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评点小说的始作俑者是()中国古代评点小说的始作俑者是()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中国古代评点小说的始作俑者是()

(1)【◆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古代评点小说的始作俑者是()
A.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
B.李卓吾评点《水浒传》
C.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D.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填空题] 《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为主”的著名观点。

【◆参考答案◆】:气

(3)【◆题库问题◆】:[填空题] 陆机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提出了五条标准,这就是应、和、()、雅、()。

【◆参考答案◆】:悲;艳

(4)【◆题库问题◆】:[填空题] 陆机用比喻的方式论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

【◆参考答案◆】:“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袁枚“性灵”说的内容是什么?他的“性灵”说与公安派“性灵说”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袁枚灵性说可以从以下几点把握:(1)袁枚主张尊重人的自然本性。符合自然本性就是真,从真出发,他说:"得千百伪濂、洛、关、闽,不如得一二白傅、樊川。"真可以不合正统道德,它是最高的价值标准。性灵说就是要表现真人的真性情。"尝谓千古文章传真不传伪",真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也是袁枚诗学的最高价值标准。从真的诗学观出发,袁枚反对沈德潜人伦日用的正统诗学观。(2)男女之情也是袁枚性灵说的重要内容。他说:"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情所最先,莫如男女。"因而诗表现男女之情是必然的,天经地义的。因此,他为艳情诗进行辩护。(3)诗歌在艺术上要变,要有创造性,这是性灵说的另一方面的内容。袁枚的变与公安派的变不同。公安派主张变,但不注意继承传统,袁枚则主张在学古中求变,在继承传统中求创新。艺术表现方式的变化必然导致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所以袁枚反对推尊某一种格调。(4)性灵说在审美上主张风趣。王土禛推崇的超脱情怀,沈德潜强调的人伦日用,表现在诗格中都具有庄肃的特征,而袁枚性灵说的风趣则与庄肃相对,具有轻松、活泼、诙谐的特点。风趣是诗人摆脱了庄严的道德政治面到了孔之后的轻松活泼的个性的活脱脱的表现。风趣在审美表现上则要求"灵机"、"笔性灵",即用一种灵活机巧的方式来突现轻松活泼的性灵。袁枚认为这要靠天分才能做到,它来自诗人的真性灵。袁枚的"性灵"说与袁宏道等公安派"性灵"说名称相同,在内涵上也有其相同之处:他们都提倡诗歌要抒发真人的真性灵。袁枚主张把真当作人生的最高价值,也把真当作他的诗学的最高价值标准,他说:"千古文章传真不传伪"。袁宏道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也是主张性灵,主张作家要有童心,也即是真心,"物真则贵",文亦如此,真是诗文的最高价值标准。但是,袁枚从"真性情"的主张出发,认为男女之情也是一种真性情,所以诗歌可以表现而且必然要表现男女之情,所以他为诗歌史上的艳情诗进行了辩护。公安派虽也肯定民间情歌,但对艳情诗似乎未加以肯定。其次,袁枚的"性灵"说还主张诗歌要变,要有创造性,这与公安排诗歌要变的主张也有相同之处。但是袁枚主张在学古中求变,在继承中求创新。公安派主张变却不注意、甚至反对学古,忽视继承传统。

(6)【◆题库问题◆】:[填空题] 较早肯定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是()。

【◆参考答案◆】:班固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文本批评

【◆参考答案◆】:指一种立足文本,分析和阐述文学文本各要素的批评方法。

(8)【◆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述叶燮的诗学思想。

【◆参考答案◆】:
叶燮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反对复古模拟和强调发展变化的"正变"说。他认为万事万物都在变,诗歌也在变,而且"变"总是愈来愈进步的,他说"譬诸地之生木然,《三百篇》则其根,苏、李诗则其萌芽由蘖,建安诗则生长至于拱把,六朝诗有其枝叶,唐诗则枝叶垂荫,宋诗则能开花,而木之能事方毕。"
二是推崇杜甫、韩愈、苏轼,提倡"温柔敦厚"。
三是论诗歌的理、事、情三要素。
他说"譬之一木一草,其能发生者,理也。其既发生,则事也。既发生之后,夭矫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则情也。"这是就客体方面而言,理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它发生之后,就表现为一定的具体的"事";
而每一事物又有它自己特殊的情状,这就是"情"。这三者又有"气""总而持之""条而贯之","气"即事物内在生命力,三者依赖"气"而为用。四是论作家的"胸襟"和"才、胆、识、力"。这是就主体而言,才,指作家的才能;胆,指作家的艺术胆略;识,指作家的认识能力;力,指作家的艺术功力和气魄。这四者以"识"为先。最后,论诗歌的审美本质和艺术思维的特点。他认为"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粲然于前者也。"这是说诗歌中的事和理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审美形象表现出来的,对诗歌的审美特征有清醒的认识。

(9)【◆题库问题◆】:[单选] 对于抒情类作品的复述,往往要()
A.更多加入批评家个人的体验和推想
B.抓住作品情节的线索
C.概括作品的故事梗概
D.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A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析陈子昂“兴寄”和“风骨”说在诗学史上的意义。

【◆参考答案◆】: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后张九龄的《感遇》诗、李白的《古风》,都以他的《感遇》诗为学习对象。杜甫对他评价极高:"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陈拾遗故宅》)杜甫不少关心国事民生的诗篇,可明显地看出是受了他的影响。白居易《与元九书》、元稹《叙诗寄乐天书》都谈到他们努力写作讽谕诗,是受到陈子昂《感遇》诗的启发。白居易还把陈子昂与杜甫相提并论,说:"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初授拾遗》)。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加上他的创作实践,终于廓清了初唐半个时纪齐梁余风的影响,迎来了以"风骨"、"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他的"兴寄"、"风骨"说理论为后人继承,成为他们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理论武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小豌豆-答案网 » 中国古代评点小说的始作俑者是()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