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学批评称为“运动中的美学”的是()把文学批评称为“运动中的美学”的是()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把文学批评称为“运动中的美学”的是()

(1)【◆题库问题◆】:[单选] 把文学批评称为“运动中的美学”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黑格尔
D.别林斯基

【◆参考答案◆】:D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才、胆、识、力”

【◆参考答案◆】:
"才、胆、识、力"是叶燮对诗歌创作主体修养的认识。在这主体四要素中,"识"是最重要的,他说"四者无缓急,而要在先之以识;使无识,则三者俱无所托。""识"是作家辨认事物理、事、情的能力,又是鉴别诗歌及其艺术表现特点的能力。"才"指作家的才能,包括艺术发现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胆"指作家敢于突破传统观念、不囿于一般流行之见,而善于提出具有独创性新见的胆略。"力"指作家的艺术功力和气魄。他说"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文艺观念

【◆参考答案◆】:
关于文艺的思想和认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往往文艺观念是不同的,如文艺价值观、文艺本质观、文艺历史观等。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风骨

【◆参考答案◆】:(1)风骨是中国古代文论特有的范畴,刘勰《文心雕龙》设有《风骨》专篇。(2)风骨一词原用于品鉴人物,后移于画论和文论。(3)关于刘勰所说风骨的含义,历来说法不一,但主要有两说:一是黄侃的"风即文意,骨即文辞"说,一是刘永济的风即情志,骨即事义之说。而现在一般认为,风即情志,骨则是指事义充实、条理连贯、文辞精炼三者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力量。(4)刘勰风骨论的实质是强调风骨与辞采并重,提倡"文明以健"、"风清骨峻"即刚健有力的文风。他的目的是反对齐梁的浮靡文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5)刘勰风骨论既是对建安文学特点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也对后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试述王士禛“神韵”说的内涵。

【◆参考答案◆】:(1)其中心就是诗歌的审美表现方式问题。主张诗歌创作在表现审美对象时应该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即诗人对主体的情感不要直接陈述出来,对景物也不要作全面精细描绘,应像画龙只画一鳞一爪,画山水只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但透过这一鳞一爪、天外数峰,却能表现整体的面貌,如镜中之月、水中之花,可具体感知,而又不可捉摸。(2)在情感和物象之间,王土禛认为物象应为表现情感服务,物象可以超越特定的时空,可以不符合现实自然的真实,王维可以画雪中芭蕉,正是如此,王土禛称这是"兴会神到",这是诗之所以为诗的原因。(3)清和远是具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他引孔天允论诗的话说"诗以达性,然以清远为尚。"清,指的是一种超脱尘俗的情怀。这种情怀最适宜于用山水诗来体现。远,有玄远之意,也是一种超越的精神,这种精神也适合于寄托在山水诗中。清偏向于景物之描绘;远偏重于感情之抒发。王土禛认为达到这种境界就可称之为"妙悟",就是把握了诗歌艺术的真谛,达到了艺术的彼岸。

(6)【◆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王夫之关于意象生成的基本理论。

【◆参考答案◆】:(1)王夫之认为意象的本质特征是"情景相生",生活实践是创造审美意象的前提,但他同时也敏锐地掌握意象创造中所特有的审美观照、艺术直觉、灵感等艺术规律,深刻地提出"现量说"这一诗歌意象生成的理论。(2)"现量"本是佛家因明术语,指由感觉取得的直接知识,即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反映。王夫之运用"现量"一词,对诗歌创作中意象的生成进行概括,这是他对诗歌"情景相生"论更深层次的阐述。(3)王夫之认为审美意象的生成是诗人直接的审美观照,即时的情景直接成为诗人的审美对象,即刻拥有的是审美的心胸和情怀,诗人在直接观照的状态下,才能生发感兴,创作出诗歌的意象。(4)王夫之认为诗歌意象的生成中有艺术直觉的独特作用,诗歌创作无需抽象思维的参与,而是平时积累的感觉知识创造性的飞跃,是直接艺术感兴中所爆发的天巧和灵感。(5)王夫之的现量说抓住了意象生成的特殊规律,揭示了诗歌创造中直接观照、艺术直觉等现象,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但过多强调神理相凑,忽视创作中精益求精的人工之美,未免有其不足。

(7)【◆题库问题◆】:[单选] 从《复仇》可见鲁迅一种特殊的心态,这种心态是()。
A.捣乱心态
B.速朽心态
C.从容赴死心态
D.狂人式的被迫害妄想

【◆参考答案◆】:A

(8)【◆题库问题◆】:[填空题] ()开后世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参考答案◆】:荀子

(9)【◆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叶燮是如何论述创作的主观条件的?

【◆参考答案◆】:(1)叶燮认为创作的主观条件就是才、胆、识、力。客观的理、事、情必须通过主观的才、胆、识、力来表现。(2)"才"是指才思才华,是文学家驾驭创作的具体艺术才能。"胆"指作家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创作中表现为自由创新的艺术精神。"识"指文学家对于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辨识能力。"力"指作家运用形象概括生活的功夫和笔力,以及其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的气魄。(3)四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缺少其一,即不能称为合格的作家。但四者之中,以"识"为最先,也最为重要。没有"识",则其他三者也就无所依托。这是符合唯物主义美学原则的。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如何理解皎然“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的诗论观点?

【◆参考答案◆】:皎然诗论关注到了这意境作品完成之后,便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审美品格,即超越于表层文字和形象之外的多层的、乃到不尽的审美意味:"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情在言外,旨冥句中。"这些论述,实际上已经提示出了诗歌单的本质特征,即在意、境契合的基础上,具有超出表层文字、形象的审美包容量,能激发读者产生多层次乃至无穷无尽的审美情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把文学批评称为“运动中的美学”的是()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