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填空题] 《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
【◆参考答案◆】:抒情长诗
(2)【◆题库问题◆】:[单选] “五四”时期的新诗,彻底冲决一切旧诗形式的桎梏,对诗歌形式的革新具有重大意义的是()。
A.胡适的《尝试集》
B.俞平伯的《冬夜》
C.郭沫抹若的《女神》
D.沈尹默的《三弦》
A.胡适的《尝试集》
B.俞平伯的《冬夜》
C.郭沫抹若的《女神》
D.沈尹默的《三弦》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简要说明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的成就和特点。
【◆参考答案◆】:标志着余光中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的双向改铸和融合的最高成就的是他1974年出版的诗集《白玉苦瓜》。从深层的精神资源上看,《白玉苦瓜》对中西文学的改铸、融合,首先来自西方现代哲人的启迪。呈现出了一种开放的态势,形形色色的人物纷纷涌进了他的诗歌美学世界。对于陷于生存困境中的人物,余光中并没有采取讽刺和批判的态度,而是表现出了更多传统的悲天悯人的仁者襟怀和温情。他的批判锋芒,更多地含蓄地指向了那使这些人陷于生存困境的环境。在展示人的生存困境时,诗人没有拘泥于对社会现实肤浅的描写,而是更多地关注在生存俗相之下人物灵魂的真实动静。诗人更为看重的,是勇于摆脱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的人。生活的理想归宿也并不必然地指向西方现代主义者神往的彼岸世界,而是可以指向现实世界中人类生命的自为和自救。这就使得余光中对西方现代主义精英话语的改铸,有了令世俗生活美学化的思维革新指向,指向对诗歌情感与生活节奏同一性的原初本相的恢复。在台湾现代诗将创作和解读诗的活动日益变为少数人的专利因而陷入困境时,余光中的这种对传统文学功能观的认同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白玉苦瓜》中,对传统的改铸和更新主要包含下面两层意思。首先,是将以往的传统投射到现在和未来的层面,使之具有一种现代性。从本质上说,对中国传统的改铸,是针对现代哲学所启发的精神和方法所作的一种改铸。改铸的目的在于将传统体现为一种存活于当代生活并具有现代性意义的系统。其次,是在现代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学进行追问和批评。余光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双向改铸,使他的《白玉苦瓜》诗集中的诗作既区别于那种株守传统的"孝子"文学,又超越了那种一味西化的"浪子"文学。它在使"古典"与"现代"接通之时,也使《白玉苦瓜》的题材和内涵获得了较大的扩展。一方面,古老的人和事,循着对接的渠道涌入了现代生活;另一方面,现代生活也循着对接的渠道沾染上了古老的人和事的神秘色彩。这就使得在经过余光中双向改铸后展示的"虚构的世界"的后面,总是叠映着另一个奇异而又神秘的"虚构世界"。可以说,无论是他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改铸,还是他对传统文学的现代化探索,都拓展了一种内生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台湾现代诗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丰富了台湾乃至中国现代诗现代化发展的模式。
(4)【◆题库问题◆】:[填空题] 苏童的小说《()》后被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
【◆参考答案◆】:米
(5)【◆题库问题◆】:[单选] 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参考答案◆】:A
(6)【◆题库问题◆】:[单选] 成就和影响都最大的一位“中国诗歌会”诗人是()。
A.杨骚
B.蒲风
C.柳倩
D.任钧
A.杨骚
B.蒲风
C.柳倩
D.任钧
【◆参考答案◆】:B
(7)【◆题库问题◆】:[填空题] 以“平和冲淡”风格的美文小品见称于世的作家是()。
【◆参考答案◆】:周作人
(8)【◆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试论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①充溢着强烈,真挚的革命激情。郭小川对党和革命事业有着无限深情,他的诗歌热情歌颂党,祖国和革命事业。②富于哲理性。他善于把自己对人生,社会,现实生活的观察提炼成具有真知灼见的哲理,以此作为诗篇的主题。他还善于提炼富有哲理性的警句。③他的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郭小川被认为是"时代的歌手和号手"。他擅长表现时代生活主流的题材。④在艺术上,郭小川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他继承中国古典诗歌"感物言志"的传统,同时也借鉴"楼梯式"的长句和民歌的清新。
(9)【◆题库问题◆】:[单选] 茅盾在“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活动,主要是()。
A.创作小说
B.撰写散文
C.从事翻译和文学批评
A.创作小说
B.撰写散文
C.从事翻译和文学批评
【◆参考答案◆】:C
(10)【◆题库问题◆】:[单选] 提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一文学观点的是()。
A.周作人
B.沈从文
C.徐志摩
D.梁实秋
A.周作人
B.沈从文
C.徐志摩
D.梁实秋
【◆参考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