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猫城记》的主旨是什么?
【◆参考答案◆】:在探索古老民族性格、命运的救治方案。作家舍幽默而趋冷嘲,放弃自己熟悉的市民生活和风俗文化的特长,驾驭他所隔膜的政治和革命运动的题材。其中充满忧愤的民族情感,也不乏对文化弊病的深刻揭发;但全书的情调悲观,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糊涂。
(2)【◆题库问题◆】:[单选] 不同于《呐喊》,鲁迅小说集《彷徨》中“不幸的人们”,主要是指()。
A.农民
B.知识分子
C.新知识分子
D.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
A.农民
B.知识分子
C.新知识分子
D.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
【◆参考答案◆】:D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参考答案◆】:提示: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4)【◆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简要说明余秋雨散文中“仪式感”的审美特征。
【◆参考答案◆】:研究戏剧理论出身的余秋雨,从戏剧剧场演出所特有的"仪式感"中得到启示,并且把它引入散文的营造之中,精心创设一种散文的"仪式感"。"仪式感"是余秋雨散文乃至他的戏剧理论中的一个关键词。余秋雨曾经阐释过仪式所具有的"象征性、拟态性、观赏性"等审美特征。所谓象征性,是指仪式中的活动,不是现实生活和精神活动中某些规定情境的原生性再现,而是一种替代,以此物替代彼物,如用面具来指代神鬼等非扮演者自身的角色;所谓拟态性,是指在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的同时,它又在制造一种模拟和重现现实的假象,以假定性的存在作为仪式的前提;所谓观赏性,是指仪式所进行的程序和活动中,融入某些形式感很强的程式,从而获得了形式的审美意味,让观看者和参与者在感性参与中领悟到审美活动的魅力。在余秋雨的文字中,对仪式感的应用,从构思到布局,从内在冲突到叙述语言,都自觉地体现出来。在《风雨天一阁》起始的第一节中,就两次提到"仪式"一词:"我知道,历史上的学者要进天一阁看书是难乎其难的事,或许,我今天进天一阁也要在天帝的主持下举行一个狞厉的仪式?…‘上天分明将‘天一生水’的奥义活生生地演绎给了我看,同时又逼迫我以最虔诚的形貌投入这个仪式"。这显然是要营造出一种仪式感。走向莫高窟,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次不辞劳苦的旅游,而在余秋雨笔下却是一次荡气回肠的狂欢,一种投入审美境界的盛举,而且被余秋雨描述得情采飞扬,激越非常,波翻浪卷,汹涌澎湃,以一浪高一浪之势将莫高窟推向了美轮美奂的极境:"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义理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5)【◆题库问题◆】:[填空题] 李金发的诗集《()》率先将西方象征主义的丑恶、死亡、虚无和恐怖的主题引入新诗中,摒弃了中国诗歌“思无邪”、“温柔敦厚”的传统,并从波特莱尔、马拉美、魏尔伦的诗中感应了世纪末的病态美,学来了对人生痛苦的模拟和无名忧伤的沉吟。
【◆参考答案◆】:微雨
(6)【◆题库问题◆】:[填空题] 1918年,新文化统一战线形成,包括()()、()()、()()三部分。
【◆参考答案◆】: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7)【◆题库问题◆】:[填空题] 中国诗歌会的主干人物穆木天,早期参加的新文学社团是()
【◆参考答案◆】:创造社
(8)【◆题库问题◆】:[填空题] 《山乡巨变》描写的先进农村干部是()等。
【◆参考答案◆】:李月辉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九叶诗派
【◆参考答案◆】:1、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2、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3、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4、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10)【◆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试析高觉新形象。
【◆参考答案◆】:他接受过新思想的影响,他又是长房长孙,接受并奉行封建正统观念,他既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牺牲者,又自觉不自觉地做了封建家长的帮凶。他具有"双重人格"始终在矛盾痛苦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