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在我国文论史上,最先对诗歌中的作家作品风格进行类型研究的是().
A.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A.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填空题] 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的批评。
【◆参考答案◆】:诗教;诗经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才、胆、识、力”
【◆参考答案◆】:
"才、胆、识、力"是叶燮对诗歌创作主体修养的认识。在这主体四要素中,"识"是最重要的,他说"四者无缓急,而要在先之以识;使无识,则三者俱无所托。""识"是作家辨认事物理、事、情的能力,又是鉴别诗歌及其艺术表现特点的能力。"才"指作家的才能,包括艺术发现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胆"指作家敢于突破传统观念、不囿于一般流行之见,而善于提出具有独创性新见的胆略。"力"指作家的艺术功力和气魄。他说"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
"才、胆、识、力"是叶燮对诗歌创作主体修养的认识。在这主体四要素中,"识"是最重要的,他说"四者无缓急,而要在先之以识;使无识,则三者俱无所托。""识"是作家辨认事物理、事、情的能力,又是鉴别诗歌及其艺术表现特点的能力。"才"指作家的才能,包括艺术发现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胆"指作家敢于突破传统观念、不囿于一般流行之见,而善于提出具有独创性新见的胆略。"力"指作家的艺术功力和气魄。他说"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参考答案◆】:"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里提出来的,文中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用现代的话简单地说。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梁启超小说理论的)”熏浸刺提”说
【◆参考答案◆】: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出"熏、浸、刺、提"一说。"熏、浸、刺、提"指梁启超所认为的小说特有的移人性情、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王充的《论衡》主要论述了那些文学方面的理论?
【◆参考答案◆】:(1)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问题。(2)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3)关于文学作品的继承和创新的问题。(4)关于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5)关于文学作品的语言问题。
(7)【◆题库问题◆】:[单选] 周作人的散文发扬了中国文学()论文传统。
A.人本主义
B.言志
C.叙事
D.抒情
A.人本主义
B.言志
C.叙事
D.抒情
【◆参考答案◆】:B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主要理论。
【◆参考答案◆】:(1)"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是梁启超1902年提出的。其主要理论见于《译印政治小说序》、《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篇。(2)强调小说的社会政治功用,提高小说的地位。他提出"小说为国民之魂"的口号,明确把小说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政治目的联系起来,要求小说为政治改良服务。突破了中国传统以诗文为正宗的观点。梁启超还提出了"新小说"的命题,认为"古今日欲改良政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小说一方面可以展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历史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另一方面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宣扬维新思想,对民众起到认识和教育作用。总体上说,梁启超夸大了小说的作用,而对小说本身的艺术特点不够重视。(3)为了充分发挥小说的社会政治作用,梁启超对小说的本质和特点作了探讨。他认为小说的特点不仅在于"浅而易解"、"乐而多趣",而在于它能满足人们超越有限的现实世界,沉浸于作家所想象创造的艺术世界中,开拓眼界,广阔心胸,在阅读小说中,读者的潜能获得一种替代性实现;小说把生活变成了人们观照的对象,读者在这里咀嚼人生,品味生活,加深对于生活现象和本质的认识。具体来说,梁启超认为小说对读者有四种艺术感染力,即熏、浸、刺、提。注意到审美欣赏的心理艺术,体现了小说的审美特征。(4)梁启超不仅重视小说的政治教化功能,而且揭示了小说的艺术特点,对我国小说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产生了促进作用。
(9)【◆题库问题◆】:[单选] 文学批评家对艺术理解的先决条件是()
A.良好的艺术素养
B.对文学的挚爱之情
C.深厚的理论基础
D.高尚的道德修养
A.良好的艺术素养
B.对文学的挚爱之情
C.深厚的理论基础
D.高尚的道德修养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教材指出:李清照对当时有些人认为词与诗并无本质区别,词即长短句之诗的观点持不同看法,著《()》一篇,主张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的著名观点。
【◆参考答案◆】:论词;别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