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阿Q正传》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参考答案◆】:《阿Q正传》在以"暴露国民的弱点"为主的同时,还显示了另一方面的重大意义,即对辛亥革命的艺术批判,或者说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的一些严重教训,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揭示了辛亥革命不重视发动、组织农民的弱点。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毛泽东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小说并未正面描写辛亥革命,却以革命为背景,再现了这样的历史真实:革命前,未庄的人们根本不知"革命"为何物,阿Q对革命更是"深恶而痛绝"。当他们从城里豪绅的逃难和传言里间接知道革命时,未庄仅只掀起了一场人心骚动,阿Q心目中的革命党,不过是"白盔白甲,穿着崇祯皇帝的素"的"反清复明"的队伍。更可悲的,是有着"革命"要求的阿Q,竟然到处找不到革命党。可见,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革命前和革命中都没有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和组织农民,根本没有把农民视作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这当然不可能取得革命的真正胜利。其次,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一揭露,是通过对封建势力混入革命队伍,从而改变革命性质的描写完成的。革命曾使县城和未庄的豪绅们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但假洋鬼子、赵太爷父子、曾到未庄逃难的举人老爷,居然转眼间就成了革命党;而革命后的县政权里,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举人老爷则当上了帮办民政。这种对封建势力代表人混入革命阵营并篡夺领导权的描写,是历史的真实,集中地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小说对民主革命某些本质方面的真实描写,显示了鲁迅现实主义的清醒和深刻。
(2)【◆题库问题◆】:[填空题] 《天下第一楼》描写的是民国初年京城老字号烤鸭店“()”的一段兴衰史。
【◆参考答案◆】:福聚德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曹禺对中国现代话剧发展有何重大贡献?
【◆参考答案◆】:将现代话剧文学推向新阶段,主要表现在:1、他之前的剧作大多不从生活出发,不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而他的剧作则以表现人物为中心。2、他之前的剧作大多结构松散,平直,冗长,多为独幕剧,他的剧作能在多幕剧中驾驭多组冲突线,形成复杂、严谨、精巧的艺术结构。3、他之前的剧作,人物语言多为作者主观设计,标语口号、独白演说盛行,而他的剧作语言是充分个性化的,能充分恰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鲁迅小说的忧患意识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浩大而深沉的忧患意识,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基本色调,也是这种忧患意识及其小说孕育了无数的诗人,散文家及其他文学家,产生了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化,文学作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伟大的开头者,他的忧患意识及其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同屈原、陶潜、杜甫等杰出的古代作家及其作品一脉相承。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对先秦、两汉文化文学的忧患意识作了历史的肯定,尤其是深受屈原的忧国忧民情怀的影响。鲁迅对屈原的悲剧一生及其卓绝一世的辞章是敬佩的,虽然鲁迅对屈原的忠君思想及《离骚》中流露出的"多芳菲凄恻之音"有所批评,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使命意识却与其小说的忧患意识一脉相通。鲁迅小说的忧患意识同对旧传统、旧礼教、旧习俗、旧势力的"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彻底反抗精神和疾恶如仇的爱憎感情结合在一起。陶渊明的"金刚怒目"式的忧愤和嵇康的敢于反传统、蔑视权贵的愤世嫉俗精神,对鲁迅小说忧患意识的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鲁迅对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作过深入的研究,特别对那些忧患意识深蕴的古典文学作品更为熟悉,因此《呐喊》和《彷徨》的崇高而深广的忧患意识不仅仅是对屈原、嵇康、陶渊明诗文忧患意识的批判继承,而应是对整个优秀的民族文化、文学蕴涵的忧患意识的借鉴和超越。
(5)【◆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茅盾小说的史诗的规模。
【◆参考答案◆】:其具体表现为:从宏观上审视社会、历史,描写重大的题材,用"全景式"的结构再现生活,再现人物的命运,注重艺术的整体美。如《蚀》三部曲,据茅盾所说,作品展示的是"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经历的三个时期:(一)革命前期的亢昂兴奋和革命失败面前的幻灭„„(二)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三)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这部小说,就是从宏观上审视了"大革命时期"青年的思想、行为特征,描写了当时最具时代意义的重大题材,用了"三部曲"的结构,再现了当时的生活,揭示了青年的命运,使作品具有一种整体美。从而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史诗的规模",清晰的展示了时代的风云,较为深刻的概括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至于《子夜》,就是这种"史诗规模"的典范。
(6)【◆题库问题◆】:[填空题] ()诗社的发起人主要有覃子豪、钟鼎文和余光中。
【◆参考答案◆】:蓝星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徐小说的特点?
