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失诗人隐失诗人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隐失诗人

(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隐失诗人

【◆参考答案◆】:在十七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原因)造成了一大批诗人/诗派停止了创作,离开了诗坛。这些诗人/诗派被称为隐失的诗人/诗派。包括七月诗派、右派诗人、九叶诗人等。

(2)【◆题库问题◆】:[填空题] 老舍的《()》反映的是抗战时期北京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及其觉醒和斗争。

【◆参考答案◆】:四世同堂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日记体

【◆参考答案◆】:是一种以日记的方式来展开情节或抒发感情的文体。从艺术角度看,日记形式的艺术效果有两个特点:一是作品艺术的真实感强烈,因为日记可以真实地刻画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而且比较全面;二是读者审美感受的亲切。日记形式作品的故事、情感内容,由于不是第三者的间接叙说,而是主人公直接、真实感觉的呈现,这样就缩小了主人公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有一种切实的"亲近感"。

(4)【◆题库问题◆】:[填空题] 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的阵地是()。

【◆参考答案◆】:《诗镌》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唐诗繁荣的诸因素?

【◆参考答案◆】:a、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为唐代文学繁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b、政治的开明,思想的活跃,为唐代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唐代文学的繁荣也与当时思想、文化环境的宽松、活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c、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有利于文学风气的形成。唐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喜爱文艺,他们除了亲自创作诗歌外,对文人的创作也加以奖励、提倡。d、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作了准备。文学的发展,总是从幼稚到成熟,从朴质到完美的。e、南北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学高潮的到来。

(6)【◆题库问题◆】:[填空题] 《汉赋》兼收并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且颇具()的()文学样式。

【◆参考答案◆】:表现力;综合型

(7)【◆题库问题◆】:[单选] 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的是()。
A.北岛
B.舒婷
C.芒克
D.顾城

【◆参考答案◆】:D

(8)【◆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简析《子夜》的思想主题。

【◆参考答案◆】:《子夜》是茅盾的里程碑式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以"子夜"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它通过对中国30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矛盾的全景式大规模的艺术缩写,特别是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前途的生动描写,艺术、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即中国不可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是越来越殖民化。在军阀混战、农村经济严重破坏,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使中国民族工商业危机的社会动荡、大危机、大转变的政治局势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支持下的买办资产阶级的角斗中,最终只能走向买办化或破产的历史命运。从而以艺术的形式回击了托派鼓吹的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

(9)【◆题库问题◆】:[填空题] (),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刘禹锡《琵琶行》

【◆参考答案◆】:转轴拨弦三两声;似诉平生不得意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分析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参考答案◆】:《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1、作者擅长将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对翠翠的描写,作者静观、揣摩少女在青春发育期性心理所表现的各种情态,通过粗线条的外部刻画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从而把羞涩、温柔的个性突现出来。2、小说结构寓严谨于疏放。全篇围绕翠翠的爱情故事这一中心逐步展开,情节集中、单纯;作品以傩送、天保两人钟情与翠翠为经线,以老船夫关心、撮合孙女的婚事为纬线,推动故事有节奏地向前发展。又以翠翠与傩送、天保的爱情纠葛为明线,以王团总想傩送当女婿为暗线。经纬交织,明暗结合,将情节的单纯性与复杂性完美结合。3、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特别是关于端午节风俗的描写,来展示边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4、《边城》的艺术风格,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浪漫主义的牧歌。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成为诗情的载体,抒情才是小说的"本事"与目的。作者叙事的笔端,倾泻着、流动着作者对"爱"与"美"的诗性的讴歌与咏叹。作者还在艺术上追求诗意化的表现。以关于动作、对话的白描与韵味发掘翠翠内心丰富的"潜台词";情节结构方面,以经纬交织、明暗结合的手法,烘托内在的情绪节奏;在乡土风俗描写方面,将人物的活动置于一副副风俗风情画面上,形成了诗情画意的意境。《边城》的故事基本上建筑在梦幻的基础上。运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一半是"梦",一半是理想的"现实",并非对当时社会的写真。人物与故事是当时社会真实的超脱与超越。作者在"边城"世界里有意识地消解了种种对立因素。作品的结尾采用了比较平和、并非绝望结局,结尾更与余味袅袅的牧歌的情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隐失诗人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