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填空题] 《()》一剧的反封建意义主要表现于蘩漪与周朴园的关系、冲突。
【◆参考答案◆】:雷雨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郭沫若早期戏剧可分为哪几类,分别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郭沫若早期的戏剧,主要是指郭沫若1927年以前所创作的戏剧作品。在这一时期,郭沫若所创作的戏剧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诗剧;一类是历史剧。这两类戏剧,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从相同之处来看,两类戏剧都比较侧重于从历史故事取材,其风格也都具有较为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特征。从不同之处来看,历史剧,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而诗剧则不仅有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创作,也有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创作。同时,在艺术形式上,诗剧,主要以诗的形式写人、记事、抒情,如《女神》中的《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历史剧,则更多地是在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写人、写事、抒情。
(3)【◆题库问题◆】:[填空题] 胡适的《()》基本思想倾向是反对封建专制礼教,向往民主自由。
【◆参考答案◆】:尝试集
(4)【◆题库问题◆】:[填空题] ()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
【◆参考答案◆】:《红日》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何理解冯至《十四行集》的存在主义主题?
【◆参考答案◆】:冯至《十四行集》的存在主义主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a、强烈的死亡意识,向死而生的存在观;b、个体存在者的孤独、选择与承担;c、存在之间的联系与交往;d、对自我存在的质疑与拷问。
(6)【◆题库问题◆】:[填空题] 《七月》描写()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反映了当时的()和人民的()。
【◆参考答案◆】:周代;生产关系;艰苦生活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在《呐喊》、《彷徨》中鲁迅是如何运用讽刺这种艺术技巧的?
【◆参考答案◆】:鲁迅主要从三个方面运用了讽刺技巧:第一,情境讽刺。所谓情境讽刺,主要是通过具体情境中人物的举动与环境的不协调形成的讽刺。在鲁迅小说中,这种讽刺有时构成喜剧效果,有时则构成悲剧效果,而且充满了深层的理性内容。前者最杰出的例子是《孔乙己》,"孔乙己是唯一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的情境描述,就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后者的典型的例子是《药》。作者将明、暗两条线索交叉起来写:夏俞为寻找救国救民的药而牺牲了,华老栓为儿子寻找医治痨病的药,药找到了却没治好儿子的病,儿子也死了。所以,当小说的最后两个母亲在坟场上碰在一起时,此情此景所构成的讽刺,不仅突出了两个母亲的悲剧,也分明发出了振聋发聩的理性评判,将一个严肃的课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第二,描述性的讽刺。在描述性讽刺中,鲁迅小说的理性内容更为深厚。例如,《狂人日记》,它的讽刺就不是一般的讽刺,而是在描述中采用了系统的象征讽刺。还有《头发的故事》,虽然在讽刺的性质上与《狂人日记》相比甚远,但至少在这一点上是共同的:即以反语来表现一个持续的观点。这是一种讽刺技巧,先抓住一点,再按照古怪的逻辑把它扩展为一个荒诞的论点,这和鲁迅有时在杂文中应用的方法很相近。这篇小说也大量使用反语,比直接的叙述远为有力。这里写的有些是鲁迅自己的经历,有些观点是他当时正向学生们极力灌输的,但整个论点经过适当的夸张,从一个脾气乖张的人嘴里说出来,就成为了反语。小说那个听说话的人纯粹是为了描绘说话人的样子。第三,性格讽刺。说到性格讽刺,当首推《肥皂》与《高老夫子》两篇小说。它们都通过人物外表的道貌岸然和内心的男盗女娼,撕下人物虚伪的面皮,显示出人物的本相,从而构成尖锐的讽刺。
(8)【◆题库问题◆】:[填空题] 曾化名“佟硕之”写作《金庸梁羽生合论》一文的武侠小说家是()。
【◆参考答案◆】:梁羽生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红灯记》中的“痛说革命家史”一段,讲述的是怎样的“革命家史”?
【◆参考答案◆】:中国京剧院1964年首演的11场京剧《红灯记》,是"十七年"戏曲现代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剧表现地下党员、铁路工人李玉和一家异姓三代为把一份密电码送交北山游击队,在叛徒出卖的紧张情势下与日寇周旋,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故事。《红灯记》创造性地调动了京剧艺术表现手段为塑造人物服务,"对运用京剧特色和表现现代生活的矛盾解决得比较恰当"。作品保留了原故事的精彩内核、场次的大致结构和人物形象基调,而充分调动京剧作为成熟剧种所拥有的一切艺术手段,发挥京剧唱、念、做、打诸多艺术形式的综合表现力,用以表现革命英雄壮怀激烈、高大英勇的崇高形象,客观上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戏曲表现现代主题的矛盾。经过这样创造性的艺术程式的精心组合,全剧呈现出紧张激烈、激情高昂的情感氛围,大大提升了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效果。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段落是"痛说革命家史"。李奶奶以"爹不是你的亲爹!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这样炸雷般的诉说开头,接着是"十七年风雨狂怕谈以往"的思绪难平的大段唱腔进行厚重煽情的铺垫蓄势,然后是作为该剧核心的长达80多句的掷地有声的大段念白,把情绪绷到了最大张力,然后又接一段"闹工潮"的唱段把诉说家史之"痛"导向希望后继有人的绵绵不绝的情感渠道,使李铁梅顺势而进,接过红灯唱出"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的誓言,把观众情感推向最高潮。这种"组合拳"式的艺术手法增强了京剧艺术的感染力,挖掘了京剧新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丰富了京剧艺术的手段。
(10)【◆题库问题◆】:[单选] 文学革命的发难者是()。
A.鲁迅
B.李大钊
C.胡适
A.鲁迅
B.李大钊
C.胡适
【◆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