【◆参考答案◆】:A.以"人性与爱"为贯穿母体,以对"真善美"的追求作为基本的小说格调,有着感觉化和抒情性的风格;B.浓郁的异域色调,边缘色彩和传奇性情节;C.意境优美、文笔清新、含蓄蕴藉、富有神趣。
(8)【◆题库问题◆】:[填空题] 带有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无政府主义革命者杜大心是巴金哪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灭亡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先锋小说先后经历了初创期1985-1986与鼎盛期1987-1988两个阶段。请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简要描述其变化过程。
【◆参考答案◆】:在新时期初,"先锋"一词曾被用来描述当时的朦胧诗运动。1985年前后,随着马原、残雪、余华等作家掀起了小说创作的革新风暴,评论界便以"先锋小说"或"先锋派"小说来描述这些迥然不同于现实主义文学的新型小说样式。可以说,形式上不好懂是先锋最明确无误的标记。"经过这些艺术积累和思想变革,先锋小说终于在1985年前后形成,并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国文坛。首先是"文化寻根"层面上的先锋小说。随着寻根文学的出现,中国作家也开始了一系列自觉的形式实验。韩少功的《爸爸爸》、《归去来》和莫言的《红高粱》等,不仅在学习现代主义文学,尤其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手法方面借鉴良多,而且更为作品注入了意蕴丰厚的生命哲学等主题内涵。在他们笔下,诸如象征、隐喻和精神分析等现代派手法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他们也在叙事结构上追求一种时空观念的非物理化特征。凡此种种,都标志着部分寻根文学业已融入了先锋小说的创新浪潮。其次是"形式主义"层面上的先锋小说。与寻根文学相比,致力于形式实验的先锋作家则在创作实践中真正实现了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转变。1984年,马原发表的短篇小说《拉萨河的女神》"是大陆当代第一部将叙述置于重要地位的小说",也标志着先锋小说形式实验的开端。在这部作品中.过去被作家所忽视的形式因子成为小说创作的本体元素。这一文学观念的形成显然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文体自觉"意识的深刻影响,它强调文本结构的自足,重视"怎么写"而非"写什么",将形式从内容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赋予其独立性,充分体现了先锋作家在形式层面所展开的文学现代性追求。而后,马原又发表了《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虚构》等作品。这种十分自觉的形式意识也使马原成为推动先锋小说走向繁荣的一位重要作家。与此同时,深受马原影响的另一位作家洪峰,也相继发表了《奔丧》、《瀚海》和《极地之侧》等先锋小说。到1987年,由马原开创的先锋小说在形式实验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许多重要的先锋作家,如余华、格非、孙甘露、苏童和叶兆言等人,都在这一年发表了自己的代表性作品。在以后的两三年内,创作势头依然不减,余华的《现实一种》、《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格非的《褐色鸟群》,苏童的《罂粟之家》、《妻妾成群》,孙甘露的《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等小说均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这场先锋小说的形式主义运动肇始于马原,但后来者显然不愿意成为如马原式的唯形式主义者,他那种形式至上的创作缺陷,在洪峰的《奔丧》、《极地之侧》等作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救。特别是从1987年开始,在余华、苏童等先锋作家笔下,小说的思想性,尤其是有关历史批判与人类存在状况的创作主题开始受到了格外关注。与此同时,他们也有意识地克服了以往先锋小说的"唯新"论色彩,将"形式"与"意义"进行了较为成功的融合。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九叶派”又称“()”。
【◆参考答案◆】:胡风;穆旦;中国新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