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多选] 古代“画品”、“诗品”之“品”字的意思包括()
A.溯源流
B.显优劣
C.诠隐义
D.定品第
E.立法度
A.溯源流
B.显优劣
C.诠隐义
D.定品第
E.立法度
【◆参考答案◆】:A, B, D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王国维关于文学创作审美尺度的主要理论。
【◆参考答案◆】:(1)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也就是文学创作的目的。在这一问题上,王国维标举"苦痛说"和"古雅说"。(2)苦痛说主要是从内容的角度要求主体在对苦痛的深刻体悟中,对生活本质进行观照与反思,实现主体自我的升华与解脱,实际是主张创造能疗救社会和人性的文学作品。(3)古雅说主要是从形式的角度提出的理论要求。王国维所谓古雅是与优美、宏壮相比较而存在,既要分离于优美、宏壮而成为艺术表现的形式,又要融合于优美、宏壮而成为艺术内容的原质。古雅说既指出了主体进行文学创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又指出了文学作品是如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其审美价值的问题。(4)"苦痛说"与"古雅说"是王国维检测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是"天才说"和"游戏说"的延续和深化。
(3)【◆题库问题◆】:[单选] 从本质上讲,文学批评是一种().
A.科学研究活动
B.艺术审美活动
C.创作实践活动
D.社会交际活动
A.科学研究活动
B.艺术审美活动
C.创作实践活动
D.社会交际活动
【◆参考答案◆】:A
(4)【◆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沈德潜“格调说“的理论内涵。
【◆参考答案◆】:(1)沈德潜以"格调说"建构其理论体系。其体系包括"审宗旨"、"标风格"、"辨神韵"三个方面。(2)沈德潜继王渔洋之后,故论诗不废神韵,但"神韵"不是他对诗歌的首要要求,而且在对神韵的理解上,沈德潜也不同于王渔洋,他认为神韵最基本的含义是"气韵生动",不是一味追求冲淡闲远的意境,故他最向往雄大开阔的意境。沈德潜对神韵说的辨识对于清诗的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3)"标风格"是沈德潜诗论的重要内容,他特别强调骨格、气调等诗歌内在的气度和意蕴,这就是其对格调的理解。在具体的风格上,他既追慕唐诗,但也主张兼收他体,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明代格调派"诗必盛唐"的框套。在诗法方面,沈德潜论法而不拘法,强调神明变化,以自然为主的观点。(4)"审宗旨"主要是一种社会道德式的批评,它在沈德潜的诗学体系中占有首要地位,也最能显示其格调说的要义和正统儒家诗论的色彩。沈德潜特别重视诗歌的溯源,要求回到关乎美刺和温柔敦厚的"诗教必本原",要求诗歌密切关注政治得失和风俗盛衰,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委婉不露。在对温柔敦厚的理解上,他不仅注意态度和方法,更重视动机和立场,把温柔敦厚建立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之上。(5)沈德潜的格调说比较典型地代表了统治阶级的诗学观,适应了当时政治和封建文人审美情趣的需要,总体上表现出正统、保守的倾向。但他能肯定暴露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的作品,也体现了其诗论的人民性特点。
(5)【◆题库问题◆】:[单选]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一书出版而成为文化批评关注焦点之一的问题是()
A.文化霸权
B.大众传媒
C.大众文化
D.文化工业
A.文化霸权
B.大众传媒
C.大众文化
D.文化工业
【◆参考答案◆】:B
(6)【◆题库问题◆】:[问答题] 批评阅读有什么特征和要求?
【◆参考答案◆】:①首先设法把心灵融化进去,而后是设法在精神上超拔出来,即所谓"入乎其中,出乎其外"。②把对作者的态度和对作品的科学审视分割开来,阅读印象不应受到批评家与作家关系以及作家社会地位的影响;另一方面,阅读过程中应减少个人好恶的干扰,尊重文学现象的实际,尊重作品的实际。张扬个性又避免偏见,排除主观臆断。③批评家阅读时要反省自己的心态,并且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调整心态。因为阅读心境对阅读印象有影响。批评家要控制自己,进入宁静心境。④反复多次阅读,注意阅读过程中的自我觉知、自我体察,注意阅读过程中的"初感",注意过细咀嚼,反复把玩。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怎样的比较?这种比较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史记》所处理的是现成的历史事实,作者不能任意改变或虚构,只是用有文采的笔把它写出来,这对作者就构成了限制,作者的艺术才能就体现在对现成的史实的组织和处理上。而《水浒传》则不然。作者可以根据艺术的需要进行自由的虚构,《水浒传》中的"事"大多不是真实的历史事实,而是作家在概括大量生活现实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想创造出来的。这种虚构性更可以发挥作者的艺术创造才能。金圣叹将有文学色彩的历史著作和纯粹的艺术作品小说明确地区分开来了。从纯艺术的角度上说,他更推重这种虚构文学。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王夫之对诗可以“兴、观、群、怨”的理论有什么新发展?
【◆参考答案◆】:王夫之非常重视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他在主张诗歌表现感情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诗歌的情应当是积极健康的,必须具有"动人兴观群怨"的作用。王夫之对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作了新的发挥,他不仅认识到"兴观群怨,诗尽于是矣"而且提出了"摄兴观群怨于一炉"的思想。他认识到诗歌的美学作用、教育作用、认识作用,是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中的,所以,兴观群怨四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从中国诗歌创作实践与诗学理论两方面浅述孔子“诗可以怨”所形成的悠久传统。
【◆参考答案◆】:孔子在《论语·阳货》提出了"诗可以怨"。"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都是"怨刺上政"的作品。"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后世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和揭露黑暗现实的内容,例如屈原、杜甫、白居易等人都在主观或客观上把"诗可以怨"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现代的许多进步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批判黑暗政治的诗歌都可以说是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而在文学批评史上"诗可以怨"也成为批评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和论题。司马迁强调《离骚》"盖自怨生"和"发愤著书"就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诗"可以怨"的思想。钟嵘在他的诗歌评论中突出了一个"怨"字,认为只有在描写现实生活过程中表现了进步思想感情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也才是最美的作品。白居易强调诗歌创作要"为时"、"为事"。如此等等都受到了"诗可以怨"这一传统的影响
(10)【◆题库问题◆】:[多选] 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是()
A.以抽象的理性形式反映对象
B.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C.以冷静的客观态度说明对象
D.以浓烈的主观情思观照对象
E.以观念性的图式去图解对象
A.以抽象的理性形式反映对象
B.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C.以冷静的客观态度说明对象
D.以浓烈的主观情思观照对象
E.以观念性的图式去图解对象
【◆参考答案◆】: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