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钟嵘的“滋味”说。试论钟嵘的“滋味”说。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试论钟嵘的“滋味”说。

(1)【◆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论钟嵘的“滋味”说。

【◆参考答案◆】:
"滋味"说是钟嵘诗歌审美理论。"滋味"即审美感染力。钟嵘是在比较五言诗和四言诗时,说五言诗比四言诗有"滋味",因为五言诗在"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指事""穷情"就表情达意而言;"造形""写物"就塑造形象而言。诗歌的形象性是有无"滋味"的一个重要条件。钟嵘说玄言诗"理过其词,淡乎寡味",就是说玄言诗缺乏形象性。
其次,钟嵘在谈"赋、比、兴"时说:"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认为正确使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是使诗歌有"滋味"的条件之一,如果单用比兴,意思太深不行,如果单用赋体,"患在意浮",也不行,所以要"酌而用之"。
另外,"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要求"风力"和"丹彩"的有机统一,也是获得"滋味"的必要条件。即刚健昂扬的情感感染力和华茂的语言文采的有机统一。除此之外,"滋味"说和"直寻"说是密切相关的。只有"直寻"的,才是有"滋味"的,反之,有"滋味"的,必须是"直寻"的。

(2)【◆题库问题◆】:[单选] 《史记·刺客列传》起首写荆轲分别与盖聂和鲁句践交往的故事,这里运用的手法是()。
A.细节描写
B.场面描写
C.先抑后扬
D.侧面烘托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何理解苏拭对孔子“辞达”说的阐发?

【◆参考答案◆】:苏轼不仅是说文辞只要能准确表达意思、思想,而且还应该讲求文辞的艺术性、文学性这一中心观点。孔子在文章内容和形式问题上主张"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要求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他说"辞达而已矣"是为了反对花言巧语,反对华丽辞藻掩盖空虚或有害的内容。这对于反对形式主义和强调文艺的教育作用是有意义的。但是孔子的这句话常常被人作为重质轻文的理论依据。如司马光"足以通意,斯止矣,无事于华藻宏辩"。苏轼主张文章必须"有补于世",反对为文而文,主张自然奔放,反对雕琢文辞。在这个基础上,他对"辞达"注入了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为了说明他的见解,他先引述了孔子"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再引述"辞达而已矣"。这就是说要全面理解孔子的思想,孔子并不否定语言艺术,而且相当重视语言艺术的作用。他说:如果只要求言辞能够达意,而以为无须讲究语言艺术,那就大错了;事实上,真能达意的文辞,不是不讲艺术技巧,而是达到了语言艺术最高造诣。他认为要求得辞达,必须研究描写对象的奥妙,象系风捉影一样,把握稍纵即逝的现象,然后"了然于心";这就不只是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认识到它们内在的本质规律,不仅熟知形态,而且掌握神韵。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千万人而不一遇",可是做到这一点还很不够,还必须把"了然于心"的事物进而"了然于口和手",这就需要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技巧,把它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苏轼认为,孕育形象,抓住兴会,信笔挥洒,而描绘地形象既形似,又神似,这才叫"辞达"。

(4)【◆题库问题◆】:[填空题]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也。”

【◆参考答案◆】:一优美;一宏壮

(5)【◆题库问题◆】:[问答题] 刘熙载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参考答案◆】:
刘熙载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主要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认真总结了传统文论的成就,又不受传统文论的束缚,而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这当然与他所处的时代思想比较解放,传统观念遭到人们怀疑有密切关系。比如他论文虽重六经,但兼重诸子百家,对《左传》、《庄子》评价尤为突出。第二,刘熙载对文艺的特点和规律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如对艺术意象的创造的认识,一方面指出它在根本上是天地自然之象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指出它在"构象"上有"按实肖象"和"凭虚构象"的不同等等。第三,在论述文学理论问题时充满了辨证的观点,善于运用对立统一的原则去分析文学的创作原理和艺术表现方法。如"一"与"不一"(即"多")的关系,提出天人之合、物我一体的观点。第四,对重要作家和作品的艺术特征,各类文体的创作要点,有很多深刻而精辟的概括。如说"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昌黎之文如水,柳州之文如山";"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等等。

(6)【◆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王国维的)“境界”说

【◆参考答案◆】:王国维"境界"说是他在《人间词话》里提出来的。当是受到了西方美学家思想,特别是康德、尼采、叔本华思想的影响,并在中国古代文论家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境界"就是"意境",就是指文学创作中心物相契、情景交融的意象特征。"境界"的美学特征:一是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想";二是具有真实自然之美。以意、境二者论文并不从王氏始,唐代皎然以来许多文论家都曾经从不同角度论述到意境问题。只是到了王国维,有关意境的理论才达到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7)【◆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苏轼平淡自然的文学观。

【◆参考答案◆】:(1)苏轼受到庄子美学的影响,注重美与自然的统一,崇尚平淡的艺术风格。自然是苏轼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而且苏轼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提出这一理论的,并以此指引自己的创作实践。(2)苏轼的自然观强调了文学作品的浑然天成和文学创作的平易流畅,批评了那种务为艰深、故作雕琢的不良文风,虽受庄子影响,同时也体现了强烈的个性意识(3)苏轼崇尚平淡的艺术风格,并对"平淡"的艺术内涵作了深刻的阐释。他以陶渊明、柳宗元的诗歌为例,提出了"枯淡"的概念。所谓枯淡即"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要求在平淡中包含深味,达到形淡而实不淡的境界。(4)平淡的艺术表现是清新自然,内容上的纯朴明了,意境上的幽雅醇厚以及情趣上的谐谧宜人。它要求作者将生活观照中所获得的美感融汇在如水一般的清新淡雅之中,用纯朴简洁的形式表现丰富深刻的内容。(5)苏轼注意揭示平淡与绚烂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绚烂之极就是平淡,平淡以深厚的艺术积累为基础。(6)苏轼的平淡自然之论主要是针对诗文创作而言的。它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富于现实意义,对于批判和纠正华艳不实的创作倾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文学理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题库问题◆】:[填空题] 南朝时提出区分文笔,正是为了进一步分清()。

【◆参考答案◆】:文学和非文学

(9)【◆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诗句出自李商隐的有:()。
A.夜吟应觉月光寒
B.草木摇落露为霜
C.桃花流水窅然去
D.文采风流今尚存

【◆参考答案◆】:A

(10)【◆题库问题◆】:[单选]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了()。
A."兴寄"和"风骨"说
B."美刺"、"讽谏"说
C."为时"、"为事而作"论
D."意境深远"说

【◆参考答案◆】:A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试论钟嵘的“滋味”说。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