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填空题]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第六首中说:“(),文章宁复见为人?千古高情《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批判了晋代诗人()人格与文格不统一的现象。
【◆参考答案◆】:心画心声总失真;潘岳
(2)【◆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孔子是如何论述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
【◆参考答案◆】:(1)孔子以"善"和"质"表示文艺的内容,以"美"和"文"表示文艺的形式。"尽善尽美"和"文质彬彬"是孔子认为的形式和内容的理想关系。它与"中和"之美的关系非常密切。(2)"尽善尽美"是在评论音乐时提出的,"文质彬彬"是在论述人的伦理品德和品质时提出的。但二说都被引申为文学与形式关系的论述。(3)孔子不仅要求文学的内容真实可信,而且要求形式美赡巧妙,总体上是文质并重。
(3)【◆题库问题◆】:[单选] 教材认为:《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
A.进行艺术构思
B.确立中心思想
C.铸造文章语言
D.驰骋艺术想象
A.进行艺术构思
B.确立中心思想
C.铸造文章语言
D.驰骋艺术想象
【◆参考答案◆】:A
(4)【◆题库问题◆】:[单选] 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
A.文章要充分运用比兴手法,引起声音悲壮的艺术效果。
B.文学作品要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
C.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
D.文学作品要引起读者的感动,必须描写悲剧性的题材内容
A.文章要充分运用比兴手法,引起声音悲壮的艺术效果。
B.文学作品要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
C.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
D.文学作品要引起读者的感动,必须描写悲剧性的题材内容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述李贽、公安“三袁”的诗文主张。
【◆参考答案◆】:
李贽所说的"童心"就是真心,就是清洗了封建伦常教条束缚和蒙蔽的"最初一念之本心",它不是一般所谓的"真情实感",而是出于人的自然本性的真情实感。他说的"童心"是反对以"闻见道理"为心,即以程朱理学为心,是以打破封建思想桎梏为前提的。"童心"说为文学确立了一个全新的标准,文学不再是"明道""载道"的"假言""假事""假文",只要是出于"童心",就是天下之至文。李贽这一学说在中国文论史上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其批判的锋芒直指儒家正统文学观。
"性灵"说是公安三袁的诗文主张。
它首先是"真",提倡诗文创作必须抒写作家的性灵,表现内心的真实感情,应该是自然天性的流露,反对任何的因袭模拟、剽窃。
其次是"变",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惟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
三、是"趣",即审美趣味。他们所说的"趣"明显带有时代的色彩。主要是指"童心"之趣,不受理学污染的率性而行之趣,有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特征。
四、是"奇",即符合人的真性情,而有极自然的新奇。袁宏道说"文章新奇,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字法句法调法,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此真新奇也。"
李贽所说的"童心"就是真心,就是清洗了封建伦常教条束缚和蒙蔽的"最初一念之本心",它不是一般所谓的"真情实感",而是出于人的自然本性的真情实感。他说的"童心"是反对以"闻见道理"为心,即以程朱理学为心,是以打破封建思想桎梏为前提的。"童心"说为文学确立了一个全新的标准,文学不再是"明道""载道"的"假言""假事""假文",只要是出于"童心",就是天下之至文。李贽这一学说在中国文论史上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其批判的锋芒直指儒家正统文学观。
"性灵"说是公安三袁的诗文主张。
它首先是"真",提倡诗文创作必须抒写作家的性灵,表现内心的真实感情,应该是自然天性的流露,反对任何的因袭模拟、剽窃。
其次是"变",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惟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
三、是"趣",即审美趣味。他们所说的"趣"明显带有时代的色彩。主要是指"童心"之趣,不受理学污染的率性而行之趣,有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特征。
四、是"奇",即符合人的真性情,而有极自然的新奇。袁宏道说"文章新奇,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字法句法调法,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此真新奇也。"
(6)【◆题库问题◆】:[填空题] 教材指出:李清照对当时有些人认为词与诗并无本质区别,词即长短句之诗的观点持不同看法,著《()》一篇,主张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的著名观点。
【◆参考答案◆】:论词;别是一家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魏晋玄学”
【◆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流行的社会思潮。语始见《晋书·陆云传》。魏晋名士以谈"玄",释"玄",崇尚虚无,空谈名理为风气,并建立起不同的流派,故名。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经典,讨论有无、本末、动静、言意象,以及自然与名教等的相互关系,以综合儒、道、名、法诸家学说的新的思想形式,代替趋于衰微的汉代经学。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阮籍、嵇康、王弼、向秀、郭象等。其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综观魏晋玄学,其基本特点有: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基本内容,有提出「以无为本」及认为「有」是独自存在的,不需要「无」作自己的本的思想;以解决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为其哲学目的;针对汉儒支离繁琐的解释方法,强调在论证问题时把握义理,反对执着言、象,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方法;以「辨名析理」为其的思维形式。由是形成两晋南北朝玄学的独有特色。魏正始年间,以何晏、王弼为代表,崇尚《老子》,辅以《易》学,提倡"贵无",主张以寂然不动的"无"为世界的精神性本体,但也注重儒家的丧祭服制和历代的典仪,服膺孔子,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统一儒、道。宣传"以寡治众","君主无为"。史称"正始之音"。而阮籍、嵇康则视自然与名教为对立,主张毁弃礼法,"越名教而任自然"。认为达于"自然",必能"通于治化",幻想无君、无臣的自然社会。魏晋之际,裴頠批评"以无为本",肯定万有存在的真实性,并反对寄生思想和纵欲主义,反对"贵无"和"崇有",认为万物皆"块然自生",用神秘的"自生"代替"无"为世界的本原,否定万有的真实性。主张"名教即自然",君臣、上下之分乃是"天理自然"的体现。东晋以后,玄学与佛学趋于合流,其特点是以玄学解佛学,主要代表人物为僧肇,提出无不绝虚,有非真有,以一种非有非无,有无合一的学说,企图凌驾于玄学各派之上。至此,玄学岁余波未泯,但佛学已逐渐取代其地位。
(8)【◆题库问题◆】:[单选] 本文中的“俗谛”在佛教用语中与下列哪个词语有相对的关系?()
A.现实
B.真谛
C.箴言
D.经典
A.现实
B.真谛
C.箴言
D.经典
【◆参考答案◆】:B
(9)【◆题库问题◆】:[单选] ()是张爱玲的作品集()。
A.《流言》
B.《在黑暗中》
C.《昨日之歌》
D.《十四行集》
A.《流言》
B.《在黑暗中》
C.《昨日之歌》
D.《十四行集》
【◆参考答案◆】:A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主要在()、文体论四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参考答案◆】: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