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填空题] ()的建立既与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有关,又与当时佛经的转读音译有关。
【◆参考答案◆】:声律论
(2)【◆题库问题◆】:[填空题] 孔子提出的“()”、“尽善尽美”说,被后人引申为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统一的思想。
【◆参考答案◆】:文质彬彬
(3)【◆题库问题◆】:[单选] 文学批评家的审美感知力首先表现为()
A.语感
B.结构感
C.意象感
D.美感
A.语感
B.结构感
C.意象感
D.美感
【◆参考答案◆】:A
(4)【◆题库问题◆】:[问答题] 在文体学批评实践的语音分析层面,应当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在文体学批评的语音分析层面,应当特别注意作为形式因素的音韵与文学文体所表达的情感或语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为语音的选择与文学文体所获得的特定含义或氛围之间往往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文学文本中的语音变异是作者根据问题的情感色彩或处于某种理论主张的需要,改变语音原有的音调、音韵、对仗、节奏等。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文体学批评
【◆参考答案◆】:
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性质、特征入手,对文学文本进行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性质、特征入手,对文学文本进行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6)【◆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社会历史批评的局限性。
【◆参考答案◆】:①社会历史批评家试图从所有的作品中寻找社会历史内容,就可能导致一些弊端。②用现行的政治标准判定作品的政治倾向,往往因时过境迁而使某些评价显得十分荒唐。③相对忽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④赋予文学作品太重的社会功用,从而文学置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文学不得不担负起训导读者的责任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叶燮的)“才胆识力”说
【◆参考答案◆】:《原诗》中叶燮把创作分成"在物者"即创作客体与"在我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从创作主体言,在四要素当中,"识"是审美判断力;"才"是审美表现力;"胆"是主体的自信力,它建立在"识"的基础上,"识明而胆张","因无识,故无胆,使笔墨不能自由";"力"是"才"所依赖的生理心理能量,体现在作品中是作品的生命力。中心意旨就是要确立一个具有艺术独创性的诗歌创作主体,只有有了这样一个独创性主体,才会有诗歌的独创性。从主客体关系上说,才、识、胆、力是表现理、事、情的。这种表现必须要"当乎理,确乎事,酌乎情",要与表现对象的性质特点相符合
(8)【◆题库问题◆】:[填空题] 儒家比较注重文艺的外部规律研究,道家比较注重文艺的()。
【◆参考答案◆】:内部规律研究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神韵”说
【◆参考答案◆】: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是清初王士禛诗歌理论的核心内容。王士禛之前,虽有许多人谈到过神韵,但还没有把它看成是诗歌创作的根本问题,到王士禛,才把神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提出来。其神韵说的中心就是诗歌的审美表现方式问题,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即诗人对主体的情感不能直接全面地陈述出来,对景物也不能作全面精细的刻画。然而,整体的世界尽管没有被直接描摹出来,但应该是具体可感的,如镜中花、水中月一样。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原道》篇中。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是其内容,()是其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