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其缺失
【◆参考答案◆】:中国现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其主流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主导的。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论著,得到较多的翻译介绍,一些观点被反复引用,但是,由于国际国内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的影响,革命文学思潮中也掺杂了严重的机械论和庸俗社会学的理论错误。1、就文学与革命的关系而言:A.左联宣称革命文学站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线上都是符合列宁的思想的B.左联把文学事业和党的其他事业刻板地等同起来,过分强调文学的革命的"工具"作用,忽视文学创作的特点和文学的艺术特征,只是为政治斗争服务,产生了消极影响2、就文学与群众的关系而言:A.左联文学要"替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B.但是,片面反对白话文,主张用俗话,在靠拢群众的同时又使得文学降低了自己的艺术格调,对文学发展不利。这时期,马克思关于现实主义的论述,对左翼文学起了重要作用。
(2)【◆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你是如何看待莫言作品中独特的儿童视角和“高密东北乡”?这对于他小说的独特性有多大作用?是否也妨碍了他创作的创新?
【◆参考答案◆】:莫言的小说,经常会采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创造一种新奇的感觉世界的方式。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儿童视角、孩子目光,在莫言的作品当中就形成了一个先后相承、不断采用的叙述方式。不管作品讲的是什么年代,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儿童的参与、观察和思考,都给这些作品带来了一种奇异的、别致的、对读者有很多的诱惑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元素。比之于感性和理性较为协调的成人,孩子处于感性敏锐、理性不足的时期,他们对世界的感性认知,既强化和突出了对象的形象性,也与文学作品的直感性和形象性优先相吻合。如黑孩在河边砸石头时,将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赋予声音以图像的一段描写:"黑孩的眼睛本来是专注地看着石头的,但是他听到了河边传来的一种奇异的声音,很像鱼群在唼喋,声音细微,忽远忽近,他用力地捕捉着,眼睛与耳朵并用,他看到了河上有发亮的气体起伏上升,声音就藏在气体里。只要他看到那神奇的气体,美妙的声音就逃跑不了。他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嘴角上漾起动人的微笑。"《红高粱》故事的主体,写的是"我爷爷"余占鳌、"我奶奶"戴凤莲那一代人的故事,但经常跳出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却是一个名叫小豆官的孩子。如果把这个人物拿掉,这个作品的主体恐怕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但是恰恰是由于小豆官的在场、评述,使得这个作品非常生动、鲜活,有了一种盎然的童趣。《丰乳肥臀》、《四十一炮》等作品里的一些成人叙述者,也有着一种长不大的儿童的心态,而《生死疲劳》中在六道轮回中的西门闹,由于兼有人类和各种动物的特性,因而他(它)眼中的世界也更加富有情趣。莫言在作品中还创造了一个独特的"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乡土文学,往往与特定的地域风情联系在一起。鲁迅以未庄、鲁镇、S城命名的浙江水乡,以及沈从文的湘西、萧红的呼兰河畔、周立波的洞庭湖区,都是印上了深刻的个人标记的。80年代以来,在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影响下,中国作家的地域性建构更为自觉。福克纳不断地写他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终于创造出一块自己的天地。莫言曾经说道:读了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后."我立即明白了我应该高举起’高密东北乡’这面大旗,把那里的土地、河流、树木、庄稼、花鸟虫鱼、痴男浪女、地痞流氓、刁民泼妇、英雄好汉…统统写进我的小说,创建一个文学的共和国。当然我就是这个共和国开国的皇帝,这里的一切都由我来主宰。创建这样的文学共和国当然是用笔,用语言,用超人的智慧,当然还要靠运气"。莫言的家乡,在他的众多作品中,由此转化为高密东北乡。它最先出现在《秋水》和《白狗秋千架》中,经由《红高粱》、《丰乳肥臀》,直到《生死疲劳》,莫言建立了自己的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如果按其历史顺序排列,《秋水》为其开端,是高密东北乡的创世纪,是写"爷爷奶奶"作为这块土地的开拓者的一段奇遇。然后,"爷爷奶奶"的形象在发展扩充和大幅度的改造后,又出现在《红高粱》系列作品和《丰乳肥臀》中。这是高密东北乡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时间从20世纪20年代到抗日战争时期。《透明的红萝h》、《枯河》、《生死疲劳》等则是发生在当代现实之中。而且,高密东北乡的历史和现实,是两个对比鲜明的世界。后者是作家真实感受着的人生,沉重、凄凉,前者是作家心灵中的幻象世界,激越、神奇。它在历史时间上是顺延的,在作家的创作上却是倒置的,由现实而返照历史的--经由想象力建造起来的红高粱世界的辉煌,映照出当代人的没落和凄凉,也印证着作家提出的"种的退化"的命题。
(3)【◆题库问题◆】:[填空题] 左联成立后,陆续出版了()、()、()等刊物。
【◆参考答案◆】:拓荒者,萌芽月刊,巴金底山(世界文化,十字街头,北斗,文学月报,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大众文艺……)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归航》
【◆参考答案◆】:是郁达夫作于1922年的一篇散文。记述作者离日返国时的复杂心情,既厌恶给自己带来屈辱、压抑的异国生活,又有某种不忍诀别的心情。在航船上胡乱游走的狂放状态无所顾忌地在文中迸涌,引起了当年充满青春的苦闷和弱国子民哀愁的青年的共鸣。
(5)【◆题库问题◆】:[单选] 著名导演冯小刚拍摄的古装武侠动作片《夜宴》,是以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进行改编的。
A.《哈姆莱特》
B.《李尔王》
C.《罗米欧与朱丽叶》
D.《奥赛罗》
A.《哈姆莱特》
B.《李尔王》
C.《罗米欧与朱丽叶》
D.《奥赛罗》
【◆参考答案◆】:A
(6)【◆题库问题◆】:[单选] 晚清倡导“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是()
A.谭嗣同
B.梁启超
C.康有为
D.林纾
A.谭嗣同
B.梁启超
C.康有为
D.林纾
【◆参考答案◆】:B
(7)【◆题库问题◆】:[填空题] 1902年——1917年,以“小说”命名的杂志就创办过()种(含报纸一种)。
【◆参考答案◆】:27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你如何理解鲁迅的“孤独”?
