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主张潜意识在实际上支配着人的行为的是()
A.冯特
B.詹姆斯
C.弗洛伊德
D.荣格
A.冯特
B.詹姆斯
C.弗洛伊德
D.荣格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的戏曲理论
【◆参考答案◆】:(1)沈璟是江苏吴江人,他在明代后期开创了一个新的戏剧艺术流派——吴江派,主要成员除了沈璟外,还有卜世臣、吕天成、沈自晋等,另有苏浙一带的曲论家臧懋循、徐复祚等也予以支持,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2)沈璟的传奇有《属玉堂十七种》,戏曲理论著作今存《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是修正增补蒋孝的《南九宫谱》而成,另有若干理论著作,但大多亡佚。(3)沈璟的曲论主要有两点:其一,格律论。具体可归结为三点:辨平仄,严句法,守古韵。基本上以宋元旧曲以典范,有比较明显的复古倾向。但他重视实际演唱效果,比较忽视内容,也有其不足之处。其二,本色论。沈璟的本色论内容比较简单,即以俗语为本色字面。这是他对戏曲文采矫枉过正的结果,曾受到不少人的批评。吴江派的其他理论家曾对此有所纠正,如吕天成和臧懋循就将本色与当行结合起来,虽然仍重在演出,但在理论上则有所发展。(4)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继承了何良俊的观点,将严守格律的主张推向了极致。但何良俊之论是有具体针对性的,沈璟将之奉为普遍性的共同准则,则难免强调过当。
(3)【◆题库问题◆】:[填空题] 魏晋南北朝文体论研究的成就与当时文学创作中的()密切相关。
【◆参考答案◆】:拟古风气
(4)【◆题库问题◆】:[填空题] 王充《论衡》一书突出地体现了()的文艺观和美学观。
【◆参考答案◆】:真善美相结合
(5)【◆题库问题◆】:[单选] 结束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的学者是()。
A.郑玄
B.董仲舒
C.马融
D.王充
A.郑玄
B.董仲舒
C.马融
D.王充
【◆参考答案◆】:A
(6)【◆题库问题◆】:[单选] 别林斯基的文学批评代表了().
A.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批评最高成就
B.18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批评最高成就
C.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批评最高成就
D.20世纪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最高成就
A.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批评最高成就
B.18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批评最高成就
C.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批评最高成就
D.20世纪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最高成就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兴、观、群、怨”
【◆参考答案◆】:
"兴"是就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而言的,故而朱熹解释为"感发意志",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诗歌的这种美学作用,可以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所以孔安国注曰"引譬连类"。
"观"是就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而言的,而孔子所说的"观"比较侧重在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郑玄注曰"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曰"考见得失"。
"群"是就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而言的,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孔子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怨"是就文学作品的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孔安国注"怨刺上政"。
"兴"是就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而言的,故而朱熹解释为"感发意志",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诗歌的这种美学作用,可以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所以孔安国注曰"引譬连类"。
"观"是就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而言的,而孔子所说的"观"比较侧重在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郑玄注曰"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曰"考见得失"。
"群"是就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而言的,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孔子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怨"是就文学作品的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孔安国注"怨刺上政"。
(8)【◆题库问题◆】:[填空题] 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他说:“某尝道《水浒传》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水浒》是因文()。”从纯艺术的角度,他更推重像《水浒》这样的虚构文学。
【◆参考答案◆】:运事;生事
(9)【◆题库问题◆】:[问答题] 为什么说司空图的诗学理论是唐代意境理论的总结。
【◆参考答案◆】:
说司空图是唐代诗歌意境理论的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王昌龄的"境思"、皎然的"采奇于象外"、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理论,认为诗歌形象是虚实相生的,是在有形的具体的景象描写之外,能借象征、暗示等手法创造一个无形的,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亦即具有召唤结构的艺术形象。
二、是在前人以"味"论诗的基础上,把"味"作为论诗的一个重要标准提出来,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并且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理论。认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要求诗歌形象鲜明生动,如在耳目之前,而又不空泛,同时还必须含蓄深远,有无穷的意味。以上两点实际上是互为因果的,前者就客体形象提出的要求,后者就审美主体提出的要求。
三、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就是二十四种不同艺术风貌的诗歌意境。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老庄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在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诗歌意境中的体现。或者说,这二十四种诗境,分别是"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的有机统一,是司空图意境理论的具体体现。
说司空图是唐代诗歌意境理论的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王昌龄的"境思"、皎然的"采奇于象外"、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理论,认为诗歌形象是虚实相生的,是在有形的具体的景象描写之外,能借象征、暗示等手法创造一个无形的,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亦即具有召唤结构的艺术形象。
二、是在前人以"味"论诗的基础上,把"味"作为论诗的一个重要标准提出来,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并且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理论。认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要求诗歌形象鲜明生动,如在耳目之前,而又不空泛,同时还必须含蓄深远,有无穷的意味。以上两点实际上是互为因果的,前者就客体形象提出的要求,后者就审美主体提出的要求。
三、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就是二十四种不同艺术风貌的诗歌意境。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老庄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在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诗歌意境中的体现。或者说,这二十四种诗境,分别是"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的有机统一,是司空图意境理论的具体体现。
(10)【◆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论述司空图的韵味说及其涵义。
【◆参考答案◆】:(1)司空图继承了先秦以来的理论成果,总结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丰富经验,创立韵味说。(2)他认为"味"是诗歌必须具有的属性,诗歌创作和评论都以辨别"味"为首要条件。(3)他认为诗味来源于咸酸等单一之味,但又有别于这种单一之味,而是在指在这种单一之味之外的醇美之味。单一之味相当于自然美,诗味相当于艺术美。这是韵味说的基本内涵。(4)有韵味的诗歌在形象上的特点是:"近而不浮",即诗歌形象比较具体亲切,它使读者感到好似就在眼前,而不流于浮泛;在意境上的特点是:"远而不尽",即诗歌意境具有启示性,它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具备这种形象和意境的诗歌就是有韵味的诗歌,才能给读者以美感享受。(5)在意境创造上,他又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要求,其中第一个"象"和"景",指的是诗歌艺术形象中具体的有形的描写;第二个"象"和"景",指的是借助前一个象和景所比喻、暗示和象征出来的无形的、虚构的景象。它虽然写了具体物象和具体情思,但虚实结合,有无相生,具备诗意的艺术空间(6)韵味说的诗化表达主要见于他的《二十四诗品》。