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长篇小说中,以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为题材的有()
A.《三里湾》
B.《创业史》
C.《山乡巨变》
D.《艳阳天》
A.《三里湾》
B.《创业史》
C.《山乡巨变》
D.《艳阳天》
【◆参考答案◆】:A, B, C
(2)【◆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哪部诗集是刘半农创作的()
A.《湖畔》
B.《扬鞭集》
C.《春水》
D.《红烛》
A.《湖畔》
B.《扬鞭集》
C.《春水》
D.《红烛》
【◆参考答案◆】:B
(3)【◆题库问题◆】:[填空题] ()是“江西诗派”的主要代表
【◆参考答案◆】:黄庭坚
(4)【◆题库问题◆】:[单选] 中唐“新乐府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元稹
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元稹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填空题] ()的《商州三录》是八十年代较早出现的“大散文”。
【◆参考答案◆】:贾平凹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请简述一个情节说明宝玉的叛逆性。
【◆参考答案◆】:宝玉摔玉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
(7)【◆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苏轼《前赤壁赋》是怎样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的?
【◆参考答案◆】:苏轼《前赤壁赋》是这样运用情景交融手法的:《前赤壁赋》是一篇游记,以纪游贯穿首尾,重点却在抒情和议论。①.作者以高超的手法,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借景明理,写景、抒情和说理紧密结合,情景交触,情理相生,创造出诗情、画意、理趣高度融合的独特艺术境界。②.文章构思巧妙,结构缜密,全篇的基本脉络是触景生情,因情及理,作者的文笔也是由写景转入抒情,由抒情转入说理,而无论写景、抒情、说理,又都紧扣着月夜泛舟赤壁的特定环境。
(8)【◆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小说,属于“合作化小说”的有()。
A.《暴风骤雨》
B.《山乡巨变》
C.《创业史》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A.《暴风骤雨》
B.《山乡巨变》
C.《创业史》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参考答案◆】:B, C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作为神魔小说的《西游记》具有哪些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西游记》艺术构思特色,它以神魔为主要描写对象,创造了一个神奇的幻想世界,编织了许许多多离奇变幻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所体现的思想内容是若干现实,这就构成了《西游记》积极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色。全书自始至终无不驰骋着异常丰富的想象,从角色塑造到社会现象和大自然现象都充满幻想色彩。作品紧紧扣住西行取经这条主要线索,突出孙悟空这个中心人物形象,安排下八十一难,罗织了四十一个趣味横生的小故事,大都情节紧张,矛盾尖锐,斗争激烈。如"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写来变幻莫测,扣人心弦。各方使用的武器法术都具有超自然的魔力。净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可以变做绣花针儿似地在耳朵里面藏下;芭蕉扇能扇灭火焰山上的火,缩小了能噙在口里。书中所有描写尽管充满浓厚的浪漫色彩,但都又具有合理的细节真实。幽默和诙谐是《西游记》的另一重要特色。作者常常通过人物诙谐的对话和笔墨不多的幽默描写,增强作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为了做到这一点,作品多运用极度的夸张手法,去达到奇妙的效果。它使读者在心情紧张之余往往获得一种特别轻松的笑乐享受,甚至使人不禁捧腹大笑。如"四圣试禅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过,作者也并不是一味的为了调侃耍笑,而是有着明确的目的和意图。根据不同的对象,时而是善意的嘲笑,时而是尖刻的揶揄,时而是辛酸的讽刺或是严峻的批判。诙谐、幽默、含蓄手法的运用,在猪八戒的形象中表现得最成功、最突出。语言幽默风趣、生动明快、通俗流畅是《西游记》又一艺术特色。作者赋性诙谐,每于描述惊险场面之际,杂以恢言谐语,使紧张与轻松的气氛相间,调节读者情绪。作者还善于吸取民间说唱词语和方言口语的精华,充分利用人物对话以表现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使每个人物的口语都切合他的身份。为了配合角色动态、各种场面以及自然风景的描写,书中经常采用传统的各种韵文形式,使语言表现显得灵活而又丰富多彩。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参考答案◆】:《三国演义》的成书,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三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的历史时期,在复杂尖锐的斗争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人物。这一时期既为历史家所注目,人民大众也喜闻乐道三国故事。于是正史《三国志》出现,而三国故事也在民间流传开来。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就辑录了不少三国人的奇闻轶事,而《世说新语》中也采集了许多三国故事和佳话。到隋唐时代,三国故事开始进入文学创作领域,有人将三国故事编为傀儡戏,三国故事也成了说话的重要素材。宋代三国故事更盛传,以至于说话中出现了"说三分"的专家霍四究。金元时代,三国故事被大量搬上戏曲舞台,《录鬼簿》就记载了元杂剧中有三国戏四十余种,后来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和重要情节都已具备。讲说三国故事的话本《全相三国志平话》也保留下来了。全书约八万字,分上中下三卷。其情节不受史实约束,有浓厚的民间传说色彩。话本的基本轮廓,已初具《三国演义》的规模,是《三国演义》的母本之一。罗贯中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吸取历史、民间文艺中的材料,进行再创造,才写成这部伟大的历史小说。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版本,是明嘉靖年间刊行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今天所流行的版本,是清初毛宗岗父子修改润色过的本子,改名《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