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彷徨》收入鲁迅写于1924~1925年间的小说()。
A.14篇
B.11篇
C.8篇
D.12篇
A.14篇
B.11篇
C.8篇
D.12篇
【◆参考答案◆】:B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要分析丁玲早期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梦坷、莎菲、丽嘉和美琳等知识女性形象,表现了当时知识女性艰苦探索、追求的历程,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梦坷和莎菲要求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寻找理想的终身伴侣,为了爱情和幸福,不惜牺牲别的一切,其精神支柱则是个性解放的主张和要求,这注定了这种追求只能以失败而告终。比较而言,丽嘉、美琳更具进步意义,她们并没有被幻想的破灭所摧垮,而是在痛苦中重抖精神,开始新的探索。如果说丽嘉的觉醒是被动无奈的,那么,美琳冲向社会人舞台的行动则是自觉主动的。也许,当时的美琳未必真正理解女性要获得自身解放,就必须经济独立、事业独立、人格独立的深刻道理,但她的行为本身却证明她的选择代表了时代发展的力一向,显示了进步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和深化。梦坷、莎菲、丽嘉、美琳分别具有五四后几个不同阶段的知识女性的特点从梦坷到美琳,反映了时代迅速发展刘一知识女性的影响,展小了五四以来渴望自由解放的知识女性逐渐成长的历程:理想破灭——苦闷仿徨——矛盾反抗——向往革命事实证明,丁玲刘一妇女解放问题的探索是成功的她通过一系列们品,为知识女性指明了一条拯救自我、贡献社会的光明道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3)【◆题库问题◆】:[多选] 1942年以后,解放区章回体形式的小说有()。
A.《高干大》
B.《种谷记》
C.《原动力》
D.《吕梁英雄传》
E.《新儿女英雄传》
A.《高干大》
B.《种谷记》
C.《原动力》
D.《吕梁英雄传》
E.《新儿女英雄传》
【◆参考答案◆】:D, E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鲁迅杂文的风格。
【◆参考答案◆】:鲁迅的杂文不仅会聚了中国现代散文的成就,而且,他那长江大河似的手笔,娴熟的艺术辩证法的技巧,以及智者的深沉与战士的热情相交融,艺术家的灵动与思想家的敏锐相统一所达到的境界,已将散文,特别是杂文这一"语言的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新的高度就是艺术智慧与辩证法的有机融合。鲁迅的杂文,特别是后期杂文,在辩证法的熔炼下,不仅论说问题得心应手,严谨顺畅,没有片面性,而且艺术营造也境界超拔。在杂文中,鲁迅将幽默与峭拔,洗炼与细密,老辣与轻灵,热与冷,悲与喜,隐与显等融于一体,将思想的辩证法引入艺术的领域,又以艺术的辩证法丰富、升华思想的辩证法,从而使他写景、记人、谈事,无往不利;议论、叙事、抒情,成文皆美。在鲁迅杂文的风格形态中,这种特点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5)【◆题库问题◆】:[填空题] (),此时无声胜有声。刘禹锡《琵琶行》
【◆参考答案◆】:别有幽愁暗恨生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分析《上海屋檐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夏衍的三幕话剧《上海屋檐下》,标志着作者的剧作题材已从历史转向现实,并自觉地运用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创作。思想上:1、《上海屋檐下》描写的是一群生活在屋檐下的小市民和穷苦知识分子的生活。赵振宇安贫乐命;报贩“李陵碑”成天酗酒解愁;施小宝沦落风尘;林志成时时担心丢失饭碗,提心吊胆度日;黄家楣,失业在家,生活无着。剧本通过这一幢石库门里的五户人家的不同遭遇和命运的描写,反映出一群善良的人们的不幸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那种另人窒息的时代气氛。主线是二房东林志成、杨彩玉一家的故事。匡复出狱与好友林志成和妻子杨彩玉重逢时,他们都陷入了一种极度难堪的痛苦之中。这是一个由黑暗社会造成的家庭悲剧。《上海屋檐下》通过对这些人物不幸命运的描写,对黑暗势力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发出了强烈的控诉。2、作者还把剧情发生的时间精心安排在一个郁闷的黄梅时节。象征着抗战前夕的政治气候,反映出小人物的苦闷、悲哀和失望,更显示了革命风暴的即将到来。艺术上:1、注意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内心活动。如杨彩玉见到匡复后既要跟他走又难舍林志成的内心矛盾。2、剧本结构也很有特点,利用石库门房子结构和上海下层人民居住条件差的特点,将五户人家用一个场景,在同一舞台空间同时展开。依靠各线索穿插交替的手法。线索多,但有主有从,林、杨、匡三人是结构主线,其它是副线,做到繁而不乱。3、语言洗练简洁,富有个性特征,如赵振宇的乐天安贫,好发议论。
(7)【◆题库问题◆】:[填空题] 《地球,我的母亲!》的作者是(),在诗里,诗人认为“田地里的农人”是“()”,“炭坑里的工人”是“()”
【◆参考答案◆】:郭沫若;全人类的保姆;全人类的普罗美修士
(8)【◆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分析艾青诗歌的苦难美。
【◆参考答案◆】:童年的苦涩,初上人生之路的艰难,以及成年后背负的国耻家仇的种种曲折经历,使艾青的精神世界逐渐积淀了一种深厚的苦难意识。可以说,苦难和忧郁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空间,并且成为他诗歌的基本内涵和主要色调。艾青自写贫困一生的"大雁河"开始,尽管不同时期的诗作反射出不同的色彩,但大都渗透着苦难美,始终有一种忧郁和悲愤之情贯穿其中。在他的《北方》组诗和《旷野》诗集中,有着更为浓郁的苦涩之感。艾青把他亲眼目睹的"负载了土地痛苦重压"的北方农民的贫穷与饥饿、灾难和不幸,一一展现在《北方》组诗里。诗人的苦难意识既来自他个人,也来自历史的深处,他对整个民族的苦难历史和人民所承受的痛苦和哀怨了解得太清楚了。他说:"中国实在太艰苦了,它正和来自四面八方所加给他它的危害搏斗"。艾青关注苦难,要把我们民族所蒙受的一切耻辱与不幸、迫害和困厄当作"我们诗的最真实的源泉",最主要的表现对象,并且要把它表现地触目惊心,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中国人民在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中国人民正处在一种怎样的困境之中,就是告诫人们:必须振作起来,为摆脱苦难,消灭苦难而斗争。这也表明,苦难正是一代人的精神重负。所以他的"苦难"诗,常常跳动着诗人的激励和呼唤的诗情。
(9)【◆题库问题◆】:[单选] 针对“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谬论,瞿秋白写了()。
A.《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
B.《论"第三种人"》
C.《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予以批驳
A.《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
B.《论"第三种人"》
C.《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予以批驳
【◆参考答案◆】:A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浅草社和沉钟社主要成员有()、()。
【◆参考答案◆】:陈翔鹤;冯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