【◆参考答案◆】:(1).从个人生活来看:由于种种原因,纵观鲁迅的一生,在他的社交圈子里,尤其是在文化人圈子里,与他心心相印的朋友说不出几个。所谓五四时期的“同人”,如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及后来的创造社诸君郭沫若等,与鲁迅均没有什么深交。他一生崇尚独往独来,虽然在理智上他曾说,他要“听将令”,但在社交中,他是孤独的。他有很多追随者,多为青年人,他们追随他,是因为景仰他;鲁迅帮助他们并与之交往,主要是出于对后辈的奖掖。他交往较深,被他视为知己的人大概只有两个:一个是日本人内山完造;一个是瞿秋白。可惜,鲁迅与瞿秋白不仅结识得晚,且结识两年后,瞿秋白就被国民党杀害了。交友不广,一方面说明鲁迅很孤独,缺少交流很寂寞,另一方面说明他个性太突出。有突出的个性,正是“巨人”的品质之一。同时,鲁迅的家庭生活也是不幸的。这种“不幸”既加重了他的孤寂,又构成了孤寂的内容。少年时代家道衰落,饱尝了人间的冷暖。1906年26岁时,又奉母命与朱安女士结婚,以后几十年一直受到这桩无爱的婚姻的折磨。之后(1927年到上海后)与许广平同居。此时,鲁迅仍是孤独的。从《两地书》来看,我们难以找到抚慰鲁迅情感的内容,更多的是老师与学生在漫谈社会、人生、人际等等。西方人说,书信是最温柔的艺术,更何况是“情书”!在情书中都难找到“温柔”,其处境就可想而知了。(2)从情感世界看:鲁迅的情感丰富而鲜明:爱如阳光温暖人心;憎如冬寒砭人灵魂。但又爱憎分明。敏感而忧郁:对一切关己不关己的人和事都会引发一种感情倾向;对社会、自身常怀忧郁之情。鲁迅的情感世界由两部分组成:A.民族、大众情感。对民族,鲁迅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对大众,他“哀其不幸”(同情),又“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B.个人情感。他渴望爱,重情,正如他所说的“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有这样崇高的情感:“爱国”,“忧国忧民”,可是没人理解他,鲁迅对民众如此倾注同情,盼他们觉醒,不仅民众“不察”,连文化同人也“不察”。创造社同仁说他是“封建余孽”,“二重反革命”(郭沫若语);太阳社的阿英说他将民众写得如此落后,看不到光明,是落伍者,冷眼旁观者,等等。他渴望爱,可母亲送给他的“礼物”(婚姻),却使他不知道爱情为何物,所以,他又是孤寂的。许广平曾回忆,鲁迅有时喝很多的酒,到阳台上躺着。这也是心中痛苦、寂寞的一种表现与排遣(3)从思想境界看:鲁迅的思想,犀利、睿智、深邃、明达。他对中国历史、中国现实、中国人的认识既独特又深刻。他对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从政治、文化、哲学、宗教、艺术,给予了全面的反省,既首肯了中国历史的伟绩,更发现了它的弊端,如礼教“吃人”,制度的专制等。他对中国现实中各种革命的性质及问题,洞若观火。他对辛亥革命的失败教训的总结是无人能比的(没有唤醒民众),对革命文学的真知灼见,今天看来,仍是深刻的。至于他对中国“国民性”的发掘、批判的深度,至今也是让人惊叹的。总之,他当时的思想境界,在中国的思想界、文学界的同仁中是最高的。这无疑直接显示了他巨人的风范。但是,事物的辩证法恰恰就在这里:曲高则和寡。由于他的思想境界太高了,他同时代人都难以达到,所以引不起共鸣。他与中国的许多文化名流进行过“论争”。他论争的目的很清楚:探索真理,也检验自己对历史、现实、人的看法是否正确,他希望在“论争”中进一步完善自己。可是,他失望了。每一次论争,从五四时期与封建复古派的论争,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争;到左联前期与创造社、太阳社的论争,直至晚年关于“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论争„„没有一个人真正以理论的力量说服过他,所有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他似乎“胜利”了,但这是苦涩的胜利。所以他更感到孤独、寂寞。
(9)【◆题库问题◆】:[填空题] 抱着改造国民性的创作思想,在小说中最早对中国国民劣根性做出深刻描写和针砭的作家是()。
【◆参考答案◆】:鲁迅
(10)【◆题库问题◆】:[单选] 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