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所谓“沈宋”指的是:()。
A.沈约和宋玉
B.沈璟和宋祁
C.沈佺期和宋玉
D.沈佺期和宋之问
A.沈约和宋玉
B.沈璟和宋祁
C.沈佺期和宋玉
D.沈佺期和宋之问
【◆参考答案◆】:D
(2)【◆题库问题◆】:[单选] 傅雷认为巴赫的音乐()。
A.符合自然品格
B.被佛教思想束缚
C.被基督教精神束缚
D.开朗活泼
A.符合自然品格
B.被佛教思想束缚
C.被基督教精神束缚
D.开朗活泼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钟嵘的)“滋味”论
【◆参考答案◆】:钟嵘《诗品》认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只有"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作品,才是"诗之至也"。钟嵘是中国古代文论家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文艺理论批评家。要做到作品有深厚的"滋味",钟嵘提出"诗有三义"说,认为要使诗有"滋味",关键在于综合运用好"赋、比、兴"的写作方法。怎样综合运用"三义"呢?"三义"中,他又将"兴"放在第一位,并使"三义"综合运用,这就突出了诗歌的艺术思维特征。并且说:"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滋味"的作品。
(4)【◆题库问题◆】:[填空题] 增强型子架中的9、10板位插GTC时是完全热备份的,正常工作时主板(第9板位)总线打开、备板(第10板位)总线处于(),两者之间的倒换由()控制。
【◆参考答案◆】:高阻状态;主控板
(5)【◆题库问题◆】:[单选] 在结构主义理论家中极端地提出“作者之死”的是()
A.艾略特
B.瑞恰兹
C.巴尔特
D.格雷马斯
A.艾略特
B.瑞恰兹
C.巴尔特
D.格雷马斯
【◆参考答案◆】:C
(6)【◆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述孔子的文学思想。
【◆参考答案◆】:
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为文艺有修身成人的作用,如"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是干政的必要条件,如"颂《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明确提出论诗的标准"思无邪",认为诗歌内容应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提出著名的"兴、观、群、怨"说,认为文艺有感发意志、认识社会、团结百姓、讽刺政治等价值等等。
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为文艺有修身成人的作用,如"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是干政的必要条件,如"颂《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明确提出论诗的标准"思无邪",认为诗歌内容应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提出著名的"兴、观、群、怨"说,认为文艺有感发意志、认识社会、团结百姓、讽刺政治等价值等等。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浅述《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的重要贡献。
【◆参考答案◆】:《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创作论,其实就是指的"虚静"说、"物化"说。虚静,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指的是人在认识外界事物时的一种静观的精神。老子首先提出了"致虚极,守静笃"的思想,庄子则又极大地加以发挥。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根据《庄子》书的论述,也就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我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而创作者不再感到主体自我存在,便进入了所谓"物化"境界,也叫做"以天合天",主体的"自然"和客体的"自然"合而为一,这样的创作自然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了。"物化"的思想,本来也是庄子提出的哲学认识论,即主张作为主体的人在体认客观事物之"道"的过程中,在心灵"虚静"的状态下,最后要达到、也能够达到一种物我同构、与道合一的最高境界,即彻底泯灭认识的主、客体之间的界限。
(8)【◆题库问题◆】:[单选] 在北宋的新旧党争中一般将苏轼视为()。
A.骑墙派
B.中间派
C.旧党
D.新党
A.骑墙派
B.中间派
C.旧党
D.新党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肌理说”
【◆参考答案◆】:翁方纲的肌理说是一个以学问为本、通法于变,而一概求诸古人的诗学体系。"肌理"二字取自杜甫。所谓肌理,肌是比附,重点在理。翁所说的"理"是义理与文理的统一,包括伦理道德、历史掌故、音韵、训诂、修辞等,与后来的桐城派所倡导的考据义理文章合一的说法非常近似,表现出肌理说更注重学问、考证、辞采的倾向,正是当时乾嘉实证学风的文学反响,代表了当时朴学派的说诗观点,形成"学人之诗",其流一直持续到近代。肌理说,中国清代翁方纲提出的诗论主张。肌理本来是指肌肉的纹理。翁方纲借用肌理论诗,理是指义理和文理,肌理是指儒家的经术和学问,有时也兼指文理。他把儒家经籍和学问看作诗歌的根本。要求作诗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入诗,是清代大力提倡经学和乾嘉学派盛行下的产物。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是王士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的调和与修正。他用肌理给神韵、格调以新的解释,目的在于使复古诗论重振旗鼓,与袁枚的性灵说相抗衡。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公安派的)”性灵”说
【◆参考答案◆】:为了评击七子派的复古之风,公安派的中坚人物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的口号。他在给他的弟弟中道(字小修)的诗集写序时说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从自己胸臆流出"的真感情的抒发。这种"性灵"与李贽的童心是一脉相承的,其唯一的标准就是真。这这种观点的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提出了文学批评史上所称的"性灵"说。所谓独抒性提出对复古派的模拟风气当然是一打击。出于这一认识,他认为当代(指他所在的明代的当时)诗文不可能传世,而那些闾阎妇人孺子所唱的民歌《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由于是"真人"所唱之"真声",或可流传,这就肯定了民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