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填空题]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和《孽海花》。
【◆参考答案◆】:官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
(2)【◆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参考答案◆】:1918年5月鲁迅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表,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将在1918--1922年连续写的15篇小说编为呐喊,1924--1925年的11篇小说收入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1)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2)在观察表现小说主人公时,有着独特的视角: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的人(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痛苦"。他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3)小说情节结构模式为"看与被看"、"离去--归来--再离去"。A."看与被看"分为两类:一类是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由此构成二元对立。在这类小说中,在好奇的看客看被看者的背后常常有位隐含的作者在看:用悲悯的眼光愤激地嘲讽着看客的麻木与残酷,从而造成一种反讽的距离;另一类的二元对立发生在先驱者与群众之间。在这类小说中,人物与作者的距离大大缩小,作品中渗透着较多的鲁迅的生命体验。B."离去--归来--再离去"也称为"归乡"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小说中,叙述者在讲述他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影响,构成一个复调。(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的呐喊彷徨所建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既是自觉地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结果,也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借鉴中国传统文学(包括传统小说)艺术经验的结果。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元代的哪部作品被誉为“杂剧之冠”,作者是谁?
【◆参考答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
(4)【◆题库问题◆】:[填空题] 知侠在五十年代创作的一部家喻户晓的长篇小说是《》。
【◆参考答案◆】:铁道游击队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骆驼祥子”这个名字的含义。
【◆参考答案◆】: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早期创作中最优秀的篇章。它通过老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同情。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骆驼祥子"为题,在于:首先,主人公祥子是北京城内普通的人力车夫,他从乱兵中死里逃生,丢了用血汗钱换来的车,拉回了三匹骆驼,由此而得名"骆驼祥子";更重要的是,在祥子身上有着诸多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憨厚勤劳,有着执著的人生理想与追求。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坚韧精神,但最终还是遭到被黑暗社会所吞噬的可悲下场。所以,作者以"骆驼祥子"为题,旨在说明即使像祥子这样原本具有善良而自信等美好品质的劳动者,在当时那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想凭个人奋斗劳动发家,这能是一种不现实的幻想。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朝花夕拾》主要回忆了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片断,表达了对亲友老师的深情怀念,并且在对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貌的广泛描写中,抒发了对封建制度和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激之情。在艺术上显示了一种明朗朴素、刚健清新、亲切自然的风格特色。它以深情、平易和舒展的笔触,描绘了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片断,用逼真传神的白描手法,塑造刻画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具有传记文学的基本特点。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朴质、愚昧、烦琐,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的长妈妈,真实鲜明的劳动妇女形象给人印象十分深刻。文章所写的人和事,往往饱含着作家强烈的爱憎,闪烁着炽热的社会批判的锋芒,在平淡的叙述中富有褒贬,在简洁的描写中是非分明,文章的格式和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回忆和感想,抒情与讽刺,议论与描写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读来引人入胜。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的论辩双方是谁?他们各自的论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的论辩双方是:一方是孟子,另一方是许行和陈相。孟子的论点是"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许行、陈相的论点是"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8)【◆题库问题◆】:[单选] 曾文清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A.《雷雨》
B.《北京人》
C.《南归》
D.《蜕变》
A.《雷雨》
B.《北京人》
C.《南归》
D.《蜕变》
【◆参考答案◆】:B
(9)【◆题库问题◆】:[填空题]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在()三个方面都有突出的成绩。
【◆参考答案◆】:小说、诗歌和散文
(10)【◆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结合作品,具体论析《伤逝》采用“涓生手记”的形式,对于表现作品的思想蕴涵、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伤逝》作为鲁迅唯一的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写得异常凄切哀婉,情意悠长。作品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涓生手记"的形式,以涓生的回忆来叙述他与子君的这场悲哀心碎的恋情。这样,就便于直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便于充分地抒情。比如,作品对热恋中的涓生在会馆里期待子君到来时的迷惘、忧虑、急切的心情,描述得非常真切:涓生心不在焉地翻着随手抓过来的书,耳朵却聚精会神地听着大门外一切往来的履声,细心地分辨着子君的橐橐的脚步声,憎恶着那不像子君或太像子君的脚声,而脑子里却翻滚着种种祸事的忧虑……。对于涓生后来的悔恨和悲哀以及他内心深处的真情,作者也是使用第一人称淋漓尽致地表述出来。当涓生知道子君已死的消息时,他的悔恨达到了顶点,鲁迅用第一人称如实地写下了他的悲愤:"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子君,乞她宽容,或者使她快意……"此外,作品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涓生的议论,在写实的过程中也时有涓生浓重的抒情。在整个悲剧的叙述过程中,抒情气氛非常强烈。热恋中的深情,新婚后的喜悦,失业打击后的惶恐,感情濒于破裂时的痛苦,终于分手后的绝望以及子君死后,涓生的悔恨和悲哀,都或隐或显、或淡或浓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叙述方式构成了小说的双重的独特效果,一是客观真切地记叙了涓生、子君两人的情感历程及其悲剧结局,使作品表述的故事清晰、完整;二是主人公的议论与抒情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情力度,作品突现涓生深深的自责与忏悔,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也加深了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染力。议论与抒情的不断穿插,还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种波折起伏的意味,把故事演绎得近近远远,既真切又似有些朦胧,既有强烈的现实性,又带有一种凝重的历史感,既有生活细节的精心描写,如用油鸡和阿随的命运来响应子君感情的变化,又有高度概括的抒情性话语,如涓生所说:"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子君,乞她宽容,或者使她快意","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这种抒情又将故事提升到一种新的境地,给人留下很大的回味与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