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体学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现代文体学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现代文体学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1)【◆题库问题◆】:[问答题] 现代文体学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①首先得力于语言学研究的突破。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关于语言与言语的区分,关于共时语言与历时语言的论述,对语言符号性质的探讨等为现代文体学提供了一些新的原则和方法。此后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也对现代文体学研究的深入起到了推动作用。②其次,20世纪文学批评的迅速发展给予现代文体学以新的激发。如俄国形式主义对文学语言,尤其是对诗歌语言中变异的研究,对诗歌、小说文体的新的解释,从批评理论和实践上为文体学提供了参照。新批评对文学本体的推崇,对诗歌语言的细密分析,更是对文体学的一种丰富。此后,结构主义对叙事文形式的全面研究,读者反应批评从读者角度对文体学的探讨等也都不同程度地为文体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题库问题◆】:[单选] 穆旦的原名是:()。
A.查良锐
B.查良敏
C.查良镛
D.查良铮

【◆参考答案◆】:D

(3)【◆题库问题◆】:[填空题] 教材指出:李贽认为:“《水解传》者,()也。”将之与司马迁的“()”的传统联系起来,给予它与正统诗文同等的地位。

【◆参考答案◆】:发愤之所作;发愤著书

(4)【◆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怎样理解王国维的诗词“不隔”的说法?

【◆参考答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还提出了"隔"与"不隔"的观点,主张文学作品应该"不隔"。所谓"不隔",当是指语言清新平易,形象鲜明生动,具有自然真切之美,不见人工雕琢之痕。反之,"隔"则是指语言雕琢,用典深密,精工修饰而缺乏平淡自然之美。"不隔"的思想吸纳了西方重视艺术直觉作用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同时更是受到了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如钟嵘的"直寻"、司空图的"直致"、严羽的"妙悟"、王夫之的"现量"、王土禛的"神韵"等理论观点的影响,并与之一脉相承。欧阳修的《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魂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王国维认为,其上片"语语都在目前",是成功的,而下片则是失败的。事实也确是如此。上片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三月春色的美妙图画。作者意在咏草而着墨于人,写一深闺少妇,凭栏远眺,晴川历历,碧草连天,她的心也随之飞向天涯,系念着远行的亲人。这里直接写草的虽然只有"晴碧"一句,但读者却从少妇的思绪中感受到萋萋芳草,绿遍天涯了。象这样写无情草木映入思妇之眼,融进离人之情,就不仅境界广选,而且真切动人。下片呢?还是紧扣春草来写的,但却连用了三个典故。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中,有一名句为"池塘生春草",这里就用"谢家池上"暗指春草:又因为江淹《别赋》里写道:"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所以"江淹浦畔",也是暗指春草;另外,《楚辞·招隐土》中又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词中疏雨黄昏,更忆王孙云云,使由此化来,说的还是春草,然而,这三个涉及春草的典故所出的三篇作品,所写的生活境遇,思想情感,是各不相同的。虽然同样描绘了春草,但三者的具体意蕴却差跳很大,把它们堆砌在一起,既不能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也没有表达出真切的情感。不知典故出处的人,读来固然不知所云;知道典故出处的人,也只懂得下片事事都说春草,除了感到由辞采、声律带来的低度的形式之美以外,很难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总之,这首小令的上,下片,创造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境界,给予人两种不同的审美感受。这在人们以诗词为对象的审美活动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它虽然早就引起了中国古代理论家们的注意,但直到王国维才用一对相反的审美概念对它作出了理论概括,这就是所谓"隔"与"不隔"。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何评价社会—历史文学批评方法?

【◆参考答案◆】:①文学作品描写人们的生活,这种生活整体上是社会的历史的。阐释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内容,显然是文学批评的重大任务。从那些表面平淡无奇的事件中揭示出蕴含其中的及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使之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这正是社会历史批评的功绩所在。②但并非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无一例外地具有社会历史内容,社会历史批评试图在所有文学作品中去发现寻找社会历史内容,就不能不产生许多历史弊端。③由于社会历史批评十分重视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相对就忽视了文学作品艺术形式,这是社会历史批评的先天缺陷。④但就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无论从批评对象还是批评者来看,社会历史批评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6)【◆题库问题◆】:[填空题] 较早肯定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是()。

【◆参考答案◆】:班固

(7)【◆题库问题◆】:[单选] 王蒙曾在《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中》举了阿Q和徐志摩分别向吴妈示爱的例子,作者意图要说明语言的哪种功能?()
A.心理
B.交流
C.修辞
D.改变思路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单选] 以下哪部是冯至的诗集()。
A.《昨日之歌》
B.《我的记忆》
C.《归来的歌》
D.《北方》

【◆参考答案◆】:A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王国维的)“不隔”说

【◆参考答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还提出了"隔"与"不隔"的观点,主张文学作品应该"不隔"。所谓"不隔",当是指语言清新平易,形象鲜明生动,具有自然真切之美,不见人工雕琢之痕。反之,"隔"则是指语言雕琢,用典深密,精工修饰而缺乏平淡自然之美。"不隔"的思想吸纳了西方重视艺术直觉作用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同时更是受到了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如钟嵘的"直寻"、司空图的"直致"、严羽的"妙悟"、王夫之的"现量"、王土禛的"神韵"等理论观点的影响,并与之一脉相承。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比较欧阳修“诗穷而后工”说与韩愈“不平则鸣”说的异同。

【◆参考答案◆】: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不平则鸣"论。他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所谓"不平则鸣"从文学理论批评上看,就是认为作家、诗人在不得志时,就会用创作的方法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情志。这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一脉相承的。但并不是简答地继承,而是做了更多的思考。他指出,只有那些胸有块垒的不得志的文人爱"鸣",也善"鸣",他说:"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这可以说其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发展了。"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是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这种思想司马迁、钟嵘、韩愈等人的诗文论中也有类似观点,大体都是讲创作主体的生活与创作潜能之关系。欧阳修则进一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一是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这是对前人思想的深入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现代文体学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