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多选] 文学批评写作中的复述的基本要求包括()
A.体认文眼诗魂
B.只讲述故事梗概
C.综合段落大意
D.传达原作神
E.抓住全文线索
A.体认文眼诗魂
B.只讲述故事梗概
C.综合段落大意
D.传达原作神
E.抓住全文线索
【◆参考答案◆】:A, D, E
(2)【◆题库问题◆】:[填空题] 《录鬼簿》和《闲情偶记》是我国古代有关戏曲史料和理论的著作。《录鬼簿》的作者是元代的();《闲情偶记》作者是清代的()。
【◆参考答案◆】:钟嗣成;李渔
(3)【◆题库问题◆】:[填空题] 最早提到声律说“八病”(部分)的是梁代钟嵘的《()》。唐代的《文镜秘府论》才将“八病”完整列出。
【◆参考答案◆】:诗品序
(4)【◆题库问题◆】:[填空题] “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是由()提出的。
【◆参考答案◆】:孟子
(5)【◆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批评主体的审美感知力首先表现在对语言的感知上?
【◆参考答案◆】: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赖以存在和显现的媒介、载体,也是文学的外观形态和表现形式。欣赏者从文学语言入手才能进入文学殿堂。2·批评家通过对语言的阅读、阐释。理解获得语感和美感,由此进入文学继而把握文学。3·文学语言不仅仅作为形式而存在,而是作为文学本体而存在,文学批评感知语言不仅感知语言的魅力,而且感知语言本身承载的文学艺术的审美和文化魅力
(6)【◆题库问题◆】:[单选] ()是中国“九叶”派诗人。
A.冯至
B.戴望舒
C.穆旦
D.卞之琳
A.冯至
B.戴望舒
C.穆旦
D.卞之琳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述苏轼的文学思想。
【◆参考答案◆】:
苏轼是北宋最重要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他的文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一、是主张"有为而作"。这一思想受到欧阳修和他父亲苏洵的影响,如他说"言必当世之过"就手欧阳修"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的影响;他说"不能不为之为工"就受到他父亲"风水相遭"说的影响。
二、是论艺术创作中"知"与"能"的关系。比较强调"知",认为创作时要对所描写的对象"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与手"。
三、是论艺术构思时的心境。认为艺术构思时心境须"空静""身与物化",他在《送参廖师》一诗中说"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在另一首诗论画竹时说"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四、是论形与神的关系。主张以传神为主而形神并茂,他在一首诗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五、是提出"无法之法"的主张。无法之法即自然之法,任其自然而不违背艺术创作的规律,看似无法而又有法,这才是最高的法。他说杜甫"信手拈得俱天成",就是这种"无法之法"。
六、是提倡自然平淡的风格。他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称赞韦应物、柳宗元的诗歌"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评陶渊明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要求在自然平淡中含不尽之意,在自然平淡中有无限的审美价值。
苏轼是北宋最重要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他的文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一、是主张"有为而作"。这一思想受到欧阳修和他父亲苏洵的影响,如他说"言必当世之过"就手欧阳修"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的影响;他说"不能不为之为工"就受到他父亲"风水相遭"说的影响。
二、是论艺术创作中"知"与"能"的关系。比较强调"知",认为创作时要对所描写的对象"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与手"。
三、是论艺术构思时的心境。认为艺术构思时心境须"空静""身与物化",他在《送参廖师》一诗中说"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在另一首诗论画竹时说"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四、是论形与神的关系。主张以传神为主而形神并茂,他在一首诗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五、是提出"无法之法"的主张。无法之法即自然之法,任其自然而不违背艺术创作的规律,看似无法而又有法,这才是最高的法。他说杜甫"信手拈得俱天成",就是这种"无法之法"。
六、是提倡自然平淡的风格。他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称赞韦应物、柳宗元的诗歌"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评陶渊明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要求在自然平淡中含不尽之意,在自然平淡中有无限的审美价值。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印象批评
【◆参考答案◆】:
一种依据审美直觉,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创造性地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一种依据审美直觉,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创造性地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9)【◆题库问题◆】:[填空题] 教材指出:白居易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即“文章合()而著,歌诗合()而作”(《与元九书》),这明显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论思想。
【◆参考答案◆】:为时;为事
(10)【◆题库问题◆】:[单选] 文末尾说“自曹沫至荆轲五人”,请问下列哪个选项中的人物并不在这五人中?()
A.豫让
B.要离
C.聂政
D.专诸
A.豫让
B.要离
C.聂政
D.专诸
【◆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