促进群体形成
D.促使行为泛化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填空题] 助人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称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可能的()所影响。
【◆参考答案◆】:执行助人行为;代价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人际沟通四种模式包括:圆形传递、()链式传递和()。
【◆参考答案◆】:轮式传递;Y式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