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多选] 文学批评的社会政治功能表现在通过对作品历史内容和思想倾向的挖掘()
A.深化读者审美体验
B.提高读者理解现实的能力
C.阐释作家作品
D.提高读者辨别美丑善恶能力
E.提供理论建设成果
A.深化读者审美体验
B.提高读者理解现实的能力
C.阐释作家作品
D.提高读者辨别美丑善恶能力
E.提供理论建设成果
【◆参考答案◆】:B, D
(2)【◆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韩愈有关古文语言方面的理论。
【◆参考答案◆】:(1)韩愈要求用富有独创性的新型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强调学习古人言必己出的创新精神。他在《答李翊书》中明确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主张。(2)韩愈在《樊绍述墓志铭》提出"文从字顺各识职"的主张,这是针对六朝骈文的创作风气而言的,是对于古文语言独创性要求的更具体的要求。(3)韩愈在《进撰平淮西碑文表》一文提出的"善并美具"主张,是他提出的创作的最高标准。这里的"美"即是对文学作品艺术构思、表达方式、声调节奏及语言运用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4)韩愈的语言理论有力地指导了当时的古文创作。但他要求创新,往往也有追求奇险冷僻的倾向,对后学也有不良影响。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熏、浸、刺、提”
【◆参考答案◆】:
梁启超提出的关于小说艺术感染力的理论。所谓"熏"和"浸",都是指小说的艺术熏陶力量,不过前者是从空间上说的,后者是从时间上说的。"熏"的作用能使小说境界迅速占领人的心灵世界,其整个精神为小说境界所支配;"浸"的作用能使小说的境界在读完作品之后长期留在人的心灵里,"如酒焉,作十日饮,则作百日醉。"所谓"刺",是指小说在对人"熏""浸"的过程中,所给予人的强烈刺激作用,使人感情达到不能自制的程度,并与作品中人物共悲喜、同欢戚。所谓"提",是指读者入于小说之中,而将自身化为小说之主人公,"当其读此书时,此身已非我有,截然去此界以入于彼界。"此时读者的精神境界已得到净化和升华,进入到了完全虚静、物化的状态,甚至忘记了自身的存在。
梁启超提出的关于小说艺术感染力的理论。所谓"熏"和"浸",都是指小说的艺术熏陶力量,不过前者是从空间上说的,后者是从时间上说的。"熏"的作用能使小说境界迅速占领人的心灵世界,其整个精神为小说境界所支配;"浸"的作用能使小说的境界在读完作品之后长期留在人的心灵里,"如酒焉,作十日饮,则作百日醉。"所谓"刺",是指小说在对人"熏""浸"的过程中,所给予人的强烈刺激作用,使人感情达到不能自制的程度,并与作品中人物共悲喜、同欢戚。所谓"提",是指读者入于小说之中,而将自身化为小说之主人公,"当其读此书时,此身已非我有,截然去此界以入于彼界。"此时读者的精神境界已得到净化和升华,进入到了完全虚静、物化的状态,甚至忘记了自身的存在。
(4)【◆题库问题◆】:[填空题] 荀子的《()》对先秦儒家关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作了全面的理论总结。
【◆参考答案◆】:乐论
(5)【◆题库问题◆】:[单选] 开创以诗评诗方式的是()
A.杜甫《戏为六绝句》
B.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C.吴可《学诗诗》
D.王若虚《论诗诗》
A.杜甫《戏为六绝句》
B.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C.吴可《学诗诗》
D.王若虚《论诗诗》
【◆参考答案◆】:A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
【◆参考答案◆】:“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这种思想司马迁、钟嵘、韩愈等人的诗文论中也有类似观点,大体都是讲创作主体的生活与创作潜能之关系。欧阳修则进一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一是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这是对前人思想的深入发展。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叶燮关于形象思维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1)关于创作思维规律的探索是叶燮《原诗》的重要内容,他明确提出了"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的主张,第一次把"形象"与"思维"结合起来讨论,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形象思维"的概念非常接近。(2)叶燮认为创作思维与一般逻辑思维不同,具有特殊的规律。(3)他要求"泯端倪而离形象",不是说无需形象,而是说不能自然主义地实写生活中的"理、事情"。(4)创作思维要"以情为主",融化在具体的艺术之中,但"情"必须合乎"理",所以那些充满感情色彩的理智议论,也可以进入创作并加以艺术化,创作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是彼此融合,情理合一的。(5)要积极调动想象、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段,着重于艺术境界的创造。
(8)【◆题库问题◆】:[单选] 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里。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
A.反映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
B.反映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
C.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
D.美是根本的,朴素是首要的
A.反映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
B.反映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
C.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
D.美是根本的,朴素是首要的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多选] 为20世纪文学批评的语言学转向提供哲学基础的哲学是()
A.实证主义
B.现象学
C.科学哲学
D.分析哲学
E.唯理主义
A.实证主义
B.现象学
C.科学哲学
D.分析哲学
E.唯理主义
【◆参考答案◆】:B, C, D
(10)【◆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刘勰批评鉴赏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刘勰关于批评鉴赏论的篇目有《才略》、《知音》、《时序》、《程器》、《物色》等,既有批评鉴赏理论,也有相关的批评实践,是古代文学批评鉴赏理论的总结。(2)关于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物色》主要论述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文学家受自然感发,但对自然现象进行了审美的观照和再创造。《时序》篇主要论述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他在追溯历史的情况下,总结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规律。刘勰认为文学的发展要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和制约,但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和再创造。(3)关于文学批评的专论,见于《知音》篇。刘勰认为知音难逢,原因是主观方面难免有一些偏见,而且批评鉴赏本身是属于精神活动,自然存在主观好恶;但如果批评家掌握正确的方法、遵循正确的步骤,同时端正批评态度,也完全可以使文学批评做到客观公正。(4)具体做法是:一、通过丰富的实践,加强和提高批评鉴赏的能力;二、端正批评态度,不抱私心,力求公正;三、掌握正确的方法,即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四、遵循正确的步骤,从形式到内容,把握作品意蕴。(5)刘勰认为,文学批评的关键是能把握作品的特征。同时批评活动本身也会给批评家带来美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